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立新

作品数:11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随访
  • 4篇随访研究
  • 4篇干预
  • 3篇早期干预
  • 3篇高危
  • 3篇高危儿
  • 2篇新生儿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智能发育
  • 2篇产儿
  • 1篇蛋白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心理发育
  • 1篇血症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婴儿

机构

  • 11篇佛山市妇幼保...

作者

  • 11篇马立新
  • 7篇张毅
  • 5篇杨静仪
  • 5篇龚研宁
  • 5篇俞红
  • 4篇高丹
  • 4篇李红琳
  • 4篇麻静
  • 2篇高平明
  • 1篇王昕
  • 1篇吴燕玲
  • 1篇张章
  • 1篇林业辉
  • 1篇黄春滨
  • 1篇范联
  • 1篇黄赛君
  • 1篇符茵
  • 1篇戴怡蘅
  • 1篇何小颖
  • 1篇易娟娟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的疗效观察
2021年
软骨发育不全(achoudroplasia,ACH)(MIM 100800)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骨发育异常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26000~1/1500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新生儿期ACH患病率为0.18/万。研究显示,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突变是ACH的主要病因。由于FGFR3基因的功能增强突变导致软骨发育异常,骨骼表现为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缺陷,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过程在发育过程中均被破坏。临床表现为短肢型矮小,巨头、鼻梁凹陷、臀部后凸、三叉戟手等。由于线性生长受严重影响,未经治疗的男女平均成年身高分别为130(118-145)cm和120(112-136)cm。严重矮小不但影响日常生活,也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精神压力。本文通过对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总结结论。
马立新
关键词:病例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36例生长状况的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状况。方法 13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体重分为三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组(出生体重<1500g)43例,低出生体重儿一组(1500g≤出生体重<2000g)54例,低出生体重儿二组(2000g≤出生体重<2500g)39例,记录出生时及随访至6、12、18、24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对三组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三组之间两两比较,从出生至6个月、12个月,三组之间体重、身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至24个月时极低出生体重儿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身长、体重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早期存在追赶性生长,出生体重越低,追赶性生长所需的时间越长。
马立新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随访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329例高危儿定期随访,定期评估,给予早期干预指导。结果:坚持随访到1、2岁的主要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或缺氧缺血性脑病;1岁时早产儿随访组中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能力及总发育商(DQ)均高于失访组(P<0.05),早产儿失访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岁时极早产儿随访组大运动及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岁时大运动及总DQ数值虽然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发育迟缓或姿势异常早期干预的康复率达100%,随访至2岁的儿童无脑瘫发生。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早发现、早干预是减少脑瘫的关键,早产儿作为高危儿中的特殊群体应受到密切关注,应建立长期随访制度,以帮助高危儿提高其未来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马立新张毅俞红龚研宁高丹麻静杨静仪李红琳
关键词:早期干预高危儿智能发育
高危儿综合管理的模式探讨与评价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危儿综合管理的模式并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高危儿随访中心,设立随访流程、转诊模式、干预模式。结果:综合管理后3年较前3年、管理后第2、3年较管理后第1年高危儿建档数及随访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时早产儿随访组中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能力及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均高于失访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发育迟缓或姿势异常早期干预的康复率达100%,随访至2岁的儿童无脑瘫发生。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络,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行医疗机构多学科及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减少伤残儿童发生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马立新俞红张毅龚研宁高丹杨静仪李红琳
关键词:高危儿综合管理早期干预
先天性梅毒患儿生长发育与神经心理发育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经正规驱梅治疗后的先天性梅毒儿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与正常儿是否存在差异及孕母正规治疗后的先天性梅毒儿与孕母未经正规治疗的先天性梅毒儿之间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孕母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5例及孕母未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在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随访的健康婴儿2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系统追踪随访,分别在儿童3、6、9、12、18及24个月时进行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头围)及神经心理发育(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评估。结果:先天性梅毒患儿身高增长及神经心理发育均低于正常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母未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身高低于孕母经过正规驱梅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规治疗后的先天性梅毒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
张毅马立新麻静
关键词:先天性梅毒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随访
3108例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儿童筛查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小儿泌尿系结石的分布情况。方法对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就诊的小儿进行尿常规及B超检查,经临床及B超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患儿进一步检查肝、肾功能及腹部平片,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3 108名就诊小儿中,B超结果提示肾脏强光团51例(1.64%),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肾结石诊断标准8例。B超检查结果异常以食用三鹿奶粉儿为主(P<0.05),且泌尿系B超有无强光团与患儿年龄相关(χ2=12.43,P<0.05)。结论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泌尿系异常与三聚氰胺的含量相关,与年龄相关。
吴燕玲范联张章黄春滨马立新林业辉张毅
关键词:三聚氰胺儿童泌尿系结石B超检查
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湿疹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效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和婴儿湿疹的关系,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对婴儿湿疹的作用。方法 241例婴儿湿疹患儿分为观察组(n=161)及对照组(n=80),观察组再分为A、B、C组,A组纯母乳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B组人工喂养儿给予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C组混合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制品及添加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进食普通配方奶粉或(和)母亲不能回避牛奶制品。于生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婴儿皮损情况。结果 6月龄时观察组婴儿湿疹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人工喂养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湿疹的常见病因,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可以明显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改善不适症状,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马立新易娟娟何小颖龚研宁张毅王昕黄赛君俞红麻静杨静仪
关键词:婴儿湿疹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死亡心血培养与药敏
2000年
目的 对心血培养阳性的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了解致病菌的性质及药敏结果 ,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对死亡病例进行双份心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择心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行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分析 结果 心血培养阳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多见 ,其次为铜绿假单孢菌及克雷伯氏菌等 ,药敏结果显示氟哌酸最敏感 ,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 ,对青霉素G及氨苄青霉素均耐药 .结论 加强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加强支持疗法等 ,有利于避免机会菌感染 。
马立新符茵高平明
关键词: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药敏试验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lt;br&gt;  方法:对329例高危儿定期随访,定期评估,给予早期干预指导。&lt;br&gt;  结果:(1)坚持随访到1岁、2岁的主要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马立新俞红张毅龚研宁高丹杨静仪李红琳
关键词:智力发育健康干预
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访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预防与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近期预后。方法:4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各20例,预防组为应用PS治疗前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无RDS改变,治疗组为治疗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胸片提示有不同程度RDS改变,两组均联合应用NCPAP。结果:预防组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显著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平均缩短5天(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生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矫正年龄6个月的智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可以减少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发生、生后早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频率、因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的频率及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
马立新戴怡蘅俞红张毅龚研宁高丹杨静仪李红琳麻静
关键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肺表面活性物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