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令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 2011年
- 总结了60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等,患者平衡过度,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科学的护理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恢复。
- 高令敏
- 关键词:桡动脉护理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
-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有研究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约有1/3可发展为脑梗死,以往的内科治疗往往不能有效的控制其进展和复发,随着神经影像和神经介入学的发展,血管内支架...
- 高令敏和宝兰王秋银
- 关键词: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导管置入动脉搏动出凝血时间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全过程。结果36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治疗有效率100%,但术中发生并发症1例,经及时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支架置入成功的关键。
- 和宝兰高令敏
-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脑动脉狭窄护理
- 风险预警护理模式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 2022年
- 目的探究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风险预警护理模式对改善疾病知识知晓率、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入院治疗的9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以入院日期单双号为标准划分成两组,常规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6例)采用风险预警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3.48%(43/46),高于常规组的76.09%(35/46),疾病知识认知评分也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35%(2/46),低于常规组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FMA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预警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减少风险事件、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高令敏
- 关键词:重症脑梗死
- 一例急性脑梗塞并消化道大出血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 急性脑梗塞易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然而大致失血性休克者尚属少见。我科于2007年6月成功救治了一例急性脑梗塞并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的患者,现将抢救要点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张爱淑高令敏
- 文献传递
- 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2~2020-02就诊于我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多学科团队卒中单元护理)和对照组(n=44,常规护理),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卒中单元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高令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生活质量
- 视频脑电图在癫疒间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癫疒间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8例疑诊癫疒间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检查。结果视频脑电图诊断癫疒间18例(10.1%),出现临床发作9例,均为全面性发作,清醒状态下发作6例,睡眠中发作3例,1例发作间期可见左颞区异常波发放;未出现临床发作9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可见癫疒间波阵发性单个发放8例,1例仅睡眠期发放以思睡期、浅睡期显著,异常波出现在外颞区5例,额区3例,枕区1例。结论 VEEG对癫疒间诊断有重要价值。
- 孙建奎邓建中范仲鹏牛德旺闫晓海赵亮张爱淑高令敏
-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