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创新

作品数:14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4篇后路
  • 4篇骨折
  • 3篇胸腰椎
  • 3篇手术
  • 3篇内固定
  • 2篇原发癌
  • 2篇镇痛
  • 2篇术后
  • 2篇外固定
  • 2篇多原发
  • 2篇多原发癌
  • 2篇钢板
  • 1篇多功能外固定...
  • 1篇多模式镇痛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腰椎结核
  • 1篇修复骨缺损
  • 1篇腰大肌
  • 1篇腰大肌脓肿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14篇黄创新
  • 10篇郭远清
  • 9篇李国威
  • 9篇陈涛
  • 8篇黄宗文
  • 5篇李金祥
  • 4篇张奎渤
  • 3篇李一杰
  • 3篇曾庆安
  • 2篇肖妹
  • 1篇朱颖娴
  • 1篇罗世坚
  • 1篇王颖
  • 1篇赖家盈
  • 1篇朱伟平
  • 1篇郑列
  • 1篇叶猛
  • 1篇邓琳
  • 1篇黄少波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16
  • 7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完整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2-12收治的93例胸腰椎骨折,根据临床查体结合影像资料将其分为PLC完整组41例与PLC损伤组52例。结果与PLC完整组相比,PLC损伤组的Denis分型与AO分型分布有明显区别。PLC损伤组中LCS评分、LSC>7分比例、TLICS评分、TLICS>5分比例、除外PLC项目的 TLICS评分、Cobb角度与PLC完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年龄、性别及椎管占位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损伤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较PLC完整组更重。结论 PLC的完整性是评估胸腰椎骨折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与骨折的分型、损伤评分、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方面密切相关。
张奎渤郭远清李国威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后凸畸形神经损伤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多模式联合镇痛方案的安全性与疗效
2014年
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是近年来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发展趋势,但在脊柱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有待探讨[1].本研究旨在对比多模式联合镇痛与传统镇痛方案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共1 10例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1)18 ~70岁;(2)因脊柱退变、创伤、畸形或感染性疾病行后路手术治疗;(3)患者知情同意按医嘱接受处理方案.排除标准:(1)术前即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者;(2)重要脏器功能明显损害者;(3)对所用任何药物有过敏史者.
张奎渤李国威郭远清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知情同意联合镇痛安全性后路手术治疗药物止痛
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骨移植存在修复材料来源有限,异体骨移植又为爬行替代,存在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方法以兔骨膜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再粘附于冷冻干燥表面脱钙同种异体骨,共同复合培养,制作兔胫骨缺损,分异体骨移植组(对照组)、组织工程化异体骨移植组,术后2、4、6周各处死2只兔子,大体观测骨痂大小及硬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愈合快慢及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炎性明显较轻,细胞生长活跃,缺损愈合快。结论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能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植骨材料来源有限,特别是在小儿及骨缺损大时修复材料的来源问题;同时,植入的异体骨又具有支架及自体成骨细胞活性,使植入的异体骨愈合加快,克服其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
黄宗文黄创新
关键词:骨缺损异体骨
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与传统固定法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法及传统固定法中的小夹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骨科治疗的242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组的完全愈合患者110例(90.16%)明显多于小夹板固定组70例(58.33%);小夹板固定组的愈合不佳患者40例(33.33%)、未愈合患者10例(8.33%)均分别明显高于外固定组的12例(9.84%)、0例(0.00%),两组在完全愈合及愈合不佳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法较传统固定法中的小夹板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黄创新郭远清李金祥李国威陈涛
关键词: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四肢骨折疗效
合并肝细胞癌的多原发癌诊断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肝细胞癌(肝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8年4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肝癌合并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7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非手术患者的诊断基于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血清AFP检测。对可疑病例进一步行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患者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 68例患者中,同时罹患肝癌22例,异时罹患肝癌46例。诊断首发癌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7岁。诊断继发癌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60岁。HBs Ag阳性45例,所有患者抗-HCV阴性。合并肝硬化51例。血清AFP≤25μg/L 30例,〉25μg/L 38例。有肿瘤家族史16例。33例非手术患者中30例根据典型肝癌影像学表现及AFP水平确诊,其中16例患者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确诊;其余3例临床可疑病例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确诊。35例肝切除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单结节肿瘤30例,多结节肿瘤5例;瘤体直径〈5 cm 12例,≥5 cm 23例;合并肝硬化27例;并发脉管浸润32例;手术切缘≥2 cm 15例。肝外恶性肿瘤分布于不同系统器官,包括头颈部肿瘤23例,消化系统肿瘤18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5例,其他肿瘤22例。结论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中肝癌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似。PET/CT在多原发癌的发现中可能有独特的优势。对可疑病例行穿刺活检有助于疾病确诊。
李一杰黄创新肖妹曾庆安郑列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2.014,P=0.031)、手术时间(OR=1.650,P=0.042)、糖尿病(OR=4.457,P=0.018)和术前放疗(OR=17.338,P=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奎渤陈涛郭远清李国威黄创新李金祥黄少波黄宗文
关键词:胸腰椎内固定手术手术部位感染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治疗的16例胸腰椎脊柱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引流管取出时间等数据。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随访中,检测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椎间融合状况,并测量Cobb角角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4-36个月、平均(30±3.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为(201±32)min,术中失血量为(855±330)m L,术后引流时间为(6.8±2.5)d。所有患者的腰大肌脓肿均在术后9个月内、平均(7.5±1.2)个月内消失。所有患者均实现椎间融合,融合时间为(6.8±3.6)个月。在末次随访时,患者的Cobb角、ESR及CRP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SR和CRP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神经功能获得ASIA1-3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路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李国威郭远清黄创新黄宗文陈涛李金祥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椎间融合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多模式镇痛组联合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术毕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方法;单一方法镇痛组仅留置PCA。记录两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PCA按压次数与用药量、补救镇痛情况;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引流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总体镇痛满意度优于S组;M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低于S组(P<0.05)。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张奎渤朱颖娴郭远清李国威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关键词: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内固定器械
肝外恶性肿瘤对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患者生存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肝外恶性肿瘤对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公开发表的比较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患者和单患肝癌患者生存率且随访严密的临床研究,评估原始研究的质量,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计算多原发癌相对单患肝癌死亡危险的优势比(OR),评价肝外恶性肿瘤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共6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总样本量2431例。包括肝癌合并多原发癌病例207例,死亡136例;单患肝癌组2224例,死亡1598例;合并OR=0.93,95%CI为0.67~1.28。结论肝外肿瘤既没增加也没降低死亡危险,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并不意味预后更差,采取积极的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相对于肝外肿瘤需要优先治疗肝癌。
李一杰黄创新肖妹曾庆安
关键词:肝癌多原发癌META分析
内、外侧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髓内钉固定治疗AO/ASIF-43A型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比较内、外侧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与髓内钉固定治疗AO/ASIF-43 A型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AO/ASIF-43 A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内侧MIPPO治疗,B组采用外侧MIPPO治疗,C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术后18个月随访后,3组Lowa踝关节评分及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10.0%和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治疗AO/ASIF-43A型胫骨远端骨折的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髓内钉固定,而髓内钉固定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率高于MIPPO;内、外侧MIPPO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当胫骨远端内侧皮肤条件不佳时,可选择外侧MIPPO实施骨折固定手术。
郭远清李国威罗健华陈涛黄创新李金祥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锁定加压钢板髓内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