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熹

作品数:76 被引量:377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关节
  • 32篇韧带
  • 31篇交叉韧带
  • 28篇前交叉韧带
  • 22篇关节镜
  • 20篇膝关节
  • 15篇半月板
  • 12篇术后
  • 9篇韧带重建
  • 9篇交叉韧带重建
  • 8篇软骨
  • 7篇手术
  • 7篇前交叉韧带重...
  • 7篇自体
  • 7篇疗效
  • 7篇镜检
  • 6篇软骨损伤
  • 6篇胫骨
  • 6篇脱位
  • 6篇骨损伤

机构

  • 75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沧州中西医结...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河南省重竞技...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钟祥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北京医学会
  • 1篇北京水利医院

作者

  • 76篇龚熹
  • 49篇敖英芳
  • 36篇余家阔
  • 22篇王永健
  • 19篇于长隆
  • 14篇崔国庆
  • 13篇王健全
  • 13篇陈连旭
  • 13篇江东
  • 12篇胡跃林
  • 11篇张继英
  • 10篇马勇
  • 8篇郑卓肇
  • 8篇王健
  • 7篇王海军
  • 6篇程序
  • 6篇苗羽
  • 5篇郭秦炜
  • 5篇谢兴
  • 4篇闫辉

传媒

  • 23篇中国运动医学...
  • 6篇2009年中...
  • 5篇科技导报
  • 5篇中国微创外科...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保健医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2004年国...
  • 1篇第2届中国重...
  • 1篇亚洲肩关节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7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韧带移植物愈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关节松弛度评分(Beighton评分)和ACL断裂病程时长。术后6个月、1年和2年随访时进行核磁检查,测量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噪比(SNQ),用以评估重建韧带的愈合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韧带移植物的愈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计87例ACL重建患者入选研究,结果显示韧带移植物近端和中部的SNQ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尤其近端的SNQ值2年与6个月、1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韧带远端的SNQ值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时间节点上无明显差异。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Beighton评分和ACL断裂时长等因素对韧带移植物的SNQ数值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韧带移植物的愈合情况随时间延长而逐步改善。
郑晓熙王成龚熹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愈合
自体和异体骨-髌腱-骨移植物重建膝前十字韧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比较异体和自体骨-髌腱-骨(B-PT-B)移植物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ACL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异体B—PT-B重建ACL手术,男18例,女9例;年龄16-49岁,平均25.5岁。同期25例ACL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自体B-PT-B重建ACL手术,男19例,女6例;18-43岁,平均26.7岁。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检测术后住院期间体温、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采用IKDC、Lysholm、Tegner评分、KT-2000及Biodex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估手术效果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热天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组随访时间为30-48个月,平均37.1个月;自体组随访时间为30-54个月,平均36-3个月。随访时两组的IKDC、Lysholm、Tegner评分及膝前痛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组分别为89.5(74-100)分、93.0(70-100)分、8.0(5-10)分、44.4%,自体组分别为86.5(54-100)分、94.6(82-100)分、7.7(6-10)分、72.O%。两组30°和90°胫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组分别为(1.72±1.73)mm、(1.37±1.90)mm,自体组分别为(1.16±1.32)mm、(-0.08±1.62)mm。两组患者Biodex等速肌力在60°/s时分别恢复至健侧的82.7%和86.6%,在120°/s时分别恢复至健侧的82.8%和85.3%。结论异体与自体B—PT-B重建ACL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
江东余家阔敖英芳于长隆王健全崔国庆胡跃林田得祥龚熹王永健程序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四骨道双束重建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对应用相关解剖结果进行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四骨道双束重建手术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对22个25—45岁的男性健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的股骨和胫骨止点的足印(footprint)大小和分布、位置及AMB和PLB的纤维走行方向进行了解剖测量。将解剖测量结果用在411例患者的413个膝关节的关节镜下ACL四骨道双束重建中,并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其中左膝222个,右膝191个。平均年龄(27.6±7.2)岁。结果每例AMB和PLB的股骨和胫骨足印的分布和尺寸都不同。定位AMB股骨骨道可以使用距离髁间窝后拱门12:00向外侧壁下方(7.9±1.4)mm、保留1mm骨道后壁的方法。PLB股骨骨道中心点在屈膝90°下距离髁间窝外侧壁下软骨缘(5.0±0.8)mm、距离前软骨缘(8.6±1.5)mm、后软骨缘(8.6±1.5)mm的位置。还对两个股骨骨道和两个胫骨骨道的钻取方向进行了解剖测量。将这些解剖结果用在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中,移植物从双束2股到双束9股不等,移植物的股骨端固定以Endo-Button为主,胫骨端固定以可吸收介面螺钉加门形钉固定为主。在使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患者中,95.9%的患者的PLB骨道直径为5~6mm,72.8%患者的AMB骨道直径为5—7mm。对75例患者随访28个月以上的结果显示重建的膝关节稳定。结论ACL四骨道双束重建的手术技术在骨道定位和骨道方向都应该建立在对膝关节的解剖测量的基础上。在使用自体肌腱时,因为95.9%的PLB股骨和胫骨骨道直径≤6mm,从翻修手术考虑,ACL双束重建技术是安全的。关节镜下ACL四骨道双束解剖重建术可以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
余家阔敖英芳于长隆罗浩龚熹陈连旭王永健江东苗羽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胫股旋转角度影像学变化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手术的术前及术后胫股关节角度(tibia femur angle,TFA)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取2015—2017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单纯ACL单束重建手术患者172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TF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2例患者术前TFA为(7.97±4.68)°、术后TFA为(-3.68±4.05)°、术后6个月为(8.33±4.36)°、术后1年为(7.91±4.04)°,术前TFA胫骨相对于股骨处于内旋位置,而术后第1天处于外旋位置,术后6个月恢复内旋位置。术前TFA与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T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FA与术后第1天,术后第1天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单束重建术后TFA变化为内旋-外旋-内旋,但术后1年的稳定趋势逐渐加强。
张利辉龚熹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胫股关节蠕变
不同年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0岁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5(41 -63)岁;年龄<25岁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21.0(18 -24)岁.平均随访时间26.0(24 - 4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和随访时均行Lysholm、Tegner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以及膝关节动度仪(KT-2000)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 年龄>40岁和年龄<25岁的患者术后平均Lysholm、Tegner和IKDC评分分别为89(74 -100)、5(3 -6)、90 (70 -100)和94(79 -100)、5(4-7)、93(74- 100)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膝30.和90.KT-2000差值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平均差值分别为2(0-4)、1(-1 -4)和2(0-4)、1(0-4)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0岁与<25岁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相似.
王海军敖英芳龚熹王永健王健马勇刘阳蒋艳芳张继英程继红余家阔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科外科手术
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作者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患者5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左膝30例、右膝23例,年龄30.4±6.3岁。术前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多房囊肿的范围和半月板损伤情况,术中采用前外下入路操作和常规前内侧入路监视下完整清除囊肿,并去除不稳定半月板部分,根据稳定情况决定是否行Outside-in固定,术后立即完全负重快速康复。随访期1年,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手术效果,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53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年行MRI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避免囊肿复发。
孟庆阳马勇史尉利敖英芳龚熹
关键词:外侧半月板半月板囊肿半月板缝合关节镜
关节镜下FasT-Fix系统修复半月板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07年7月,32例(34侧)半月板损伤应用Fast-Fix系统(美国Smith&Nephew公司)进行了关节镜下全内镜下的半月板缝合,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用自体半腱、股薄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的单束或双束重建手术。评价半月板缝合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结果随访26~52个月(平均35个月),按照Barrett标准评价,30侧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8.2%(30/34)。IKDC评分由术前(45.3±18.7)分提高到术后(78.7±13.6)分(t=7.168,P=0.000),Lysholm评分由术前(43.5±22.2)分提高至术后(84.8±14.7)分(t=8.493,P=0.000),Tegner评分由术前(3.0±2.1)分提高至术后的(6.1±1.9)分(t=6.796,P=0.000)。结论应用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板缝合具有很好的中期疗效。
龚熹余家阔敖英芳
关键词:半月板修复关节镜
业余超级马拉松运动员赛事损伤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长距离耐力运动项目在全世界的日益盛行,超级马拉松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但国内针对这一新兴运动项目相关损伤的研究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门诊病例汇总的方式,统计了10名中国业余超级马拉松运动员在赛事过程中发生的损伤情况,并就性别、年龄、参与超级马拉松运动年限与经验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回顾分析。发现男性膝关节受伤的可能性高于女性,而女性踝关节受伤的可能性更高;完赛次数与膝关节损伤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踝关节受伤则显著负相关。受伤部位与年龄、训练年限、参赛距离以及其他跑步赛事的参赛经历无明显关系。
王佳宁王格非龚熹
关键词:业余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的韧带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韧带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关节松弛度评分(Beighton评分)、ACL断裂病程时长和半月板处理情况。术后6月、1年、2年和4年随访时进行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并通过核磁检查测量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信噪比(SNQ),用以评估重建韧带的韧带化情况。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韧带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膝关节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共计71例ACL重建患者入选研究,结果显示韧带移植物近端、中部和远端的SNQ值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韧带中部的SNQ值在术后2年、韧带近端和远端的SNQ值在术后4年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Beighton评分、ACL断裂时长和半月板处理情况等因素对韧带移植物的SNQ数值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SNQ数值与随访时膝关节稳定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韧带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随时间延长而逐步改善,韧带中部于重建术后2年、韧带近端和远端于重建术后4年,移植物的韧带化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王成李传东陶立元龚熹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影响因素稳定性
跟腱再断裂的手术治疗15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跟腱再断裂的临床表现及再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5例跟腱再断裂的患者在我所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全面观察跟腱再断裂的表现,根据不同的断裂情况选择手术方式。结果:15例患者再断裂部位均为跟骨结节上3~4cm,均为原断裂部位。跟腱断端瘢痕化增粗,粘连明显。其中12例为横行断裂,2例为短马尾状断裂,1例为大部分撕裂。15例患者中9例为闭合性再断裂,6例为开放性再断裂。10例患者坚持随访至少1年,按Amer—Lindholm评分优良率为70%。结论:跟腱再断裂均发生在原断裂部位,断端瘢痕化,粘连明显,多为横行断裂,急诊再手术缝合修补效果满意。
龚熹胡跃林焦晨敖英芳于长隆
关键词:跟腱手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