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金鹏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幼苗
  • 2篇胁迫
  • 1篇低水
  • 1篇低水分
  • 1篇盐胁迫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幼苗出土
  • 1篇植物
  • 1篇受性
  • 1篇水分
  • 1篇茄科
  • 1篇亲和性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自交
  • 1篇自交亲和
  • 1篇自交亲和性
  • 1篇硝酸盐
  • 1篇粒型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万金鹏
  • 2篇徐鹏
  • 1篇马金虎
  • 1篇周家武
  • 1篇徐进
  • 1篇王文颖
  • 1篇余迪求
  • 1篇刘小京
  • 1篇王效宁
  • 1篇朱兴福
  • 1篇李庆军
  • 1篇陶大云
  • 1篇杨君
  • 1篇孙亮亮
  • 1篇王飞军
  • 1篇李爽
  • 1篇白丽丽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雌先熟植物茄参(茄科)的繁育系统被引量:4
2011年
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茄参(Mandragora caulescens)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茄参的花期为5月底到6月初,单花持续时间为(9.9±2.8)d,其性表达方式为雌性先熟。有三种昆虫拜访茄参的花,白背熊蜂蜂王是最有效的传粉昆虫,但其访花频率很低;苍蝇和蚂蚁的访花频率较高,但苍蝇传粉效率十分有限;蚂蚁是窃蜜者。授粉实验证明茄参具有部分自交亲和能力,但由于雌性先熟,不具备主动自交能力。人工添加异交花粉显著提高了结实率和结籽数,证明茄参存在花粉限制。茄科的大部分植物是严格自交不亲和的,但茄参族的茄参是自交部分亲和,这和茄科天仙子族的部分成员类似。我们认为这两个独立起源于新世界向欧亚大陆扩散事件的族,各自从自交不亲和向自交亲和转变可能与高山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关,这种繁育系统的进化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万金鹏朱兴福李庆军
关键词:自交亲和性雌雄异熟
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2023年
【目的】鉴定陆稻种质资源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筛选出具备低水分胁迫萌发、深土出苗能力的优势种质资源,为培育具有优良陆生适应性的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方法】在150 g/L乙二醇(PEG6000)模拟低水分胁迫及8 cm深土壤播种条件下,评价‘黄华占’‘龙粳39’‘京越1号’等24份水稻和‘陆引46’‘IRAT318’‘IRAT11’等24份陆稻改良品种的陆生适应性指标,同时对246份地方陆稻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陆生适应性综合评价值对参试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结果】在低水分胁迫条件下,典型水、陆稻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根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作为陆稻早期幼苗陆生适应性的鉴定指标。在深土播种条件下,根长、芽长、中胚轴长和胚芽鞘长对幼苗出土起着主效作用。根据它们陆生适应性的差异,可将294份供试材料的陆生适应性划分为极强型(Ⅰ类)、强型(Ⅱ类)、中间型(Ⅲ类)、弱型(Ⅳ类)和极弱型(Ⅴ类)5类,最终筛选出7份陆生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陆稻早期幼苗的陆生适应性鉴定指标,并对云南地方陆稻进行综合评价,可为旱直播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础。
张德宇CHALI Biru AlemuPHYU Phyu Thin路承凯陆炳悦陆定科王效宁万金鹏徐鹏
关键词:陆稻种子萌发幼苗出土
尼瓦拉野生稻(Oryza nivara)小粒基因GS3-N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023年
水稻粒型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挖掘和利用野生稻中粒型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功能机制,本研究以尼瓦拉野生稻(Oryza nivara)为供体亲本,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DJY1)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个极小粒近等基因系NIL-J155。图位克隆获得了尼瓦拉野生稻中负调控籽粒大小的GS3基因的一个新的单倍型,命名为GS3-N(GS3 from O.nivara)。GS3-N定位在细胞膜,且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序列分析表明,小粒单倍型GS3-NJ155第5个外显子处有312 bp的插入和缺失,其编码的蛋白含有植物特有的器官大小调控区(OSR)和跨膜结构域,而大粒单倍型GS3-NDJY1由于第2个外显子处的无义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只含有部分OSR结构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J155背景下分别敲除OSR和跨膜结构域都能显著增加其粒长和粒重,过表达植株则表现粒长明显变短,株高降低,穗长变短,证明GS3-N可能具有一因多效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作为调控粒长的负调节子,GS3-N编码蛋白和转录表达水平的差异是引起J155和DJY1粒型差异的原因,这不仅为水稻粒型驯化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还将为现代水稻栽培种提供更多的粒型遗传资源。
常桂梅张潇吴子豪万金鹏杨君吴锋玲王飞军王飞军陶大云周家武陶大云徐鹏
关键词:粒型野生稻
类黄酮参与调控中亚滨藜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被引量:9
2017年
中亚滨藜是一种典型的盐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盐碱地区。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盐胁迫显著诱导了中亚滨藜幼苗根尖类黄酮的累积,但其中的生理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在不同盐浓度(50 mmol·L^(-1)、100 mmol·L^(-1)、250mmol·L^(-1)、500 mmol·L^(-1)、600 mmol·L^(-1) NaCl)处理下,通过添加KNO_3(25 mmol·L^(-1)、35 mmol·L^(-1))和外源槲皮素(100 nmol·L-1 quercetin),采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盐诱导的类黄酮累积在调节中亚滨藜幼苗耐盐性中的生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外源类黄酮类物质——槲皮素进行处理,一方面更加抑制了盐胁迫下幼苗主根的生长,同时还显著降低了根部H_2O_2的累积和幼苗在盐胁迫下的MDA水平,但使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槲皮素通过抑制主根生长,影响了中亚滨藜根系结构;通过降低氧化伤害,提高了中亚滨藜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盐胁迫还显著诱导了中亚滨藜幼苗对硝酸盐(NO3-)的累积,使用25mmol·L^(-1)和35 mmol·L^(-1) KNO3处理,可显著诱导其幼苗根尖类黄酮的累积。这些结果表明,硝态氮可能通过影响类黄酮途径,从而参与调控了中亚滨藜幼苗的耐盐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中亚滨藜耐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以及类黄酮参与调控中亚滨藜耐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农艺措施提高作物耐盐性、改良盐碱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李爽孙亮亮白丽丽王文颖万金鹏刘小京马金虎徐进
关键词:盐胁迫类黄酮硝酸盐根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