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晖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 2篇基因
  • 2篇肌病
  • 2篇厚型
  • 2篇肥厚
  • 2篇肥厚型
  • 2篇肥厚型心肌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多态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 1篇致动
  • 1篇体重
  • 1篇体重指数
  • 1篇突变
  • 1篇尿微量清蛋白
  • 1篇清蛋白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于晖
  • 3篇刘晓宁
  • 3篇邹玉宝
  • 3篇娄可佳
  • 2篇张芊
  • 2篇王继征
  • 2篇宋雷
  • 1篇王虎
  • 1篇马爱群
  • 1篇孙凯
  • 1篇高岩
  • 1篇吴格茹
  • 1篇廖玉华
  • 1篇张伟丽
  • 1篇王曙霞
  • 1篇汪道文
  • 1篇王志民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反应蛋白与肥胖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山东省青岛港务局1900份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40-54岁),观察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的人群中平均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浆CRP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RP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随着BMI的增加,人群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呈显著增加(P<0.001),体重正常组(BMI<24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2.37±2.21)ms/L和26.7%,超重(BMI24-27.9kg/m2)和肥胖(BMI≥28ks/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3.04±2.338)mg/L、39.4%和(3.98±2.59)mg/L、56.0%。影响血浆CRP水平的因素有:甘油三酯、BMI、性别、WHR和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后CRP水平仍是超重(OR=1.2,95%可信区问1.114*1.210,P<0.001)及肥胖(OR=1.5,95%可信区间1.187-1.33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RP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
于晖娄可佳刘晓宁孙凯惠汝太
关键词: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超重肥胖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18443 A/G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MYBPC3)18443A/G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临床表型的影响。方 法 研究对象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0例无血缘关系的HCM病人,120例 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研究对照。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MYB- PC3 18443A/G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携带MYBPC3 18443GG基因型的HCM患者肥厚心肌的厚度 (24.3±7.3)mm大于携带AG基因型(20.0±5.3)mm(P<0.01)和AA基因型(17.4±2.8)mm (P<0.01)的HCM患者。未发现该多态与发病年龄、晕厥、心电图变化、左室舒张末平均内径、左房 舒张末平均内径、收缩期二尖瓣叶前向运动等其他临床表型相关。结论 MYBPC3不仅是HCM的主 要致病基因,而且可能是影响心肌肥厚程度的修饰基因。
邹玉宝王继征宋雷王志民于晖张芊张伟丽惠汝太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多态表型
尿微量清蛋白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890例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缺血性脑梗死854例,腔隙性脑梗死528例,脑出血508例),15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别为(13.26±17.28)和(14.14±15.9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11.33)mg/L(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0.25±11.18)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尿微量清蛋白330 mg L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OR=1.6,95%的可信区间1.073-2.268,P< 0.05)和脑出血(OR=1.7,95%的可信区间1.054-2.650,P<0.05)的危险性增加;尿微量清蛋白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密切,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
于晖娄可佳刘晓宁廖玉华汪道文马爱群邹玉宝惠汝太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尿微量清蛋白
对血浆Lp(a)致动脉硬化作用的再评价—9540正常人群及4055病例对照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中国正常人群血浆Lp(a)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血浆Lp(a)水平的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进一步证实血浆Lp(a)致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9540正常人群的血浆Lp(a),分析了年龄、性别与L(a)水平之间的关系。检测了530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及229例对照(冠脉造影阴性)和1386例脑梗死患者(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及1910例对照的血浆Lp(a),分析了血浆Lp(a)变化与疾病危险性的关系。结果(1)正常人群血浆Lp(a)呈偏态分布(P<0.01),中位数为19.6mg/dl,全距为209.7mg/dl。不同年龄、性别血浆Lp(a)水平分布情况,除大于50岁的女性以外,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的Lp(a)水平主要分布在11-20mg/dl的范围;(2)疾病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p(a)>30mg/dl者,心肌梗死组占43.4%,脑梗死组占68.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着Lp(a)浓度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上升的趋势;(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30%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2,95%,CI:1.498-3.167,P<0.001)和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1,95%,CI:1.767-2.489,P<0.001)。结论Lp(a)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随着浓度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它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于晖高岩娄可佳刘晓宁惠汝太
关键词:动脉硬化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IVS15-1G>A突变导致肥厚型心肌病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HCM家系中进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在该家系8例有血缘关系的研究对象中6例携带MYBPC3(gi:Y10129)G8887A突变,正常对照同一位置未见异常。该突变位点是MYBPC3基因15内含子的剪接位点的受体位点(IVS15-1G>A),其中3例携带者发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胸痛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轻度肥厚(13-14mm),发病较晚(48-75岁)。MYH7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MYBPC3基因IVS15-1G>A突变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其携带者临床表型较好。对于症状轻微、发病较晚的HCM患者,首选MYBPC3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是较为合理可行的方法。
邹玉宝王继征吴格茹宋雷王曙霞于晖张芊王虎惠汝太
关键词: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