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文俊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小板
  • 7篇细胞
  • 5篇血小板减少
  • 4篇紫癜
  • 4篇慢性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成人
  • 2篇蛋白
  • 2篇地中海贫血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皮肤
  • 2篇贫血
  • 2篇粒细胞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机构

  • 12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3篇余文俊
  • 10篇尹俊
  • 5篇张泽文
  • 4篇赵佳强
  • 3篇王端旭
  • 3篇廖敬源
  • 3篇周园园
  • 2篇王建
  • 2篇王思敏
  • 2篇罗信国
  • 1篇黄华
  • 1篇陈小勤
  • 1篇陈江声
  • 1篇陈晓勤
  • 1篇林萍

传媒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α-地中海贫血合并G6PD缺乏症伴溶血性贫血1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女,34岁,因"反复右上腹痛伴皮肤黄染9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一横指,脾肋下2cm,余无殊。实验室检查:WBC5.0×10^9/L,RBC2.57×10^12/L,Hb54g/L,HCT0.207×101/L,MCV80fL,MCH22.9Pg,MCHC285g/L,PLT144.0×10^9/L,RET%10.00,RET0.264×10^12/L。
罗信国尹俊张泽文余文俊廖敬源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症Α-地中海贫血皮肤黄染右上腹痛RET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合并地中海贫血1例
2014年
[病例]男性,64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有家族遗传史。查体:重度贫血貌,颜面色素沉着,右颊部褐斑,下肢红褐斑。肝肋下未触及,脾脏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与前正中线,下缘达双侧髂前上脊连线水平,右缘超过中线约3.0 cm。B超显示肝左叶大。CT胸片显示脾大。
赵佳强余文俊黄华邱进锋周园园王端旭尹俊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肝左叶颊部传染病史血红蛋白含量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microRNA差异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将血小板微小RNA(microRNA)表达谱应用于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研究microRNA在健康群体中以及ITP患者中表达的差异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30日~2019年9月25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ITP患者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实验组,再选取20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健康体检健康群体为对照组,每组中选取10例受检者的血样进行芯片检测,另10例接受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两组患者的血小板microRNA均应用Exqion miRCURYTM芯片进行分析,两组之间microRNA表达谱的差异通过分层聚类法进行分析,再对有差异的microRNA应用实时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两组混合样本中总RNA有清晰的28S以及18S条带显现.且A260nm/A280nm比值以及样品质量均符合要求.两组受检者之间筛选出161个microRNA有差异表达,其中显著下调的表达为79个,显著上调的表达为82个.分层聚类分析显示,两组受检者的miRNA表达谱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组中有特异性microRNA表达谱存在.经实时定量PCR表示,实验组血小板中hsa-miR-181a以及hsa-miR-148a表达减弱,hsa-miR-31表达增强,结果符合芯片检测结果.结论 血小板microRNA在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为异常表达,说明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有microRNA的参与.
余文俊林建雄张泽文
关键词:MICRORNA血小板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凋亡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凋亡的情况。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ITP患者4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40名,分离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和血小板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的激活和促凋亡蛋白Bak、Bax以及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结果:慢性ITP患者去极化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多于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从血小板提取的蛋白质经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慢性ITP患者血小板中的caspase-3裂解出一条17ku大小的条带,提示caspase-3被激活,而且凝溶胶蛋白在活化的caspase-3作用下裂解出一条47ku大小的条带。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中,促凋亡蛋白Bak和Bax的表达均强于健康对照者,而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则弱于健康对照者。此外,慢性ITP患者表达PS的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存在着线粒体途径的凋亡现象,血小板凋亡可能是慢性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尹俊王建陈小勤余文俊廖敬源王端旭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细胞凋亡
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方法:根据用药史将本组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组(A组)、非糖皮质激素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分别取A组7例(A1组)、B组8例(B1组)和C组10例(C1组)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建立各自的样本池。提取血小板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寻找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的差异蛋白点,采用质谱分析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此外,分别取A组15例(A2组)、B组15例(B2组)和C组20例(C2组)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验证三者的差异蛋白。结果:双向电泳联合质谱分析发现,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中存在着糖皮质激素受体α和β(GRα和GRβ)的差异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A组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分别为(19.03±5.72)%和(40.89±8.98)%,B组分别为(18.96±5.63)%和(43.01±8.24)%。两组间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与C组(分别为(2.31±0.83)%和(2.73±0.89)%)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很可能是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点,可能在慢性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许澄伟龚燊鑫何春玲邱进锋许贤如余文俊张泽文尹俊
关键词: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受体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活性氧簇的监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阳性表达的水平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白细胞和血小板中ROS水平的差异及其与疾病转归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16例患者按白血病分型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中ROS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中ROS阳性的表达水平,并用表达ROS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来反映细胞内的ROS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中的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中的ROS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与血小板内的ROS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535,P<0.05),健康对照组和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与同组血小板内的ROS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所有患者白细胞中白血病细胞所占百分比与ROS阳性表达间不存在相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内的ROS水平明显高于同一患者血小板内的ROS水平(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中表达ROS阳性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中ROS阳性的百分比对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赵佳强王思敏余文俊邱进锋张泽文尹俊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白细胞血小板活性氧簇
流式细胞术诊断巨大血小板综合征1例
2010年
王建余文俊尹俊
关键词: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流式细胞术遗传性疾病皮肤紫癜生长发育阳性体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1例
2010年
[患者]男性,56岁,因畏寒、发热反复1个月,拟"发热查因"收入我科。查体:T39℃,神清,精神一般。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骨有压痛,心肺无特殊,脾于肋下3 cm处扪及,质软,无压痛、结节,肝肋下未及。
余文俊尹俊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浅表淋巴结出血点发热压痛
血小板钙网织蛋白在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分别分离10例慢性ITP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建立各自的样本池。并提取血小板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寻找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的差异蛋白点,采用质谱分析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联合质谱分析发现钙网织蛋白在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中正常表达,而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中几乎无表达。结论:钙网织蛋白缺失是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点,可能在慢性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周园园赵佳强王思敏余文俊王端旭尹俊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
血液内科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科研优势,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提高血液内科学教学质量。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在2004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4名学生的血液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注重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两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相同。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撰写的4篇临床科研小论文在国内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示肯定。结论注重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尹俊陈晓勤林萍廖敬源余文俊罗信国张泽文
关键词:临床综合能力教学模式血液内科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