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 作品数:8 被引量:46 H指数:2 供职机构: 铜陵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铜陵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F框/WD-40域蛋白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F框/WD-40域蛋白7(FBXW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BXW7蛋白在90例食管鳞癌和2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及40例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BXW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析FBXW7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FBXW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36/90)、85.0%(17/20)、77.3%(17/22)和33.3%(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BXW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83±0.055和0.657±0.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BXW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3±0.962和1.813±0.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FBXW7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淋巴结转移为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90例患者中,FBXW7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BXW7mRNA及其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和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减低,且其低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FBXW7可能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反映食管鳞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余海 凌亭生 施瑞华 束庆文 李杨 檀祝利关键词:食管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TESTIN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TESTIN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4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4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ESTIN表达的差异,并分析TESTI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TIN在32.3%(21/65)的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阳性,不典型增生组织中70%(28/40)呈阳性,而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有87.5%(35/40)呈阳性(P<0.01);统计结果分析发现,TEST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STIN基因的低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并且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其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余海 施瑞华 凌亭生关键词: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胃息肉的病理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分析胃息肉的病理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80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理流行病学特点,以腺瘤性息肉定义为病情进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相关因素对胃息肉病情进展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胃息肉患者中,女性占比明显高于男性,>40岁是胃息肉的高发年龄段;息肉主要位于胃窦(42.50%)和胃体(32.50%),息肉直径主要≤1.0 cm(87.50%);息肉病理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57.50%)和炎性息肉(32.5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40岁、息肉直径>1.0 cm均是胃息肉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Peason相关性分析,胃息肉患者年龄与息肉直径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胃息肉患者年龄联合息肉直径预测病情进展的AUC为0.937。[结论]中老年女性是胃息肉的高发人群,息肉直径较小,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息肉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为主;年龄>40岁和息肉直径>1.0 cm的患者病情进展风险较大,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刘静 余海关键词:胃息肉 流行病学 病情进展 胃镜 TESTIN基因在人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TEST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blot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技术检测65例配对人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ESTIN表达的差异,并分析TESTI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65例配对人食管鳞癌组织中,TES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TIN在36.9%(24/65)的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阳性,而在正常组织中有87.7%(57/65)阳性(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9.2%(45/65)的食管鳞癌组织TESTIN蛋白表达量比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下降。统计结果分析发现,TEST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STIN基因的低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并且可能成为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其恶性程度的一个的指标。 余海 凌亭生 施瑞华关键词: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F框/WD40域蛋白7和c-myc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成员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可导致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1].作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重要识别因子之一,F框/WD40域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作用的许多底物都是癌基因,如c-mye、细胞周期素E、c-jun和Notch等都是通过FBXW7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进行降解的[2-5].近年研究发现,FBXW7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余海 凌亭生 施瑞华 李杨 束庆文 檀祝利关键词:C-MYC蛋白 食管鳞状细胞癌 泛素蛋白酶体 细胞周期素E C-MYE NOTCH TEST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中TESTIN基因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5 cm组织中的TESTIN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65例配对人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TESTIN表达的差异.分析两因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TIN蛋白和Caspase-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0.0%(15/50)和24.0%(12/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84.0%(42/50)和94.0%(4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5例配对人食管鳞癌组织中,TEST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69.2%(45/65)的食管鳞癌组织TESTIN蛋白表达量比对应癌旁组织下降(P<0.01).TEST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食管鳞癌中TESTIN在蛋白水平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TESTIN蛋白阴性表达者的累计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阳性者(P<0.05).结论 TESTI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且呈正相关性,两者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TESTIN对评价食管鳞癌的预后可能有较好价值. 余海 凌亭生 束庆文 施瑞华关键词:食管肿瘤 CASPASE-3 预后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对肝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对肝癌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方法将雷帕霉素及顺铂分别或联合作用于Hep 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p G-2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 G-2细胞凋亡,采用MDC染色、转染p GFP-LC3检测细胞自噬。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情况;顺铂组细胞凋亡情况较明显,凋亡率达到(21.27±3.65)%;顺铂联合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最高,达到(43.33±5.64)%。三组Hep G-2细胞均出现点状的自噬泡,顺铂联合雷帕霉素组自噬泡数量显著高于雷帕霉素组和顺铂组。结论顺铂可直接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雷帕霉素本身不诱导Hep G-2细胞凋亡,但其可显著促进顺铂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顺铂和雷帕霉素均可直接诱导Hep G-2细胞自噬,但两者联合应用促进Hep G-2细胞自噬情况非常明显。 薛刚 叶献词 余海关键词:雷帕霉素 顺铂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肝癌 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 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403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138例、B组142例、C组123例。A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0 d;B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C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观察三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三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83.33%、83.80%、71.54%,A组与B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2.11%、0.81%,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0、2.09、2.0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均未达到Hp根除率>90%的理想方案。但三种方案的比较中含铋剂10 d与14 d四联疗法Hp根除率较高,接近理想方案。含铋剂10 d四联疗法成本-效果比最好,建议临床使用。14 d三联疗法Hp根除率仅达71.54%,远低于理想标准,不建议临床使用。 束庆文 余海 叶献词 汪斌 林天增 糜叶俊 程四八 刘太平 钟平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