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裕

作品数:45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皮肤
  • 5篇综合征
  • 5篇白癜风
  • 4篇细胞
  • 4篇疗法
  • 3篇症状
  • 3篇软膏
  • 3篇色素痣
  • 3篇酮戊酸
  • 3篇光动力
  • 3篇氨基酮戊酸
  • 3篇并发
  • 2篇硬化性
  • 2篇神经性
  • 2篇神经性皮炎
  • 2篇湿疣
  • 2篇年龄
  • 2篇脓皮病
  • 2篇皮病
  • 2篇皮肤病

机构

  • 44篇北京医院
  • 3篇卫生部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克拉玛依市中...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北京贝叶科技...

作者

  • 45篇傅裕
  • 38篇常建民
  • 27篇鲍迎秋
  • 15篇杨敏
  • 7篇吴意平
  • 7篇刘琬
  • 6篇高小曼
  • 3篇魏晓凤
  • 3篇张春玲
  • 3篇石超
  • 2篇冯和平
  • 2篇张秋鹂
  • 2篇吴司南
  • 1篇杨祝辉
  • 1篇扬敏
  • 1篇李金辉
  • 1篇王睿
  • 1篇金祖余
  • 1篇刘春燕
  • 1篇孟建华

传媒

  • 15篇临床皮肤科杂...
  • 9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被引量:6
2007年
患者女,55岁。腰腹部出现淡红斑2年余。患者2年多前脐部两侧出现淡红色斑片,偶有轻度瘙痒,逐渐扩大,表面皮肤逐渐萎缩变薄,出现褶皱(图1)。1年多前于腰部正中线又出现一手掌大淡红斑,逐渐隆起,表面出现棕黑色斑点,局部皮肤变硬。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3年前因丈夫病逝情绪一直低落。
鲍迎秋傅裕常建民
关键词:苔藓萎缩性硬化性
Vogt-Koyanagi综合征22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Vogt—Koyanag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尤其是皮肤和毛发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的22例Vogt—Koyanag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男女比例1:1.75,平均年龄为47.86岁。20例(90.9%)的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17例(77.3%)患者出现皮肤和毛发的改变,包括白发、脱发、斑秃和皮肤白斑,2例患者出现肢端白斑(Sigiura征)。13例(59.1%)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和耳部的表现。所有患者均出现前葡萄膜炎,2例患者出现日落征,2例患者出现Dalen—Fuchs结节。结论皮肤和毛发改变是Vogt—Koyanagi综合征的重要眼外表现之一。
傅裕鲍迎秋王笑雄常建民
关键词: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葡萄膜炎
母女同患颧部褐青色痣,女儿并发白癜风被引量:1
2007年
报告1例颧部褐青色痣并发白癜风,其母同患颧部褐青色痣。患儿女,5岁。自3岁开始双颧部出现多个褐青色斑,呈圆形,相互不融合;就诊前半年右眼内、外眦部皮肤出现色素脱失斑。其母36岁,自20岁开始双颧部出现对称性褐青色圆形斑,并逐渐增多。
常建民傅裕鲍迎秋
关键词:颧部白癜风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寻常痤疮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外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每日2次,对照组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试验组患者经治疗4周后皮损数量明显较治疗前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消退显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Ⅰ、Ⅱ级寻常痤疮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吴意平杨敏吴司南常建民傅裕
关键词:痤疮寻常过氧苯甲酰凝胶
斑秃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防御机制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及心理防御方式问卷(DSQ),对80例斑秃患者进行测试并与60例正常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斑秃组在抑郁[(10.64±2.02)分]、躯体化(8.36±1.84)分]、焦虑[(13.46±2.25)分]、疑心[(8.30±2.11)分]、脱离实际[(7.77±2.18)分]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5.54±1.83)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6.09±1.77)分]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谎分数、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因子均与DSQ1呈显著正相关(P〈0.01),躯体化、焦虑因子与DSQ2呈显著负相关(P〈0.01),躯体化因子与DSQ4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斑秃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防御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傅裕王睿马梁红鲍迎秋
关键词:斑秃数据收集
晕痣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晕痣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晕痣患者(共92个晕痣)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18±3)岁,2例患者有家族史,62例并发白癜风,69例患者只发生1个晕痣。在92个晕痣中,躯干部62个,其中背部32个;痣周围色素脱失斑呈椭圆形的58个,呈圆形的32个;痣表面皮肤色素有脱失的35个。28个晕痣切除后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其中交界痣3例,混合痣4例,皮内痣21例。结论:大部分晕痣与白癜风并发;躯干是好发部位;多呈椭圆形;组织病理上多为皮内痣。
常建民鲍迎秋傅裕
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是由编码Ⅶ型胶原α-1链的COL7A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缺少有功能的Ⅶ型胶原蛋白(C7)所致,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支持性缓和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有望成为RDEB的有效治疗措施。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各RDEB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策略、进展及优缺点,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鲍迎秋张艳君李博宫静傅裕徐哲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基因疗法成纤维细胞角蛋白细胞
黑素细胞痣1011例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就诊年龄为(40.90±19.19)岁,男289例,女722例。皮损发生及取材部位:躯干402例(39.8%),面颈部268例(26.5%),四肢138例(13.6%),手足133例(13.2%),头皮53例(5.2%),外阴17例(1.7%)。病理亚型:皮内痣580例(57.4%),混合痣333例(32.9%),交界痣98例(9.7%)。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172例(17.0%)有神经化、155例(15.3%)有脂肪增生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年长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均P<0.05);313例(31.0%)有血管增生表现,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P<0.05);502例(49.7%)可见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面颈部多于其他部位(P<0.05);203例(20.1%)有痣细胞松解、384例(3&0%)有裂隙表现;以上特征皮内痣多于混合痣(均P<0.05)。20例(2.0%)有痣细胞沿血管分布的表现,四肢多于躯干、手足(P<0.05),混合痣多于皮内痣(P<0.05)。结论黑素细胞痣的多种特殊组织病理学特征如神经化、脂肪增生、血管增生、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和病理亚型有关。
刘琬王巧贤高小曼杨敏孙凯律傅裕常建民
关键词:发病年龄黑素细胞痣组织病理学特征病理亚型
女性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女性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VLS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8年就诊于北京医院皮肤科外阴专病门诊的137例VLSC患者的临床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37例患者发病年龄32.0(25.5,40.0)岁,病程36.0(15.0,72.0)个月。32例(23.4%)有特应性疾病史,其VLSC发病年龄[29.5(25.0,35.8)]早于无特应性疾病患者[33.0(27.0.41.0),Z=2.03,P=0.042]。皮损特征方面,130例(94.9%)累及大阴唇,13例(9.5%)累及小阴唇.103例(75.2%)皮损双侧分布,8例(5.8%)出现色素减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瘙痒,中度瘙痒44例(32.1%)、重度80例(58.4%).重度瘙痒患者占病程>2年患者的比例(68.1%)高于病程<2年的患者(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P=0.016)。患者自觉诱发瘙痒加重因素包括,局部潮湿出汗(55例,40.1%)、进食辛辣刺激食物(41例,29.9%)、精神紧张(36例,26.3%)。结论VLSC好发于20-39岁,特应性体质可能是重要病因,主要累及大阴唇,多双侧分布.病程越长瘙痒越严重。
高小曼李明杨敏文玮孙凯律常建民傅裕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外阴疾病瘙痒症女性色素减退
别嘌呤醇引起重型药疹3例被引量:8
2003年
冯和平傅裕吴意平扬敏
关键词:别嘌呤醇抗痛风药物重型药疹病例报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