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键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气化
  • 2篇近零排放
  • 2篇零排放
  • 1篇制氢
  • 1篇制氢系统
  • 1篇生物质
  • 1篇热力学计算
  • 1篇热能动力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元素
  • 1篇无氧
  • 1篇煤利用
  • 1篇煤气
  • 1篇煤气化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3篇王勤辉
  • 3篇岑可法
  • 3篇关键
  • 1篇蒲学森
  • 1篇孙登科

传媒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物质无氧气化制氢系统的热力学计算被引量:2
2007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CO_2接受体气化法的生物质无氧气化制氢系统。采用热力学平衡模型,研究了以玉米秸这一典型生物质为原料时系统压力、温度、[H_2O]/[C]比、[Ca]/[C]比对制氢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得典型工况下,系统制氢效率对这几个参数的相对线性敏感性系数。结果表明,H_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压力升高而明显增大,同时H_2产量会有少量降低,过高的温度会明显降低H_2产量及浓度。综合考虑,合适的气化压力在1.3~2.5MPa之间,不同压力具有不同适合制氢的最高温度。[H_2O]/[C]比的提高可以促进H_2生成,但大于1.5之后,H_2浓度明显下降,合适的[H_2O]/[C]比在1.5~2.0之间。[Ca]/[C]比的增加有利于H_2产量及浓度的提高。线性敏感性系数的计算表明,计算工况下[H_2O]/[C]比对制氢效率的影响非常大,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也比较显著,[Ca]/[C]比的影响为零。
关键王勤辉孙登科蒲学森骆仲泱岑可法
关键词:生物质制氢
新型近零排放煤利用系统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针对所提出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包FactSage 5.2研究了煤中多种有害元素随气化压力及温度的变化,以及在气化炉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到了随煤气温度的降低,各有害元素在煤气中可能的化学形态及物理相的转化规律.同时,考察了含有污染元素的气化炉固相产物随物料循环进入燃烧炉后,在O2/CO2气氛下的最终热力稳定形态.研究结果将为该近零排放煤利用系统抑制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控制提供指导,同时为其他零排放煤利用系统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提供参考.
关键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
关键词:近零排放污染元素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的优化及性能预测被引量:27
2006年
针对所构建的以CO2接受体法气化为基础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以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包FactSage5.2来预测气化炉及燃烧炉的产物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质平衡、能量平衡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以提高系统效率为目标,对系统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系统效率随操作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综合考察压力和碳转化率对系统效率、气化炉和燃烧炉性能的影响规律后,比较合适的系统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分别为2.5MPa和0.7。在该运行参数下,系统发电效率达到了62.1%。若采用先进的氧离子输送膜(ITM)制氧方法,系统效率可提高1.3%。
关键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近零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