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慧敏 作品数:20 被引量:74 H指数:6 供职机构: 海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基于基因组学的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6年 香蕉为芭蕉科芭蕉属大型单子叶草本果树,是发展中国家第四大重要作物.大多数栽培香蕉源自A和B两个基因组,除此以外S和T基因组也参与了现有香蕉栽培品种的基因组成.但是香蕉的野生基因型与栽培品种之间的关系一直让育种人员和科学家困惑不解,对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的研究是比较活跃和发展很快的领域.文章从细胞器基因组学和核基因组学综述了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的研究进展,大量科学研究表明,M.acuminata和M.balbisiana的细胞器基因组差别很大,但是对香蕉基因型的鉴定应结合它们的叶绿体、线粒体和核基因型来进行.展望了香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的方向. 冯慧敏 陈友 武耀廷关键词:香蕉 核基因组 西岛内港沉积物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2011年 从西岛内港采集沉积物,采用自然风干后,湿热60℃、处理10 min的预处理方法,稀释涂布于GA培养基上,成功地分离得到44株海洋源的放线菌。经初步形态显微观察判断,其中18株为链霉菌,26株为非链霉菌,链霉菌中以小单孢菌为主。18株链霉菌抗香蕉枯萎病测试结果显示,菌株090314表现出一定的抗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活性。 徐小雄 冯慧敏 陈永敢 马红梅关键词:沉积物 放线菌 抗菌活性 海南野生蕉组培苗栽培基质配方筛选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筛选适合海南野生蕉组培苗培养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为材料,以普通红泥土壤为对照,分别采用椰糠、木屑、珍珠岩、河沙配成14组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叶片数量变化、新叶展开宽度变化、假茎高度变化和粗度变化4个生长指标。[结果]最适合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生长的基质为木屑∶河沙=1∶1(V/V)的基质,其次为木屑∶珍珠岩=1∶2(V/V)的基质及椰糠∶珍珠岩比例=1∶2(V/V)的基质。[结论]该研究为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陈友 光虹宇 冯慧敏 冯素萍 武耀廷关键词:组培苗 基质 INIBAP引进香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4 2014年 香蕉枯萎病己成为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属于土传性病害,扩散蔓延速度快,难于进行生物控制、药物防治及轮作、浸田等常用防治方法的防治。因此,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香蕉遗传改良,培育抗病品种。选用从INIBAP[(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nana and Plantain,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引进的42份香蕉种质资源,采用伤根侵染法,用含2×106个孢子/L的香蕉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菌液分别对42份香蕉幼苗进行处理,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种质。结果表明:在侵染1号小种时,7份材料表现高感,13份感病,22份中抗,无高抗;在侵染4号小种时,25份材料表现高感,12份感病,5份中抗,无高抗。综合分析显示,M11和M25对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均表现中抗。 冯慧敏 张俊 王志双 徐小雄 陈友 王沛政 武耀廷关键词:香蕉 香蕉枯萎病 抗性 哈密瓜不同器官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哈密瓜不同器官不同浓度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以根、茎、叶水浸液分别处理时,在浓度为10、50、90 g/L的范围内对种子发芽率和株高都表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渐强;在浓度为90 g/L的范围内,茎、叶水浸液对单苗鲜重表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下,抑制作用叶>茎>根。和对照相比,种子发芽率在茎、叶水浸液浓度为10、50、90 g/L 3种浓度范围内都表现为极显著差异。 张耀辉 邢孔强 马红梅 冯慧敏 周娜娜 陈忠荫 刘书伟 吕能标关键词:哈密瓜 自毒作用 种子萌发 海南野生蕉吸芽组培防褐化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分别用PVP(0.2、0.5、1.0、2.0g/L)、Vc(0.5、1、2、3g/L)、活性炭(1、2、5、10g/L)对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表明,防褐化最好但继代时出芽一般的培养基是Vc(1g/L),防褐化较理想且继代时出芽也好的培养基为PVP(0.5g/L)。 陈友 冯慧敏基于细胞质基因组分析的芭蕉属植物系统发育及栽培香蕉的起源研究 香蕉隶属于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及水果作物。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芭蕉属植物的分类、起源及进化等从形态学到分子生物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其起源与演变仍处于推测阶段,没有定论,很... 冯慧敏关键词:芭蕉属 分子标记 系统发育 芭蕉属植物基于线粒体ccb256序列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PCR和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技术,获得了芭蕉属42份材料ccb256线粒体DNA片段的序列。采用MEGA4软件构建了芭蕉属植物的MP树。结果表明,Australimusa组和Callimusa组聚到一起,真蕉组的AA、其它种和观赏蕉组聚到一起,无法明显区分。真蕉组的BB单独聚到一起,且位于MP的基部,揭示了其在芭蕉属植物进化中占据着最原始的地位。另外,栽培蕉Ice cream(ABB)与M.balbisiana聚到一起,可能是由M.balbisiana为父本提供B型供体杂交而来,而除Improved lady finger(AAB)外,其它的栽培蕉均与M.acuminata的亚(变)种聚到一起,推测由M.acuminata为父本提供A型供体杂交而来。被认为是所有栽培蕉最原始亲本的M.acuminata.ssp.banksii与大量的栽培蕉聚到了一组,证明其与栽培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还表明ccb256序列进化速率适中,能用于研究芭蕉属内种间及亚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邓长娟 王静毅 陈友 冯慧敏 徐小雄 武耀廷关键词:芭蕉属 MTDNA 基于模型的香蕉种质资源群体结构聚类分析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structure软件分析了32份香蕉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32份香蕉群体分为4大亚群:本地大蕉群、ABB群(包含引进大蕉亚群、粉蕉群)、AAA群及mix群。国内大蕉与引进大蕉遗传关系较远;粉蕉和大蕉各个品种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AA群的皇帝蕉、Yangambi KM5和AAcv Rose栽培品种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Williams遗传关系较远;本地大蕉群中的酸芭蕉(ABB)和东莞中把大蕉(ABB)与其它大蕉相聚较远;ABB群组中巨型大蕉(ABB)和FHIA-03(AABB)与该群中的其它品种相聚较远;华农15和Williams没有被区分开,它们可能是同一克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的structure聚类分析也能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俊 王静毅 陈友 冯慧敏 武耀廷 王沛政关键词:香蕉 SSR 聚类分析 香蕉种质资源基于rDNA ITS序列的谱系分析 被引量:15 2015年 本研究以10份M.acuminata不同亚种材料,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M.balbisiana材料及20份不同基因型的香蕉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r 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的测序分析。利用MEGA6.0软件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以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ITS序列长度为583~594 bp,含有169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ITS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M.acuminata和M.balbisiana的品种间能相互集中分布,形成明显的两支,且具有强的支持率。M.acuminata subsp.errans,M.acuminta var.chinensis和来自斯里兰卡的M.balbisiana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应加强对上述材料的收集、鉴定和保护,从而为加大香蕉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香蕉栽培品种的抗逆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冯慧敏 陈雪婷 陈友 陈家献 武耀廷关键词:芭蕉属 系统发育 种质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