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胸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ulse radio frequency,PRF)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62例胸部PHN患者随机均分为药物组及联合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治疗后曲马多减少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PSQI评分和治疗后曲马多减少量明显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药物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有部分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疼痛。与药物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部分患者恢复了劳动或工作能力(P<0.05)。结论胸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可有效治疗PHN。
- 王文珠王冉刘建杨生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脉冲射频普瑞巴林
- 局部注射辛伐他汀修复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对骨愈合及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研究显示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骨骼微结构,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目的:临床验证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增强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93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注射组(49例)和常规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物理疗法治疗,注射组在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局部注射辛伐他汀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内骨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一两个月,注射组患者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注射组并发症出现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常规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结果说明,临床上对轻中度不稳定肱骨骨折患者在给予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局部注射辛伐他汀疗法治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密度值,对提升患者骨折预后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刘建田宝方王文珠郑卫东冯立杜宝印田大为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辛伐他汀预后效果
-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接受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CABG的成人患者38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成两组:ESPB组和对照组。麻醉诱导前,ESPB组在超声引导下将0.375%罗哌卡因20 ml注射至T5横突与竖脊肌之间,对侧行同样的阻滞。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双侧阻滞。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事件(机械通气时间、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恶心呕吐)以及与神经阻滞相关的不良反应(气胸、局麻药中毒、穿刺部位感染)。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术中紧急体外循环被排除在外,最终ESPB组纳入19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8例患者。ESPB组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为150.0(120.0,160.0)μg,对照组的用量为200.0(166.3,221.3)μ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P=0.004)。ESP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38.5(354.3,521.5)min,对照组为486.5(447.5,664.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19)。两组患者在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65.4(45.4,86.5)min,68.2(49.9,88.5)min]、住院时间[13.5(11.0,15.3)d,12.5(10.0,15.0)d]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1.09;均P>0.05)。两组中分别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前ESPB可显著降低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且不增加副作用。
- 王文珠刘建袁常秀石亚飞尤培军
- 关键词:机械通气时间麻醉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成人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影响
- 2024年
- 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成人心脏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22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将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D1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D2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h-1,共24小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前5天或者出院时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D1组共纳入101例患者,D2组共纳入104例患者。D1组共21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0.8%。D2组共11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0.7%。两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t=4.06,P =0.044)。两组患者在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低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泵注1μg·kg-1·h-1的右美托咪定24小时相较于0.5μg·kg-1·h-1的维持量可以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更好的降低成人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 王文珠吕坤石亚飞刘建
- 关键词:心脏手术心房颤动快速型心律失常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损伤现状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38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损伤分为肺损伤组(n=41)和无损伤组(n=340)。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381例患者中,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76%(41/381)。41例肺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9例、胸腔积液7例、呼吸衰竭6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不张6例。体重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术前卧床时间≥2 d、机械通气和入住ICU均为患者术后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8,1.176,1.022,1.227,1.081;均P<0.05)。结论肥胖、ASA分级较高、术前卧床时间延长、需要机械通气和入住ICU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肺损伤密切相关,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以降低术后肺损伤的发生率。
- 刘建王文珠王倩
- 关键词:髋部骨折肺损伤麻醉方式
- 双臂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被引量:24
- 2015年
- 背景: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四肢长骨中最易出现的骨折,单纯外固定常难以实现彻底有效的复位和固定,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缺点突出表现在术后并发症高发,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将外固定与内固定方法相结合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经X射线检查或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治疗组,患者均在入院8 h内进行彻底清创、复位骨折断端并进行有限内固定、固定双臂外固定架及Ⅰ期缝合,待损伤局部条件允许行Ⅱ期植皮、邻近肌皮瓣或游离皮瓣闭合修复创面。观察其修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44例同期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治疗组56例患者中,疗效优35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对照组44例患者中,疗效优23例,良10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双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修复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断端固定可靠,可显著降低单纯内固定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肢及早进行恢复性训练。
- 刘建田宝方王文珠郑卫东冯立杜宝印田大为
- 关键词:腓骨骨折骨科植入物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开放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