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中

作品数:2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审美
  • 4篇美学
  • 3篇代文
  • 3篇意识形态
  • 3篇小说
  • 2篇艺术
  • 2篇审美形式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现实主义
  • 2篇马尔库塞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邓以蛰
  • 1篇典籍
  • 1篇新论
  • 1篇新著
  • 1篇心理
  • 1篇心灵
  • 1篇学理

机构

  • 21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1篇刘志中
  • 2篇刘文斌
  • 1篇史红
  • 1篇徐碧辉
  • 1篇左少峰
  • 1篇周军伟
  • 1篇李树新
  • 1篇龚小凡
  • 1篇文琪
  • 1篇刘强
  • 1篇武艳

传媒

  • 7篇内蒙古大学学...
  • 3篇阴山学刊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汉字文化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海探珠求新韵——评宋生贵教授新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
2007年
宋生贵教授的新著《诗性之魅—艺术美学新论》,在构建艺术美学理论框架时,高度重视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强调艺术的人文内涵与地域内涵,探讨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取向,由艺术与人的价值关系出发展开论述,将艺术审美问题与人类生存状况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当代艺术面临的重大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该书也努力把中国古典美学中诸多仍具生命活力的精彩命题融入进来,增强了理论的涵盖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对艺术的全面把握。
刘志中
关键词:古典美学人文内涵
萨娜小说的神秘色彩被引量:2
2004年
萨娜是近年来崛起于国内文坛的达斡尔族青年女作家,她的作品多刊发在国内重要文学期刊上,显示了不俗的创作实力。她力图以文学的形式去探寻达斡尔民族心灵的历史,从中熔铸了对人生、社会、自然、历史的思考。本文拟从选材、宗教氛围、审美意象三方面考察其小说的神秘色彩。
刘志中
关键词:小说达斡尔族民族心灵审美意识宗教文化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研究的新开拓——《鄂温克族文学研究》评介
2014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鄂温克族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文学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承载着鄂温克族人民的道德理想和审美追求,积淀着民族历史与文化信息,承载着鄂温克族人民安身立命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但学界对鄂温克族文学缺乏应有重视,有意或无意地放逐了对鄂温克族文学的检视与描述。
刘志中
现实主义的胜利——评长篇小说《河套母亲》被引量:1
2017年
长篇小说《河套母亲》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叙写了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婆媳二人1930-1980年代的曲折经历,反映了河套地区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作者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没有回避中共在领导河套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曾出现过的"左"的失误和所造成的危害,并以同样真诚的态度,讲述了广大中共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为抵制、纠正这种失误而进行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故事,成功塑造了白三女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及郝玉润、石六子等颇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唱响了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伟大精神的颂歌。
刘志中刘文斌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故事
金源诗人慕陶情结探微
2017年
金源诗坛在其百余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浓厚的崇拜与学习陶渊明的情结,对陶渊明诗的美学特质、陶之人格精神、文学史地位都有较多论述,且由于时代的变迁,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兼有民族矛盾与正统文化观念的纠缠。而慕陶但又不能决然归隐,反映了金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两难文化抉择。
刘志中
关键词:金代文学陶渊明
马尔库塞论审美形式与意识形态
2003年
马尔库塞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理解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文艺的政治潜能不在于作品的内容,而在于作为艺术本身的审美形式,尤其批判了将意识形态作简单化理解的庸俗唯物论。因为处在不同的立场和文化语境,我们对此容易误解。认真研究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对如何分析和评价高度商业化社会的文化状况颇有启发。
刘志中
关键词:马尔库塞审美形式意识形态
“文革”后内蒙古诗歌批评综论被引量:1
2010年
与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相呼应,"文革"后的三十年来内蒙古诗歌批评也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几个阶段:"文革"结束至1984年,为诗歌批评的恢复期,批评观念可以看作是"十七年"诗歌批评的复归与延续,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主;1985年至1990年为诗歌批评的激变期,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强势影响,新的诗歌观念确立,批评方法呈现多样化;1991年至今为调整期,诗歌创作走入了低潮,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批评文本。
刘志中
关键词:诗歌文学观念
胡仁·乌力格尔《薛刚反唐》文本分析
2013年
布仁巴雅尔说唱的胡仁·乌力格尔《薛刚反唐》与如莲居士的同题小说在文本上有不少区别,这种差异性,或者出于说唱艺术口语化表达的需要,或者是要通过增加细节来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使故事的内在逻辑更为合理,或者是要进行适度的蒙古化,来拉近与蒙古族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这种变化体现了胡尔齐在说唱艺术上的创造性,也使得胡仁·乌力格尔这一艺术类型受到普遍的欢迎。
李树新刘志中
关键词:文本分析
作为古代审美范畴的“寒”
2005年
“寒”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寒”既体现为寒冷凄凉的具象,也在长期运用中内化为一种抽象的意象,并进而成为一种意境。“寒”不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审美趣味,也反映了他们的文人意识和悲剧意识,一方面借寒境表达对自身现实境遇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们又大多沉浸在这种境地里,完成了审美化的想像性和解。这是建立于中国太阴文化基础上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审美范畴。
刘志中
关键词:审美范畴文人意识悲剧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文艺美学回眸
2008年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文艺美学有了较大发展,由最初的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性探索,到系统性研究,再到独立学科的提出,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取得较大成绩的学科。部分学人有明确的学科建设意识,为推动学科发展付出了艰苦努力。研究方法也从早期的单一走向多样。
刘志中
关键词:文艺美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