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琪璟

作品数:158 被引量:1,626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生物量
  • 23篇物量
  • 18篇湿地松
  • 17篇千烟洲
  • 17篇阔叶
  • 16篇树干
  • 14篇人工林
  • 13篇松林
  • 13篇气候
  • 13篇群落
  • 11篇碳储量
  • 10篇植被
  • 10篇植物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阔叶林
  • 9篇亚热带
  • 9篇生态系统
  • 9篇常绿
  • 9篇常绿阔叶
  • 9篇常绿阔叶林

机构

  • 99篇北京林业大学
  • 55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南昌大学
  • 9篇南昌工程学院
  • 8篇江苏农林职业...
  • 8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江西省林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农学院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江西省气象局
  • 3篇学研究院
  • 3篇中国消防救援...
  • 3篇国家林业和草...
  • 2篇赤峰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151篇刘琪璟
  • 18篇马泽清
  • 14篇涂洁
  • 13篇徐倩倩
  • 13篇于健
  • 11篇罗春旺
  • 10篇曾慧卿
  • 10篇李轩然
  • 9篇周华
  • 9篇张国春
  • 9篇李俊清
  • 7篇王辉民
  • 7篇简敏菲
  • 6篇林耀明
  • 6篇陈永瑞
  • 6篇刘允芬
  • 6篇徐雯佳
  • 5篇胡理乐
  • 5篇刘迎春
  • 5篇刘文慧

传媒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生态学杂志
  • 9篇江西科学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 4篇林业科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20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林分密度油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模式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解不同林分密度下各组分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变化特征,以2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嵌套式回归法建立了油松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林分地上和地下各器官生物量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油松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因林分密度(267~3 367株/hm2)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地上、地下生物量范围分别介于20.74~141.25 t/hm2和5.36~36.92 t/hm2之间。生物量根冠比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0.223~0.313,平均0??276),其中树干和枝条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叶片、粗根和细根的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最优分配理论的适用性,同时油松根系生物量模型以及估算方法对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循环具有借鉴价值。
贾全全罗春旺刘琪璟刘丽婷李俊清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油松林分密度
一种立木材积获取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木材积获取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太阳高度角,以及目标立木在太阳高度角下的影长和本影宽度;基于投影变化模型,根据太阳高度角、影长和本影宽度,确定目标立木的材积。本发明提供的立木材积获取方法及装置,利用树干的...
刘琪璟石宽
文献传递
树木叶片数量估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木叶片数量估测方法及系统,可以直接通过目测的方式确定目标树木上每个枝条的容量,然后再通过预设枝条容量‑枝轴数量查找表,确定目标树木上每个枝条所包含的枝轴数量;基于目标树木上每个枝条的容量及其所包含...
刘琪璟徐振招周光
文献传递
鄱阳湖水体和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被引量:50
2010年
通过测定鄱阳湖湖区、入湖口及出湖口13个点的水体及底泥,测定其中的Zn、Cu、Pb和Cd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重金属在鄱阳湖底泥中积累较严重。除部分地区Cd低于背景值外,各地区底泥Zn、Cu、Pb、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其最大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9.0、33.8、7.0、5.9倍。结合水流从入湖口-湖区-出湖口流动方向来看,水体中重金属因种类不同其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分布规律一致:湖区>入湖口>出湖口,可见重金属在湖区有明显的沉降作用。地积累指数方法评价表明,全湖底泥平均污染水平属偏重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呈现种类和区域的差异性,种类特征:Cu>Pb≈Zn>Cd;区域特征:三江口污染等级最高,污染最轻是湖口。
李鸣刘琪璟
关键词:鄱阳湖水体底泥重金属地积累指数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32
2019年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其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和水分利用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的生态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地和农田在内的8个典型生态系统,并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以为分析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知识和数据基础。
张雷明罗艺伟刘敏刘敏苏文苏文何洪林朱治林孙晓敏周国逸周国逸赵新全韩士杰欧阳竹张宪洲张一平刘琪璟闫俊华闫俊华张德强李英年王安志吴家兵李发东赵风华石培礼张扬建何永涛林露湘宋清海王辉民刘允芬
关键词:气象要素陆地生态系统
亚热带红壤区湿地松生长与耗水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树干液流密度及其周围环境因子进行长期同步测定,同时辅以树干解析、枝条解析等树木生长量调查方法,以期探索不同尺度上湿地松水分耗失与碳蓄积特征。结果表明,液流密度与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总量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液流密度与上述3个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均达极显著水平。湿地松日均耗水量与边材面积间线性相关性显著。处于低龄期的湿地松,边材面积与胸径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拟合。根据2004年湿地松树干液流观测结果和生物量调查结果,推算出湿地松在生长过程中每形成1.773 1g干物质需要消耗约1kg水分。文末还根据生物量数据推算了树木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
涂洁刘琪璟林耀明李海涛
关键词:生长量耗水量湿地松
江西千烟洲不同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生物量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不同自变量和函数,建立白栎枝条和单株地上各器官的生物量模型,选择其中的最佳模型估算了千烟洲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两种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年增长量,并利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线性关系,估算了白栎种群地下生物量及其年增长量.结果表明:模拟白栎枝条和单株地上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佳函数均为幂函数,而最佳自变量分别为d2l和D2H.白栎种群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为天然次生林大于人工湿地松林.次生林中白栎种群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592和1.723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湿地松林中白栎种群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0.666和0.462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叶生物量>枝生物量.2004—2006年,两种恢复途径下白栎种群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的年增长量均逐年增加.其中地上生物量年增长量占总年增长量的比重呈逐年升高趋势,湿地松林中由54.35%增至62.20%,次生林中由67.27%增至68.94%.与次生林相比,湿地松林中白栎种群各器官生物量年增长量较小,但其相对增长速率较快.
徐雯佳刘琪璟马泽清刘迎春
关键词:白栎植被恢复生物量
基于孢粉记录研究长白山最近两次火山爆发后的植被演替特征
2021年
利用不同时期土壤孢粉组成推断长白山火山爆发后的植被演替规律,还原该区域植被群落变化过程,对于揭示该研究区不同时期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长白山最近两次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土壤剖面所含的孢粉组成进行分析,揭示火山爆发后高山带的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火山爆发后的植被演替具有相似的过程,即孢子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及木本植物阶段。(2)最近一次火山爆发后的海拔1800 m处演替过程为:苔藓蕨类群落→草本群落→岳桦(Betula ermanii)群落。(3)较早一次火山爆发后的海拔2050 m处演替过程为:苔藓蕨类群落→草本群落→岳桦群落;海拔2160 m处演替过程为:苔藓蕨类群落→草本群落→偃松(Pinus pumila)群落。研究认为,火山爆发对植被产生重大破坏作用,使高山林线下降、偃松群落消失;最后一次火山爆发后经历1000多年,高山林线仍未恢复到火山爆发前的水平。
王妙雪刘琪璟秦立厚
关键词:火山爆发演替孢粉
林下人参生理特性和生长与林内生态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7
1997年
结合模拟试验,对林下人参的生理活动及生长过程与林内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 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内光照、水分、温度等因子与林下人参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一 般林内光照在中等条件下,即相对光照在10~35%左右.林分郁闭度约0.6~0.8,土壤含 水量在 35~40%时人参生长最好;林下人参的物候进程及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密切.林内 温度在5℃左右人参芽胞开始萌动,15℃左右地上茎高生长进入速生期,6月上旬生长停 止.因此,人为调节各种生态因子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林下人参的生长.
刘琪璟戴洪才王贺新
关键词:人参生态因子生理特性
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原始材料,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掌握种质资源,可以培育新的作物和优良品种,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物来源和工业原料。北京市开展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北京市范围内的植物有2400多种。为实现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的便捷查询和共享,本文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和信息共享。
徐琼瑶刘琪璟
关键词: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