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聿拯

作品数:101 被引量:56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4篇电气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4篇锅炉
  • 26篇汽轮
  • 25篇电机
  • 25篇发电机
  • 24篇汽轮发电
  • 24篇汽轮发电机
  • 21篇发电
  • 16篇余热
  • 15篇余热锅炉
  • 15篇转子
  • 15篇传热
  • 12篇蒸汽
  • 12篇喷射器
  • 12篇气隙
  • 12篇气隙取气
  • 9篇电机转子
  • 9篇汽轮发电机转...
  • 9篇两相流
  • 9篇发电机转子
  • 8篇换热

机构

  • 94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上海市质量监...
  • 4篇上海电力学院
  • 4篇上海大学
  • 4篇上海锅炉厂有...
  • 3篇广西大学
  • 2篇华东工业大学
  • 1篇上海机械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上海市特种设...
  • 1篇上海华中锅炉...

作者

  • 101篇刘聿拯
  • 86篇袁益超
  • 20篇胡晓红
  • 20篇马有福
  • 12篇马昕霞
  • 10篇黄鸣
  • 9篇郭长仕
  • 7篇陆文俊
  • 7篇李刚
  • 7篇仝庆华
  • 6篇周文铸
  • 6篇臧向东
  • 5篇王权
  • 5篇李静芬
  • 4篇康明
  • 4篇张润卿
  • 4篇徐开义
  • 4篇刘海磊
  • 3篇王波
  • 3篇张小虎

传媒

  • 12篇能源研究与信...
  • 1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0篇锅炉技术
  • 8篇电站系统工程
  • 8篇动力工程
  • 6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大电机技术
  • 4篇热力发电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节能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热电技术
  • 2篇上海机械学院...
  • 2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工业锅炉
  • 1篇发电设备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华东电力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布式热电联产中热电比的确定被引量:11
2005年
分布式供能是国际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概念和方式。在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中,余热锅炉补燃是调节热电负荷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补燃率有助于提高余热锅炉和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本文基于上海理工大学分布式热电联产实验台的数据,通过与购买市电+单独燃油锅炉供热进行比较,给出了一种确定最佳热电比的方法。
李朋臧向东刘聿拯刘丽红
关键词:余热锅炉热电比
气隙取气汽轮发电机转子全隐式取风斗取风特性数值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为提高全隐式取风斗取风能力,在分析全隐式取风斗结构对其取风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模型对全隐式取风斗取风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数值研究。通过对55个不同结构全隐式取风斗流道内流场的分析与取风量的比较,得到了结构参数入流角α、β和孔深d对全隐式取风斗取风性能的影响规律:在α=20°~55°、β=60°~80°、d=8~15mm范围内,随α、β、d分别增大,取风斗取风性能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即α、β和d均存在最佳值与较优范围;其中α=37°、β=65°、d=13mm时取风性能最佳,取风性能较优的结构设计推荐范围在α=30°~45°、β=63°~70°和d=11~15mm;并根据相对取风量平均极差,指出在所研究的结构参数变化范围内,α对全隐式取风斗取风性能影响最大(19.8%),d次之(15.5%),β最小(8.8%)。
马有福袁益超刘聿拯赵静胡晓红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转子气隙取气数值模拟
锅炉动态特性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4
2009年
对锅炉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可为锅炉设计及运行的优化提供依据,并可建立仿真系统培训运行人员,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锅炉的动态特性可采用试验法和机理分析计算法进行研究。在采用机理分析计算法研究锅炉动态特性时,传递函数法、线性方程组法和非线性数字仿真法是三种主要方法,这三种方法的选择与精度要求及计算工具的发展相关。综述了我国锅炉动态特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及其典型应用,指出非线性数字仿真法是我国当前研究锅炉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
吴海凤袁益超刘聿拯
关键词:锅炉动态特性仿真
给水除氧技术的特点与比较被引量:14
2008年
水中的溶解氧是造成热力设备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氧是水处理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阐述了水中溶氧的特性以及除氧的途径,分析了多种除氧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并着重阐述了真空除氧在电厂凝汽器中的应用。
杜镔袁益超刘聿拯徐开义
关键词:给水除氧热力除氧真空除氧
气隙取气转子风斗取风性能的相互影响实验研究
2008年
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是大型汽轮发电机中应用较广的一种通风方式。为了研究不同结构转子进、出风斗的取风能力和引风能力,对气隙取气通风系统进行了静态实验模拟研究,得到了进风斗和出风斗取风性能之间相互影响规律,为转子气隙取气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胡晓红袁益超刘聿拯郭长仕马有福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转子气隙取气
生物质能系统研究及发展被引量:10
2004年
阐述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生物质能源系统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强调了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于实现能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提供有益的帮助.
杨正虎袁益超刘聿拯曹伟武
关键词:生物质能系统模型
下部绝热炉膛炉内传热计算方法探讨
1993年
根据炉内辐射换热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组装水管锅炉采用下部绝热炉膛后对炉内火焰温度沿高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下部绝热炉膛影响的炉内传热计算方法.并以实例计算验证.
刘聿拯王权蔡时亮
关键词:组装锅炉水管锅炉传热
超临界锅炉单相受热面不同动态数学模型的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再热器系统和过热器系统的具体特点,对锅炉再热器系统和过热器系统建立了3种不同的集总参数动态数学模型,并编制程序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时,采用不同模型时再热汽温和过热汽温的动态特性,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比较,研究适合超临界锅炉再热器系统和过热器系统的数学模型。
吴海凤袁益超刘聿拯
关键词:超临界锅炉数学模型动态特性
气隙取气汽轮发电机转子全隐式甩风斗甩风特性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为提高全隐式甩风斗甩风能力,在分析全隐式甩风斗结构对其甩风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模型对全隐式甩风斗甩风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对38个不同结构全隐式甩风斗流道内流场的分析与甩风量的比较,得到了结构参数出流角α、导流槽倾角β和槽深d对全隐式甩风斗甩风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全隐式甩风斗甩风性能与其结构强度,推荐在无导流槽时取α=70°:有导流槽时取α=65°~75°、β=30°~45°,在风斗及转子结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d越大越好。
马有福袁益超刘聿拯周文铸胡晓红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转子气隙取气数值模拟
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通风系统流动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分析了大型汽轮发电机轴向-径向通风系统、槽底副槽通风系统和气隙取气斜流通风系统的特点,对这三种通风系统的转子通风进行了流动特性分析,指出了它们今后的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郭长仕刘聿拯袁益超胡晓红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转子通风副槽通风气隙取气流动特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