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金刚

作品数:27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动脉
  • 9篇血管
  • 8篇成像
  • 7篇冠状
  • 7篇灌注
  • 5篇肿瘤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5篇冠状动脉
  • 5篇灌注成像
  • 5篇肺癌
  • 5篇CT灌注
  • 4篇造影
  • 4篇浅动脉
  • 4篇周围型
  • 4篇颞浅动脉
  • 4篇冠脉
  • 4篇冠状血管
  • 4篇肺肿瘤
  • 3篇血管重建

机构

  • 2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铁煤集团总医...

作者

  • 27篇初金刚
  • 7篇黎庶
  • 5篇王刚
  • 5篇戴旭
  • 5篇徐克
  • 5篇佟志勇
  • 5篇张劲松
  • 5篇赵宇
  • 5篇刘源
  • 4篇杨帆
  • 4篇王彦懿
  • 3篇王强
  • 3篇冯坤鹏
  • 3篇李艳辉
  • 2篇梁传声
  • 2篇李松柏
  • 2篇潘起晨
  • 2篇李佩玲
  • 2篇温志锋
  • 2篇张丽娜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全国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能CT肺灌注成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应用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肺动脉造影(CTPA)相结合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进行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可以得到DEPI、CTPA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通过DEPI、CTPA及两者联合检测三种方法,对肺叶、肺段及亚段水平肺栓塞诊断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分析其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χ2检验发现,在肺叶水平,DEPI、CTPA及两者联合诊断肺栓塞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段及亚段水平,三种方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亚段水平联合诊断提高了对孤立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结论:通过将功能性的DEPI与解剖性的CTPA相结合应用既提高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又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对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及时治疗及预后评估。
李艳辉冯坤鹏黎庶初金刚张怀瑢闫美玲
关键词:肺栓塞肺灌注CT肺动脉造影
序贯双吻合技术治疗烟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STA)和脑血管的吻合技术——序贯双吻合(SDA)技术(单支STA和两支脑血管序贯吻合的技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佟志勇孙怀宇刘源王刚张劲松初金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血管
CT灌注参数变化对肺癌化疗早期疗效的观察与评估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初治肺癌常规化疗患者25例。化疗前1周内CT检查与化疗后90~100 d的CT平扫结果进行比较,根据RECIST标准分成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21 d行两次CT灌注扫描,比较化疗前、化疗后早期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25例患者中缓解组15例,非缓解组10例。在25例患者中,化疗前与化疗后早期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早期CT各灌注参数在两组中均有变化。缓解组血容量(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1.0±20.4)mL/1 000 mL和(49.8±31.4)mL/1 000 mL,t值2.558,P值0.023;Patlak血容量(P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73.1±34.1)mL/1 000 mL和(45.2±19.0)mL/1 000 mL,t值3.325;P值0.005,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可见两种参数呈下降趋势。未缓解组BV参数值化疗前后分别为(50.4±61.0)mL/1 000 mL和(120.5±15.7)mL/1 000 mL,t值-3.062,P值0.016;PBV参数值治疗前后分别为(38.0±9.3)mL/1 000 mL和(62.0±38.3)mL/1 000 mL;t值-2.471;P值0.036,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呈上升趋势。进行分组对照BV和PBV缓解率的χ2检验后验证BV升高组和降低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V升高组与下降组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V降低组缓解率高于PBV升高组。结论:化疗后早期病变大小较化疗前均无明显变化;CT灌注参数在化疗后早期的变化,对肺癌化疗后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谢海涛黎庶初金刚李雪王强郭恩中李智勇徐克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螺旋计算机
应用CT三维重建对正常人群耳蜗方位和盘曲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等影像手段对正常人群耳蜗进行形态学研究,为指导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等内耳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0例(200耳)排除内耳解剖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分为5组,利用计算机工作站的3D立体重建和2D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耳蜗基底部的长和宽、底周内最长直线距离、耳蜗的高度、第一周和第二周之间的角度及正中矢状面与底周间夹角等结构进行系统测量,统计分析以上各结构指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左右耳之间的差异。结果:耳蜗基底部的长为(8.56±0.52)mm、宽为(6.63±0.56)mm、底周内最长直线距离为(7.33±0.56)mm、耳蜗的高度为(3.76±0.28)mm、第一周和第二周之间的角度为(15.82±2.78)°。以上所有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矢状面与耳蜗底周间角度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角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P<0.05)。第一和第二周之间的角度在各年龄组内存在变异,提示耳蜗的盘曲模式在个体间差异明显。结论:3D和2D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评价内耳形态结构,测定国人耳蜗各主要结构的正常值,可为临床诊断及人工耳蜗等内耳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罗扬拓初金刚李巍赵宁姜学钧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3D重建
腰段巨大椎间盘脱出的增强MR影像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段巨大椎间盘脱出(>1cm3)的MR扫描表现特点,以提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1.5T及3.0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自旋回波序列矢状面T1WI、T2WI及横断面T2W...
黄砚玲李建戚喜勋初金刚李松柏
磁化传递技术在脑转移瘤放疗立体定位磁共振成像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磁化传递(magnetization transfer,MT)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图像对比度,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尤其对肺癌等在脑内的小转移灶,可提高常规增强不明显或不增强病灶的显示率[2].本研究拟对脑转移瘤放疗定位薄层扫描序列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管宇珩李响初金刚徐克李松柏
关键词:脑转移瘤放疗定位磁共振成像图像对比度
腹内型精原细胞瘤与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及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
初金刚
不同迭代重建强度对冠状动脉小内径支架显示影响的体外实验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与集成电子探测器在不同迭代重建强度下对直径≤3mm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7枚内径3mm或2.5mm支架,释放于模拟冠状动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行配有Stelllar光子探测器的双源CT冠状动脉前瞻扫描,层厚0.5mm,按迭代重建强度Strength 1~4重建分为4组。对4组图像行双盲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包括支架内径差异(ALN)、支架内腔衰减和图像噪声],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Strength 2组获取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34、0.046、0.015)。Strength 2组ALN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3、0.009、0.005)。各组支架管腔内衰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迭代强度增加,噪声明显降低。结论对于直径≤3mm支架,联合SAFIRE迭代强度2与集成电子探测器获取的图像质量整体最佳,可为临床提供质量更好的支架图像。
王彦懿初金刚于扬赵宇金士琪杨帆戴旭
关键词:冠状血管
能谱CT成像在恶性肺结节大小与血含量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运用宝石能谱CT和GSI浏览器,研究肺癌患者结节大小与血含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肺癌的40例患者,46个结节。按结节大小分为三组:直径≤2 cm的16例、〉2 cm~≤3 cm的15例、〉3 cm的15例。行能谱CT、GSI模式双期扫描,获得能谱系列成像,在肿瘤最大层面测量不同大小结节之间的平均CT值、平均水密度值和平均碘密度值,分别对上述参数进行独立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能谱模式双期扫描中随着结节体积增大平均碘密度明显降低,直径为≤2 cm、〉2 cm~≤3 cm、〉3 cm结节平均碘密度在动脉期分别为(17.45±4.56)、(12.05±4.89)、(10.31±5.76)(100μg/cm3),在静脉期分别为(18.32±3.59)、(14.05±4.13)、(12.82±4.58)(100μg/cm3),直径≤2 cm的结节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能谱模式双期扫描中三组之间的平均CT值和平均水密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水密度和平均CT值都受肿块里的气体含量影响,但是平均碘密度不受影响,GGN与实性结节在动脉期平均CT值与平均水密度分别为(-323.83±220.27)、(43.63±15.02)HU,(638.47±227.07)、(1017.27±15.23)(100μg/cm3)。GGN的平均CT值和平均水密度与实性结节相比明显降低,并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之间动脉期碘密度分别为(12.86±5.92)、(12.70±4.28)(100μg/cm3)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宝石能谱CT可对肺内结节血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随着结节体积增大,平均碘密度逐渐降低。平均水密度与平均CT值明显相关,而平均碘密度与平均CT值无明显相关性,运用平均碘密度表示肿块血含量比CT值更准确。
张怀瑢黎庶初金刚张丽娜李艳辉赵宇赵丽
关键词:能谱成像肺肿瘤灌注
序贯双吻合技术治疗烟雾病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价颞浅动脉(STA)和脑血管的吻合技术——序贯双吻合(SDA)技术(单支STA和2支脑血管序贯吻合的技术)治疗烟雾病(MM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采用SDA技术治疗的4例MMD患者,共行5次SDA和颞肌脑贴敷术(1例患者两侧手术间隔2个月)。采用翼点入路,皮下游离STA,测量STA的切割流量(CF);将STA的额支或顶支的中段和大脑中动脉M4侧侧吻合,然后将该STA末端和大脑中动脉M4或大脑前动脉A5端侧吻合;将颞肌和硬脑膜缝合贴敷在脑组织表面;还纳骨瓣,逐层关颅。术后1周采用超声测量STA血流量;术后1周及术后4~6个月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评估STA和脑血管吻合口的通畅性;记录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脑卒中并发症和其他临床表现。结果3例患者4次手术均单纯采用SDA技术,余1例患者追加STA顶支-M4端侧吻合。术中STA的CF为15.0~36.0 ml/min,平均(23.6±7.7)ml/min,术后1周为40.0~125.0 ml/min,平均(96.8±31.2)ml/min。术后最后一次DSA和(或)CTA检查时间为术后1~24周,平均(15.4±7.8)周,11个吻合口中10个吻合口通畅,1个SDA的STA-A5端侧吻合口闭塞。5例SDA 10个吻合口的短期通畅率为90.0%(9/10)。5例患者术后临床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4±3.0)个月。4例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生脑卒中事件、脑过度灌注和其他并发症。结论SDA技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脑缺血起病的MMD治疗中,术后短期疗效理想。
佟志勇孙怀宇刘源王刚张劲松初金刚温志锋潘起晨梁传声
关键词:烟雾病颞浅动脉脑血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