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爱刚

作品数:75 被引量:633H指数:15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降水
  • 8篇气候
  • 7篇季风
  • 7篇冰川
  • 6篇全球升温
  • 5篇气温
  • 5篇降水量
  • 4篇雪山
  • 4篇玉龙雪山
  • 4篇水质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夏季
  • 4篇可持续发展
  • 3篇生态环境
  • 3篇水资源
  • 3篇同位素
  • 3篇土壤
  • 3篇全球变暖
  • 3篇稳定同位素
  • 3篇离子

机构

  • 58篇渭南师范学院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兰州大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商洛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75篇卢爱刚
  • 18篇何元庆
  • 17篇庞洪喜
  • 16篇庞德谦
  • 14篇王天明
  • 11篇葛剑平
  • 11篇康世昌
  • 10篇院玲玲
  • 9篇张忠林
  • 8篇赵井东
  • 8篇宋波
  • 7篇宁宝英
  • 5篇胡明
  • 4篇顾娟
  • 4篇张晓娟
  • 3篇权轻舟
  • 3篇李吉峰
  • 3篇王福民
  • 3篇张洪利
  • 3篇索安宁

传媒

  • 9篇冰川冻土
  • 7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生态环境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渭南师范学院...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理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青海环境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中部森林的流域水文效应研究
2009年
文章对黄土高原中部24个水文监测站点的河流水文过程特征与相应的流域森林覆盖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流域产流系数随流域内森林比率的增大,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森林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流域的径流输出量,也减缓了径流在汛期和枯季分配的不均匀程度,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在森林比率较高的黄土山区流域,受降水量年际变异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森林比率低的流域大。流域森林比率的增加可以明显减少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当森林比率由10%增大了20%时,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小了46.19%。与森林比率较小的流域相比较,森林比率大的流域侵蚀多由汛期的高强度降水引发,表现为汛期侵蚀比例极高,年际变化较大等特点。
卢爱刚索安宁庞德谦王天明
关键词:黄土高原流域水文过程
中国气温变化区域分布的季节差异分析
<正>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 Mann-Kendall趋势分析办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各地的升温响应时间(升温突变时间)同纬度的关系进...
庞德谦卢爱刚
文献传递
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被引量:7
2005年
简要论述了近几年应用较多的密切值评价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应用原理与评价过程,并以兰州黄河水质断面监测结果为实例计算,排序评价结果显示与指数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后分析指出两种评价方法的计算特点及应用价值。
顾娟何元庆张忠林卢爱刚庞洪喜
关键词:密切值法污染损失率法水环境质量评价
渭南市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9
2016年
根据2011—2014年渭南市连续采集的117次降水样品中10种常量无机离子浓度(NH_4^+、Ca^(2+)、Na^+、K^+、Mg^(2+)、SO_4^(2-)、NO_3^-、Cl^-、F^-、NO_2^-)的测试结果,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并结合富集因子法及端源贡献法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渭南市降水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NH_4^+>SO_4^(2-)>Ca^(2+)>NO_3^->Na+>Mg^(2+)>K+>Cl->F->NO_2^-,主要阴离子是SO_4^(2-)和NO_3^-,共占阴离子总量的92.35%,主要阳离子是Ca^(2+)和NH_4^+,共占阳离子总量的86.17%;降水总离子年平均当量浓度为814.58μeq·L-1,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且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分析原因主要受排放源、气象因素、植被、降水量等因素影响;SO_4^(2-)和NO_3^-90%以上由人为源贡献,Ca^(2+)和Mg^(2+)主要来源于地壳风化,Na^+海盐源和非海盐源贡献约各占一半,K^+98.47%来源于生物质燃烧或地表岩石矿物风化等非海盐源,F-和NH_4^+则几乎全部由人为源贡献.
卢爱刚王少安王晓艳
关键词:降水源解析
高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2010年
本文从地理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改革的思路着手,提出了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未来工作与发展的需要为考虑,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并论述了具体的做法和实施的措施。文中指出了抓好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强调了加快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
卢爱刚权轻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游客人体释放热量对玉龙雪山冰川退化是否有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院玲玲何元庆和献中卢爱刚赵井东宁宝英宋波张宁宁李宗省
关键词:玉龙雪山冰川区客人珍稀野生动物欧亚大陆旅游城市
全球升温下中国温度区域变化的稳定性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气温观测资料,对中国20世纪后半期的气温变化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气温变化幅度有显著的纬度效应:纬度越高,方差值越大,说明气温变化的幅度也越大。在季节上,气温变化幅度差异显著,普遍是冬季大,夏季小。气温变化幅度的纬度效应在区域分布上,冬季的纬度效应出现在35°N以北,35°N以南不存在纬度效应;夏季的纬度效应表现在34°N以南,34°N以北没有明显的纬度效应。30°N~35°N之间的地带是冬夏季节差异最小的地带,从这一地带开始,不管往南还是往北,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都趋于增大。这种格局与我国升温的区域分布是一致的,说明我国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是持续升高的。最后对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别进行了机制上的探讨。
卢爱刚庞德谦康世昌王天明熊友才葛剑平
关键词:全球升温稳定性
基于遥感和GIS的我国季风海洋型冰川区冰碛物覆盖型冰川边界的自动识别被引量:29
2007年
冰碛物覆盖型冰川边界的自动识别是冰川遥感监测的难点,综合遥感图像和DEM等多种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改进的半自动集成分类方法.该方法选择NDSI、NDVI作为分类指标,通过栅格DEM反演地表现象,并利用处于热红外波段的TM6探测地物的热辐射差异,应用栅格图像和GIS进行邻接空间分析,将冰川及冰碛物覆盖型冰川进行区别和分类.选择我国典型的季风海洋型冰川区——贡嘎山地区大量冰碛物覆盖的贡巴冰川作为实例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该方法比Frank Paul提出的方法更适合于我国海洋型冰川的遥感研究,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宋波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赵井东宁宝英院玲玲张忠林
关键词:海洋型冰川遥感DEM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五十年中国湿度区域变化趋势被引量:11
2013年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尺度的农业及环境决策影响显著,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农业环境问题,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运用实测的相对湿度月平均值,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过去50a中国大气湿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中国相对湿度区域变化以95°E为分界线,95°E以西区域湿度普遍呈增大趋势,说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的湿度增大,呈现"暖湿化"趋势;95°E以东地区基本以相对湿度减小为主,呈现"暖干化"趋势,但个别区域湿度增大。在升温比较一致的情况下,各地湿度变化的趋势不同,主要是由降水变化的区域差异引起的。西北干旱区湿度的增大,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
卢爱刚熊友才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代际降水区域变化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夏季降水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降水变化按年代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地的代际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发现,降水变化幅度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季风区,而非季风区的年代际降水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以四川为中心的区域的降水量变化与东北的北部一致,东南沿海与渤海湾沿岸区域一致。季风区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可能既受季风的年代际强弱变化的影响,又受微地形的影响。
卢爱刚康世昌权轻舟
关键词:降水季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