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珊
-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GSDMD-N和p-MLKL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上调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细胞焦亡标志性蛋白GSDMD-N和程序性坏死标志性蛋白p-MLKL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记录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RA和骨关节炎(OA)滑膜HE染色,用Krenn评分评估病理滑膜炎程度。提取RA和OA关节滑膜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和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GSDMD-N、p-MLKL与ESR、CRP水平以及病理性滑膜炎的相关性。结果与OA相比,RA关节滑膜中GSDMD-N和p-MLKL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与ESR和Krenn评分呈正相关(P<0.05),GSDMD-N与CRP水平亦正相关(P<0.05)。结论RA关节滑膜中细胞焦亡和程序性坏死与疾病活动程度和滑膜炎性水平呈正相关,可能参与RA滑膜炎的进程,有望成为RA治疗的潜在靶点。
- 卢珊张冰清叶菜英朱蕾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Ferumoxide-PLL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对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Ferumoxide和多聚赖氨酸(PLL)联合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及其对体外磁共振成像信号的影响。方法应用50μg/mlFerumoxide-PLL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普鲁士蓝、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标记率及活细胞率;磁共振扫描仪计数Ferumoxide-PLL标记及未标记细胞数目,计算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变化,经计算机软件拟合曲线计算弛豫时间和弛豫率。结果Ferumoxide-PLL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率为96%,活细胞率为97.60%;T2WWI检查显示信号强度平均下降53.45%。经计算机软件拟合曲线,计算得出Ferumoxide-PLL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弛豫时间为15.24ms,未标记细胞为79.88ms;Ferumoxide-PLL标记细胞的弛豫率为65.61/s,未标记细胞为12.52/s。标记细胞的弛豫率是未标记细胞的5.20倍。结论Ferumoxide-PLL可以高效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提高标记细胞的弛豫率,从而提供良好的对比度。
- 张楠冯铭冯晨璐尹晓明魏俊吉卢珊赵旭娜王任直曾庆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骨髓细胞铁化合物
- 羧胺三唑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羧胺三唑(CAI)体外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无菌制备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加CAI(10、20和40μmol/L)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Trans AM试剂盒检测核蛋白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CAI(20、40μmol/L)能够明显降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减少细胞内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同时也能够抑制核内NF-κB p65的DNA结合活性(P<0.05,P<0.01)。结论 CAI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而减少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TNF-α、IL-1β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CAI的抗关节炎作用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
- 朱蕾段梦园张晓娟李娟鞠瑞郭磊卢珊叶菜英
- 关键词:羧胺三唑佐剂性关节炎巨噬细胞细胞因子核因子-ΚB
- 人骨髓间充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食蟹猴脑缺血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食蟹猴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食蟹猴18只,光化学法造模4周后,用脑立体定位法在缺血灶周围植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和1×106,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利用影像学(MRI、PET)、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精准上肢测试系统)和组织病理学对干细胞移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神经功能评分和精准上肢运动测试分别在在干细胞植入2周和3 d后显著降低(P<0.05)。PET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后4、6周高、低剂量组缺血灶周围皮质、基底节核团的SUV%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MRI显示剂量组缺血灶的修复速度大于对照组。病理检查可见低剂量组坏死灶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出血灶周围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结论在缺血灶周围植入hBMSC可促进食蟹猴损伤神经组织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 朱华冯铭卢珊李秦刘颖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食蟹猴
-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治疗大鼠脑梗死及其减轻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作用。方法采集成人志愿者骨髓,分离培养BMSCs;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脑梗死模型;建模后第3天分别立体定向脑内移植5×105BMSCs和等量生理盐水,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建模后第14天TUNEL法检测梗死周边神经细胞凋亡;建模后第28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周边神经元的存活;采用依红-苏木素染色评估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梗死周边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7),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5);同时,BMSCs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相对梗死体积(P=0.041);mNSS评分显示,从MCAO后第14天开始,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移植BMSCs可显著减少半暗带神经元凋亡,缩小梗死范围,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包新杰魏俊吉冯铭卢珊赵春华王任直
- 关键词:脑梗死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凋亡
- 性别决定与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的克隆
- 1992年
- 本文介绍了30多年来性别决定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Y 染色体短臂与性别决定密切相关的 DNA 序列已克隆分离,命名为 SRY。许多证据表明 SRY 为性别决定基因。
- 卢珊黄尚志
- 关键词:性别决定基因克隆
- 一种改进的非人灵长类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法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文献中的量表进行修改和细化后用于实验猴的神经功能动态量化观察,使其更适于灵长类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方法成年食蟹猴12只,用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内立体注射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6h,1d,3 d,1w后及干细胞注射后1d,3d,1w,2w,3w,4w在每天的固定时间使用文献中的表格和/或改进的表格进行评分,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造模手术前,所有动物的行为表现均正常,神经功能评分为0。造模手术后6h,用修改前后的表格评分均为31分左右。但从术后3d开始出现评分上的差异。用修改后的表格对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干细胞注射后1周开始到动物被安乐时,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进的表格克服了旧表格中分差大,评价标准模糊的缺点,提高了量表评价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相似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标准化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进行了有益尝试。
- 朱华卢珊冯铭李秦刘颖代小伟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评分食蟹猴干细胞
- 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在食蟹猴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使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疗效进行行为学分析评价。方法成年食蟹猴18只,手术前2个月用上肢精准测试系统对动物进行训练并采集本底数据。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造模后4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后1 d、3 d、1、2、3、4周及干细胞注射后1d、3 d、1、2、3、4、5、6、8周采集行为学实验数据。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抓取水果块的时间,结合神经功能评分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 18只动物手术后均出现与梗死部位对应的行为学症状。在术后采集数据的各个时间点损伤侧上肢行为学数据与手术前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4 h最高,随后出现渐进性恢复。干细胞治疗后3 d到治疗后第8周,模型组动物与高、低剂量组动物间精准上肢运动测试结果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治疗2周后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上肢精准测试系统能客观准确的反应动物神经功能,在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建立和药效学评价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 朱华刘颖李秦卢珊冯铭肖冲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 关键词:光化学法行为学非人灵长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食蟹猴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食蟹猴脑出血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食蟹猴脑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普通级标准的成年食蟹猴12只,用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内注射方法建模后1周,用脑立体定位法在血肿周围植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数分别为高剂量5×106、低剂量1×106、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利用MRI、PE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对干细胞移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干细胞移植1周后动物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ET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后2周高剂量组血肿周围皮层、基底节核团的SUV%值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移植后3周高、低剂量组血肿周围皮层、基底节核团的SUV%值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值分别为0.03和0.04)。MRI显示剂量组血肿吸收速度大于对照组。病理检查可见剂量组坏死灶面积小于对照组,出血灶周围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在损伤脑组织周围移植hBMSC可促进食蟹猴损伤神经组织的恢复,为hBMSC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 朱华冯铭卢珊李秦刘颖陈云新代小伟李昊孙井江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脑出血食蟹猴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食蟹猴脑出血模型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移植4周和8周后,对食蟹猴脑出血模型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在脑定位仪定位下,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制成食蟹猴脑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脑出血部位附近注入高、低密度的hMSCs和生理盐水。应用整体病理切片扫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hMSCs移植治疗食蟹猴脑出血4周和8周后脑损伤部位的病理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可见脑出血损伤部位脑组织大面积变性坏死,多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泡沫细胞增生,周围少许肉芽组织增生伴局部纤维组织形成。hMSCs治疗组,整体切片扫描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hMSCs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均可见脑组织变性坏死范围减小,且低剂量治疗组略好于高剂量治疗组;HE染色可见大脑注射部位局部脑组织变性坏死、吞噬含铁血黄素的泡沫细胞增生,周围肉芽组织增生伴局部纤维组织形成。免疫组化发现治疗组出血区内可见神经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内散在分布,而在模型组中呈阴性表达。结论hMSCs可促进食蟹猴脑出血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且治疗效果可能与治疗剂量有一定相关性。
- 刘嘉琳李加美朱华代小伟刘颖李秦肖冲陈云新卢珊韩钦冯铭魏俊杰黄澜马春梅刘亚莉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食蟹猴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