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力肯·叶尔道来提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3篇脑瘫
  • 2篇选择性脊神经...
  • 2篇术后
  • 2篇切断术
  • 2篇脊神经
  • 2篇脊神经后根
  • 2篇脊神经后根切...
  • 2篇根切
  • 2篇后根
  • 2篇后根切断
  • 1篇选择性脊神经...
  • 1篇躁动
  • 1篇深麻醉
  • 1篇深麻醉下拔管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切断术
  • 1篇术后麻醉
  • 1篇术后麻醉恢复...
  • 1篇术后躁动

机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叶力肯·叶尔...
  • 3篇王婷
  • 2篇哈丽丹·热依...
  • 1篇杜健华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麻醉恢复期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脑瘫患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麻醉恢复期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100例脑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氯胺酮麻醉,研究组50例给予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手术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收缩压(SBP),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统计两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术后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插管后、手术中、拔管后HR、MAP和SBP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数值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恢复期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呼吸抑制、苏醒延迟、体动、躁动不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康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脑瘫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明显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期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王婷米日古丽·加帕尔
关键词:麻醉脊神经根切断术麻醉恢复期
BIS指导下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并发症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对喉罩全麻苏醒期喉罩拔除不同时机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下行肌张力、肌力调整术脑瘫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对照组在BIS值55~60时将喉罩拔除,观察组则在60~65时拔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喉罩拔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喉罩拔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S值60~65为脑瘫患儿全麻苏醒期拔除喉罩的最佳时机,喉罩拔除后并发症较少,满意度较高。
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王婷米日古丽·加帕尔哈丽丹·热依木
关键词:小儿脑瘫全麻苏醒期BIS并发症
老年人危重急腹症的麻醉处理效果分析及讨论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危重急腹症的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1例老年危重急腹症行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生理、病理特点选取有效的麻醉方式,分析术期患者手术麻醉效果、预后及相关问题.结果71例患者中,18例行硬膜外阻滞麻醉,9例发生低血压(仅为术前血压的30%),5例发生氧饱和度持续<89%,2例发生呼吸心脏骤停;25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例发生低血压,2例发生氧饱和度持续<89%,0例发生呼吸心脏骤停;28例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2例发生低血压,3例发生氧饱和度持续<89%,0例发生呼吸心脏骤停.2例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紧急改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顺利完成手术.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治疗,经5 d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死于重症胰腺炎后休克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有3例患者出现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7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在予以老年危重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时,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年龄、机体功能、病情等因素选取适宜麻醉方式,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利于患者预后.
叶力肯·叶尔道来提
关键词:老年危重急腹症麻醉处理
较深麻醉下拔管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躁动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较深麻醉下拔管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9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把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患儿都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与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维持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对照组吸入七氟烷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Vs)、舒张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都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深麻醉下拔管在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应用能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影响麻醉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王婷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米日古丽·加帕提哈丽丹·热依木杜健华
关键词: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