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慧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二人转
  • 8篇传承
  • 2篇学习班
  • 2篇文本
  • 1篇当代语境
  • 1篇东北二人转
  • 1篇东北三省
  • 1篇新芽
  • 1篇行话
  • 1篇业余
  • 1篇仪礼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演
  • 1篇艺术形态
  • 1篇葬仪
  • 1篇丧葬
  • 1篇丧葬仪礼
  • 1篇神圣
  • 1篇师生
  • 1篇师徒

机构

  • 10篇广州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吕慧敏

传媒

  • 8篇戏剧文学
  • 2篇文化遗产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人转起源传说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起源传说关涉二人转艺人的信仰世界,以别一种方式曲折地道出二人转的起源史,从而成为二人转发生及起源研究的起点。这些传说纷繁复杂,笔者相信,每个文本及其异文都有存在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所以笔者在本节中不厌其烦地例举现在出版物中及笔者田野中采录的二人转起源传说,以期呈现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
吕慧敏
关键词:二人转传说文化信息
乡土社会中的东北二人转
笔者以“乡土社会中的东北二人转”为题,通过民俗学田野调查及文献研究方法,考察二人转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及艺术渊源,探析乡土社会中东北二人转的历史传承情况及当代存在形态,试图探索出二人转的未来发展之路。  论文主要包括绪论、...
吕慧敏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乡土社会民俗文化艺术形态
学习班:当代“二人转”的一种传承方式
2011年
当代兴起的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二人传"学习班传承,与传统社会时期以师徒关系为基础的"二人传"江湖班传承一脉相承。学习班以其培养人数之多成为当代最重要的一种传承方式。本文以新民市刘芳"二人转"学习班为个案,深入调查当代社会中学习班的传承现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拜师仪式弱化,入班和出班以学生意愿为主导,无严格标准;传承内容主要包括唱腔、身训、武功等与舞台艺术直接相关的内容;在传承过程中,借助复印品及录音设备等现代复制技术学习,代替了传统的口耳相传;学员多为生活在农村的辍学者,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低;教师多为二人转艺人,存在老龄化、家族化的问题。
吕慧敏
关键词:二人转学习班传承
二人转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3年
二人转是一门流传了上百年的艺术形式,近几年异常火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舞台之外实现二人转的可持续发展:在表演主体方面,应开办正规"学校",提高二人转学员素质;在创作主体方面,既应该有智囊团的支撑,又应该有博古通今、精通二人转艺术规律的大作家;在欣赏主体方面,应通过边唱戏边解意的方法慢慢培养观众的欣赏趣味,还特别要培养儿童观众对传统二人转的兴趣。
吕慧敏
关键词:二人转可持续发展创编观众
“非遗”保护视野下的传统二人转传承被引量:1
2014年
当下,传统二人转的濒危性使其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出发,不仅审视传统二人转在"非遗"申报和保护过程中的传承情况,而且反思如何通过博物馆的建设,以多种形式保护传统艺术。
吕慧敏
关键词:二人转传承
从“师徒”到“师生”——对当代二人转学习班传承的反思
2013年
题记:近年来,城市剧场二人转及传媒二人转空前火爆,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授徒方式学习时间较长,出师徒弟较少,很难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维持艺人与市场需求的平衡,民间二人转学习班在东北悄然兴起。在东北众多的学习班里,笔者选择刘芳(本文出于对学习班反思的角度,对学习班有一些负评价。鉴于此,为不影响学习班的正常发展,所以文中所涉人名皆为化名)班为田野调查点,是因为刘芳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刘芳班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草创开班,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它的开创人刘芳是一位名满东北三省的老艺人。她的丈夫是一位二人转作曲家。该班还曾聘请马力、郎艳坊、徐小楼等老艺术家指导学员。另外,学习班毕业学员有数百人之多,张野、田娃等名角均出自该班,使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09年7月至9月间,笔者住在刘芳班,与班内老师、学员共同生活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吕慧敏
关键词:学习班二人转传承师生东北三省
文化安全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论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文化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遭遇的个性丧失、内涵异化等危机,提出生产性保护开发及大众传承等活态传承形式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路径。
吕慧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活态传承
二人转行话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带有保密性质的二人转行话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使用较多,一般而言它具有对外保密、同行认同、扩大社会关系网和替代忌讳语等功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话的使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功用与清朝和民国时期基本一致,只是内容大大减少。二人转行话伴随着二人转艺术而产生,时至今日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所以不会完全消失。
吕慧敏
关键词:二人转行话
老树生新芽——在当代语境下传承传统二人转文本中的精华
2013年
题记:“劳动大众需要的是与这个时代息息相通的戏剧。任何伟大的艺术都不能和时代脱节。”①——恩斯特·托勒当下,由两个人表演的以滑稽、搞笑的说口、模仿秀、绝活等为主要内容的二人转备受追捧,红遍城乡;与此同时,以传统唱段为主的传统二人转却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以至于不得不借助于外力(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持其发展。传统二人转内容多为历史故事,这些大戏动辄一两个小时的演唱时间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脱节,另外,这些故事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引起当代人的兴趣。在看惯了“野蛮女友”的当代人看来,曾经被人称道的莺莺私会张生的大胆,蓝瑞莲私奔对不幸婚姻的抗争,刘金定刀压脖子问亲事的豪放,已不足以吸引眼球。但是,传统二人转经历了上百年的沉淀,它特殊的结构及与时俱进的特性使其在当下仍有发展的生命力。
吕慧敏
关键词:当代语境精华文本传承
试论“二人转”的“篇”被引量:2
2011年
"篇"既是二人转艺人的行话,又是学者总结二人转艺术规律时使用的术语。二人转的典型篇有相貌篇、景物篇、盘家乡篇、思梦篇、写信篇、文采篇、凭证盟誓许愿篇、五更篇等。"篇"对于二人转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篇"极具构剧能力——同一类型的"篇"可以在不同剧目中灵活使用,不同的"篇"也可相互置换,"篇"富有艺术张力,可根据文本内容、观众要求及演出场合灵活增减,此外,艺人为了显示自己掌握大量剧目,会不断地丰富"篇"的内容。"篇"的传统性与灵活性,在当代二人转舞台上仍有生存发展空间。
吕慧敏
关键词:二人转传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