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闻闻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典型病例
  • 1篇真菌
  • 1篇深部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酮戊酸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疗法
  • 1篇难辨认癣
  • 1篇抗感染
  • 1篇类风湿
  • 1篇化学疗法
  • 1篇回顾性分析
  • 1篇关节
  • 1篇关节炎
  • 1篇光动力
  • 1篇风湿
  • 1篇氨基酮戊酸
  • 1篇暗色丝孢霉病

机构

  • 4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4篇刘泽虎
  • 4篇钟燕
  • 4篇桑波
  • 4篇沈宏
  • 4篇吕闻闻
  • 4篇夏修蛟
  • 1篇许爱娥
  • 1篇王媚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icrosphaeropsisarundinis引暗色丝孢霉病一例起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女,68岁,左前臂红色斑块4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病史4年。皮肤科检查:左手背、左手腕部和左前臂5cm×10cm暗红色斑块,边界不清,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紫癜。取皮损脓液10%KOH镜检,见棕黄色分隔菌丝;脓液和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均培养出局限性、绒状、灰黑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培养,不产孢,仅见暗色分隔菌丝。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感染性肉芽肿,过碘酸雪夫染色见酵母细胞和出芽的假菌丝。分离菌株与Microsphaeropsisarundinis的ITS片段序列比对,结果99%符合。诊断:M.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400mg/d结合温热疗法治疗,4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
刘泽虎夏修蛟钟燕桑波吕闻闻王媚沈宏许爱娥
关键词:暗色丝孢霉病关节炎类风湿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3组:1、5、10mmol/L 5-氨基酮戊酸溶液分别与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接受激光照射20min,即T1、T2、T3组;对照组分为3组:C1组为不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不接受照射,C2组为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不接受照射,C3组为不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接受照射。采用菌落计数法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的抑制作用。结果 7株中型无绿藻3个对照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两两比较,C2组菌落计数均明显低于C1组、C3组(均P<0.05)。3个实验组每株中型无绿藻生长均受到抑制,与C2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有3株中型无绿藻(O22a、O22c、O22d)3个实验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4株中型无绿藻(O22b、O22e、O22f、O22g)3个实验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C2组为参照,计算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处理后中型无绿藻菌生长总的受抑制率,T1、T2和T3组分别为(59.09±10.27)%、(70.44±11.01)%和(70.90±7.12)%,合并后总的受抑制率为41.78%~87.82%,平均为(66.81±10.94)%。T1、T2和T3组中型无绿藻菌生长总的受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T2、T3组中型无绿藻生长受抑制率均明显高于T1组(P<0.05),T2与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5-氨基酮戊酸溶液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刘泽虎钟燕智慧林桑波李秋萍吕闻闻夏修蛟沈宏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
难辨认癣42例分析及典型病例展示
难辨认癣是指外用或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皮肤癣菌感染,因其形态不典型所以称为难辨认癣。为探讨难辨认癣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致病菌种及其治疗方案,我们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
刘泽虎夏修蛟桑波钟燕吕闻闻沈宏
文献传递
深部标本真菌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近三年的深部标本真菌病原谱及流行性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部标本真菌检查2703例,从真菌阳性的标本类型、科室分布、菌种分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内科为院内深部标本真菌检查阳性最多的科室,其次为干部病房、心内科。直接镜检阳性标本904例(33.44%),真菌培养阳性标本1424例(52.68%);标本类型以痰标本占比最多,尿液、咽拭子和粪便次之;菌种分布以念珠菌属为主,其次为曲霉属,其中白念珠菌占比最高(70.44%),热带念珠菌(9.48%)和光滑念珠菌(7.23%)次之,烟曲霉占比5.27%。结论白念珠菌为深部真菌检查的主要病原菌,呼吸内科为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的重点科室,直接镜检在深部标本真菌检查中尤为重要。
智慧林夏修蛟刘泽虎钟燕桑波吕闻闻李秋萍沈宏
关键词:真菌病原谱白念珠菌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