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从晓

作品数:172 被引量:793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64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9篇建筑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6篇抗震
  • 55篇阻尼
  • 54篇阻尼器
  • 49篇减震
  • 44篇抗震性
  • 44篇抗震性能
  • 42篇耗能
  • 39篇装配式
  • 31篇混凝土
  • 26篇消能减震
  • 25篇预制
  • 24篇隔震
  • 20篇建筑
  • 17篇地震
  • 17篇预制装配
  • 17篇预制装配式
  • 16篇混凝土框架
  • 15篇粘弹性阻尼
  • 15篇粘弹性阻尼器
  • 14篇支座

机构

  • 162篇广州大学
  • 9篇广东技术师范...
  • 9篇广东技术师范...
  • 8篇广东技术师范...
  • 5篇广州理工学院
  • 4篇中国建筑西南...
  • 4篇中建科工集团...
  • 2篇道尔道科技有...
  • 2篇南京大德减震...
  • 2篇广东省建筑设...
  • 2篇成都建国震宁...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市盛通建...
  • 1篇广东省建筑科...
  • 1篇华森建筑设计...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170篇吴从晓
  • 88篇周云
  • 72篇邓雪松
  • 45篇吴从永
  • 20篇张超
  • 11篇徐昕
  • 8篇黄青青
  • 7篇邹征敏
  • 7篇汤统壁
  • 6篇黄良辉
  • 6篇阴凡
  • 6篇侯庆华
  • 5篇王廷彦
  • 5篇林绍明
  • 5篇韩家军
  • 5篇聂一恒
  • 5篇张玉凤
  • 4篇伍圣喜
  • 4篇汪大洋
  • 4篇陈子康

传媒

  • 21篇工程抗震与加...
  • 8篇土木工程学报
  • 7篇振动与冲击
  • 6篇防灾减灾工程...
  • 5篇建筑结构
  • 5篇工程力学
  • 4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广州建筑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防...
  • 2篇2010中国...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中外公路
  • 1篇钢结构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17篇2020
  • 15篇2019
  • 1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16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9度区复杂框架结构隔震设计被引量:3
2013年
对位于9度高烈度区采取隔震技术的某复杂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确定结构选用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隔震支座布置是合理的,并且采用隔震技术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和扭转变形;结合抗震规范,上部结构可按降低1.5度设计,经过隔震设计后的隔震结构抗震性能高于传统设计结构。
陈真吴从晓
关键词:橡胶隔震支座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
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及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依据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组成材料的特性,给出了阻尼器的构造参数与恢复力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该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公式,给出了阻尼器的设计方法。基于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理论推导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扇形铅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橡胶和铅芯两种材料,可用双线性恢复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描述;该阻尼器滞回曲线及设计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推导的恢复力模型公式合理可行。
吴从晓徐昕周云张超
关键词:铅粘弹性阻尼器恢复力模型设计方法
加装SLVD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消能减震框架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扇形铅黏弹阻尼器(SLVD)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框架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和其设计参数对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Abaqus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对比加装SLVD的PC消能框架与RC框架抗震性能的差异,分析不同铅芯直径、橡胶硬度和扇形半径三个关键设计参数对PC消能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LVD在PC消能框架中起“耗能腋撑”作用;铅芯直径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铅芯直径增大,结构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橡胶硬度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铅芯屈服区域随扇形半径增大而减小,但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吴从晓李定斌黄青青张玉凤张玉凤
关键词:抗震性能
近年地震中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分析和设计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几次地震,特别是2005年江西九江5.7级地震、2006年云南盐津5.1级地震和2007年云南普洱6.4级地震三次地震的房屋震害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总结出引起砖石结构房屋破坏的因素主要有平面布置不合理、防...
周云伍圣喜吴从晓韩家军
关键词:农村建筑砌体结构砖石砌体震害分析结构荷载
文献传递
改进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针对“5.12”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的震害情况,对框架结构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对框架破坏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基础隔震、耗能支撑、耗能柔性连接等改进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可供灾区重建和框架的抗震加固...
周云吴从晓陈真黄慧敏
关键词:汶川地震隔震耗能减震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某工程位于昆明市,主体结构高153.1m,为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体系。建筑总高度超过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的B级高度,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该工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消能器附加给结构的阻尼比值。为给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采用PERFORM-3D软件,对设有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该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该结构的整体性能及其构件的屈服情况,结果表明该消能减震结构基本能达到预期抗震性能目标。
别致周云吴从晓陈子康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消能减震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弹塑性分析
江西九江地震房屋震害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介绍了江西九江5.7级地震造成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研究了房屋的震害特征,对房屋破坏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和教训。
吴从晓汤统壁聂一恒周云
关键词:九江地震房屋震害震害分析
云南宁洱6.4级地震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情况,介绍了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6.4级地震造成的砖混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归纳总结了这类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并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伍圣喜吴从晓韩家军张超周云
关键词:普洱地震砖混结构震害调查震害分析
PCF-MDC体系技术方案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围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PCF-MDC)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2种金属阻尼器、1套可拆卸型连接方案和金属阻尼器设计方法。为验证阻尼器设计方法及连接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该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等同现浇”的“湿”框架(PCF)节点、采用狗骨阻尼器(PCF-DB)和双弯曲板阻尼器(PCF-DP)的PCF-MDC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性能、耗能特性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PCF-MDC节点的承载力均达到预期设计值,采用双弯曲板阻尼器的PCF-DP节点承载性能更优,安全储备更足;PCF-MDC节点的耗能特性和抗震性能优于“等同现浇”的PCF节点;连接方案能可靠的传递金属阻尼器与预制构件间的内力。金属阻尼器先于预制构件屈服形成的梁铰耗能机制合理有效,且具备“集中损伤”特性,为震后更换阻尼器实现结构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从晓李定斌张骞吴从永吴从永
关键词: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
新型开槽式防屈曲耗能支撑力学模型研究及应用
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新型开槽式防屈曲耗能支撑的滞;回性能,在此基础上,应用PERFORM 3D软件对布置新型开槽式防屈曲耗能支撑结构和无支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线性模型模拟的滞...
吴从永吴从晓周云
关键词:防屈曲耗能支撑力学模型抗震性能塑性变形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