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胜
- 作品数:83 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视化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并据此浅论研究制约问题及提出建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0年1月—2024年1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文献,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508篇,年发文量先缓慢上升,后逐渐下降。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领域形成了以范永升为代表的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以禤国维为代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以及以苏晓、苏励为代表的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三大中心团队。关键词频次统计及共现图谱显示狼疮性肾炎是研究最多的并发症,阴虚内热证是最受关注的证型,解毒祛瘀滋阴方是最常研究的方剂。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形成12个聚类,反映出该领域以中医药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狼疮性肾炎、从分子水平指导辨证、医家经验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突现分析结果提示机制研究重心由细胞凋亡转向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临床研究关注点由单纯疗效验证向临床疗效、安全性、免疫功能、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拓展;研究重心整体沿传统理论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大数据挖掘迁移。结论: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领域成果产出量有待提高,研究系统性、连续性有待加强,突破点较少,今后有待加强机构、作者及跨学科合作,从临床实践中发掘突破点,开展更高质量研究。
- 陈少敏李红毅刘炽熊述清党若楠吴元胜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系列研究
- 范瑞强吴元胜禤国维黄咏菁吴玮吴晓霞查旭山赖梅生程喜平孙静周丹刘丽贞
- 该项目依据SLE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在前期课题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整体和动态的观点,兼顾临床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具体临床实施的可操作性,为充分凸现中医药干预治疗优势和特点,以活动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滋阴清热法
- 银屑灵片结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探讨
- 目的:采用银屑灵片结合阿维A胶囊治疗瘀滞肌肤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单盲对照(1:l)试验方法,将98例痰滞肌肤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疲滞肌肤型寻常型银...
- 黄咏菁吴元胜廖列辉王蕾
- 消痤方配合辨证调经法治女性迟发性痤疮60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消痤方配合辨证调经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消痤方配合辨证调经法治疗,对照组仅用消痤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痤方配合辨证调经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江光明吴元胜
- 关键词:消痤方迟发性痤疮
- 岭南皮肤病流派核心学术思想摘要
- 吴元胜
- 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方对 SLE 阴虚内热证患者 PBMC 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3例 SLF 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含药血清制备、SLE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分离与孵化、总 RNA 提取、RNA 微量扩增、基因表达...
- 范瑞强程喜平陈达灿禤国维赖梅生吴元胜朱晓浚陈明春李红毅吴晓霞黄咏箐曲永彬金培志
-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阴虚内热证
- 文献传递
- 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蛋白表达谱的影响
-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方对 SLE 阴虚内热证患者 PBMC 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方法:10例 SLE 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含药血清制备、SLE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分离与孵化、总蛋白提取、样品蛋白浓度测定、芯片上样、上...
- 程喜平范瑞强陈达灿禤国维赖梅生吴元胜朱晓浚陈明春李红毅吴晓霞黄咏箐曲永彬金培志
-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
- 文献传递
- 不同证型SLE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及聚类分析
- 吴元胜
- 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与尖锐湿疣患者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8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周辉王震王晓勋王卫民吴元胜陈建华胡怀明
- 该成果采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法对54例尖锐湿疣患者不同形态、不同部位的疣体中人类乳头瘤病毒6、11、16、18型进行测定,并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了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8的水平,了解患者发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 关键词:
- 关键词:基因分型尖锐湿疣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血清诊断
- 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评价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171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黄褐斑治疗组 (79例 )、西医治疗对照组 (4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 (45例 )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 ,并检测血清 SOD活性及 MDA含量。结果 祛斑胶囊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 12 .7% ,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祛斑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6 9.6 % ,与西医治疗对照组 4 4 .7%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祛斑胶囊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祛斑胶囊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血清 SOD活性及 MDA含量分别与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祛斑胶囊治疗黄褐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无不良反应 ,并能提高黄褐斑患者血清 SOD活性 ,减少 MDA堆积 ,具有抗氧化作用。
- 陈红郭渝南吴元胜
- 关键词:祛斑胶囊黄褐斑抗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