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婷婷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11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温透析
  • 3篇低血压
  • 3篇血压
  • 3篇透析中低血压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血浆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药用炭
  • 1篇受性
  • 1篇透析患者
  • 1篇左心
  • 1篇左心室
  • 1篇左心室功能
  • 1篇维持血液透析
  • 1篇维持血液透析...
  • 1篇耐受
  • 1篇耐受性

机构

  • 4篇解放军117...

作者

  • 4篇张兰
  • 4篇程明
  • 4篇吴婷婷
  • 4篇朱晓峰
  • 3篇许龙根
  • 3篇徐赛亚
  • 2篇楼柏杨
  • 2篇俞琦
  • 1篇陈佳敏
  • 1篇葛国军

传媒

  • 3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影响的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D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近1个月≥30%透析过程中发生IDH 20例,前4周透析温度设定为37℃,后4周透析温度设定为35℃;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每周检测末次透析后BNP、生化指标和血常规,共观察8周。结果:(1)低温透析后BN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温透析(P<0.05);(2)低温透析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常温透析(P<0.05,P<0.01),心率显著低于常温透析(P<0.05);(3)低温透析中症状性及无症状性IDH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常温透析(P<0.01);(4)低温或常温透析对血红蛋白、电解质、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水平等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低温透析能显著降低IDH患者血浆BNP水平,有效保护左心室功能。
张兰程明楼柏炀吴婷婷徐赛亚俞琦朱晓峰许龙根
关键词:低温透析低血压脑钠肽
药用炭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磷血症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药用炭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中心充分透析6个月以上、存在高磷血症且经常规治疗仍不能达标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餐中口服药用炭治疗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生化、血常规、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后血红蛋白、钠离子、钙离子、碳酸氢根、血浆清蛋白、C-反应蛋白、Kt/Vurea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2)治疗前血磷水平为(2.38±0.57)mmol/L,治疗后降至(1.95±0.64)mmol/L,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iPTH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药用炭可显著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磷血症的血磷水平。
张兰程明徐赛亚楼柏炀吴婷婷葛国军朱晓峰许龙根
关键词:药用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
低温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LVF)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解放军117医院肾脏病中心充分透析6月以上,近1月有反复透析中低血压发作史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透析温度分别设定为37℃和35℃。所有患者每次透析前、透析结束时和透析结束后30min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连续监测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量表记录患者与低温相关的主观感受。每两周一次监测患者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两周两组患者交换治疗模式一次,共观察8周。结果①37℃或是35℃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Kt/Vurea无明显影响;②低温透析阶段比常温透析阶段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01),心率显著降低(P<0.001);③低温透析阶段症状性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P<0.001)和无症状性IDH(P<0.001)发生率显著都降低;④低温透析后左室短轴缩短分数(SF)(P<0.001)和射血分数(EF)(P<0.001)均显著高于常温透析后;⑤低温透析时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RWMA)发生明显少于常温透析时(P<0.001),透析后RWMA恢复比例亦高于常温透析时(P<0.001);⑥低温透析使患者寒冷感受与常温透析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透析可明显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透析中RWMA和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患者寒冷不适无明显增加。
张兰程明俞琦朱晓峰吴婷婷楼柏杨陈佳敏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低温透析低血压
个体化低温透析改善透析中低血压耐受性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观察个体化低温透析改善透析中低血压(IDH)患者耐受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中心充分透析6个月以上,近1个月有反复透析中IDH发作史者20例,透析温度分别设定为常温、低温和个体化低温,各治疗4周,共计12周。所有患者每次透析时均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以相关计量表记录患者舒适度,监测患者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常温透析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个体化低温透析时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常温透析时透析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无症状低血压发生率与个体化低温时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个体化低温上述指标与低温透析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个体化低温透析时舒适度得分与低温透析时和常温透析时比较,差异显著(P<0.05);(3)在常温透析、低温透析和个体化低温透析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电解质、血浆清蛋白、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甲状旁腺素、尿素清除指数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低温透析可显著提高患者耐受性,有效减少IDH的发生。
张兰程明吴婷婷楼柏杨徐赛亚朱晓峰许龙根
关键词:低温透析低血压耐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