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宗耀

作品数:213 被引量:969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2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4篇瘢痕
  • 37篇康复
  • 20篇细胞
  • 19篇肥厚性
  • 18篇事件相关电位
  • 18篇纤维细胞
  • 18篇相关电位
  • 18篇脊髓
  • 17篇脊髓损伤
  • 17篇胶原
  • 17篇肥厚性瘢痕
  • 17篇成纤维细胞
  • 16篇康复治疗
  • 16篇激光
  • 14篇增生
  • 13篇增生性瘢痕
  • 13篇韧带
  • 10篇电生理
  • 10篇形态学
  • 9篇氖激光

机构

  • 20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山东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成都军区总医...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军区总医...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13篇吴宗耀
  • 35篇刘宏亮
  • 28篇武继祥
  • 22篇周贤丽
  • 21篇汪琴
  • 20篇舒彬
  • 18篇尹清
  • 15篇郝林林
  • 15篇侯岷
  • 15篇岳寿伟
  • 10篇成海平
  • 9篇吴文
  • 9篇倪国新
  • 8篇沈岳
  • 8篇林永辉
  • 8篇郑光新
  • 7篇高谦
  • 7篇姚志彬
  • 7篇冯莉
  • 7篇刘青山

传媒

  • 39篇中华物理医学...
  • 20篇中国临床康复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2篇中华理疗杂志
  • 8篇中国康复
  • 7篇中华物理医学...
  • 6篇现代康复
  • 5篇中国康复理论...
  • 4篇第三届全国康...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国外医学(物...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泸州医学院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24篇2003
  • 22篇2002
  • 16篇2001
  • 25篇2000
  • 32篇1999
  • 15篇1998
  • 7篇1997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5例ASIA B~C级T11 ~L1节段脊髓损伤患者,选用CCY-Ⅰ型磁刺激仪,采用"8"字形线圈,每例患者均取经颅和经脊髓损伤下...
周贤丽王艺侯岷刘宏亮吴宗耀
关键词:脊髓损伤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淋巴水肿5例
1998年
慢性淋巴水肿,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常影响肢体功能,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5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附表),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治疗方法1.烘绑治疗:采用自制烘疗箱,箱内温度60~80℃,肢体伸入烘烤,每天上、下午各1次...
李廷琼成海平吴宗耀
关键词:淋巴水肿慢性综合疗法
瘢痕的物理疗法被引量:7
2002年
瘢痕的物理治疗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在烧伤和创伤早期适时有效的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处理创面,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轻瘢痕的增生。创面愈合,瘢痕增生后,合理选用物理因子治疗瘢痕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瘢痕防治中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和进展。
武继祥吴宗耀
关键词:物理疗法瘢痕烧伤创伤
细胞凋亡与肥厚性瘢痕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肥厚性瘢痕的发生与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对 61例肥厚性瘢痕、2 0例非肥厚性瘢痕进行形态观察、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研究。结果 肥厚性瘢痕成熟期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增厚期和消退期 ( P <0 .0 1) ,与非肥厚性瘢痕早期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肥厚性瘢痕增厚期和成熟期成纤维细胞平均密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 ;肥厚性瘢痕增厚期与非肥厚性瘢痕早期的PCNA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肥厚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数的增多可能与细胞凋亡太少有关 ,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肥厚性瘢痕的形成。
汪琴吴宗耀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
毫米波电场缓解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2000年
刘宏亮侯岷尹清王汝兰吴宗耀
关键词: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神经电生理
兔膝挛缩髌韧带应力松弛及蠕变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探讨兔挛缩膝关节髌韧带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兔膝关节伸直位制动6周,复制伸直型挛缩膝关节模型,然后分别在37℃、42℃的条件下,对正常组和制动组髌韧带行应力松弛和蠕变试验。结果:正常组和制动组髌韧带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现象;无论是正常组还是制动组,37℃和42℃之间髌韧带的最大应力松弛率、最大蠕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制动组42℃时髌韧带的最大蠕变率较正常组42℃有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髌韧带的这种应力松弛和蠕变特性可从机理上解释牵引、夹板等疗法在挛缩关节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
倪国新成海平吴宗耀
关键词:挛缩膝关节髌韧带蠕变
红花、三七制剂治疗肌肉拉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6
1997年
目的:研究红花、三七制剂治疗肌肉拉伤的作用机理。方法:以60只兔随机分成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另4只动物作为正常对照,分别在拉伤后即刻、1、2、3和7d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生物力学变化的观察。结果:拉伤后1、2d,治疗组炎细胞较少见,且主要集中在损伤部位的坏死肌纤维,非治疗组在损伤部位及其周围都有大量的炎细胞存在;治疗组3d时的CCO、ATPase(P<0.01)、α-GPD、MDH、SDH、NADHD(P<0.05)活性比非治疗组增强显著;治疗组肌力在1、2、3d高于非治疗组(P<0.05),极限断裂载荷在1、2d高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红花、三七制剂不仅能减轻肌肉拉伤后的炎症反应,阻止肌力和被动强度的下降,而且可促进肌纤维再生,原因是由于该中药制剂选择性作用于吞噬细胞和增强细胞氧化酶活性所致。
舒彬周吉祥吴宗耀
关键词:肌肉拉伤中医药疗法红花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体征调查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总结 1 1 2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 ,依据常用临床诊断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 ,项目包括 :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CT检查 ,计算各指标所占比例。对直腿抬高试验本文采用自制测角器确定直腿抬高的度数。结果 ①症状和体征 :间歇性疼痛 84.2 8% ,麻木 58.0 8% ,行走引起腰腿痛 59.1 5 %。腰椎前屈受限较少 ,腰及患下肢压痛 73 .0 0 %其中放射性疼痛 2 1 .0 5 % ,肌肉萎缩 6 .75 % ,皮肤感觉减退 5 .2 4 % ,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 2 6 .82 %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 86.86 % ,30°~ 60°受限者 65 .0 1 % ,跟臀试验阳性率 1 1 .63 %。②CT扫描 :1 1 2 6例患者有 1 0 67例做了扫描 ,L4~ 5、L5~S1 突出占 91 .52 % ,突出物 <8mm者 97.46 % ,其中 <5mm者 83 .2 5 % ,中央型和侧后型突出占 95 .41 % ,突出合并关节突增生 1 9.31 % ,黄韧带肥厚或骨化 6 .65 % ,后纵韧带骨化 1 5 .1 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男多发于 2 0~ 50岁人群 ,有近半数的患者无明显诱发因素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高 ,CT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L4~ 5、L5~S1 节段多发 。
岳寿伟吴宗耀袁璐王永惠沈东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体征CT表现
外伤性四肢功能障碍与焦虑和抑郁情绪被引量:2
1990年
作者根据综合心理调查及心理测验方法对39例外伤性四肢功能障碍病人作了心理分析,发现有28例(71.7%)病人有焦虑和/或抑郁反应,其中以焦虑为主。这种情绪反应与性别、年龄、居住条件、职业和文化程度无关,而与四肢功能障碍程度和紧张生活事件有关。焦虑与抑郁反应将给病人康复治疗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作者认为在对这类病人康复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反应,减少不良刺激,尽可能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争取最大限度的康复。
郑光新吴宗耀冯刚
关键词:焦虑抑郁情绪
听觉P300对认知损害的评定作用与康复过程中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1
1991年
对102例大脑疾病患者测听觉P300,痴呆的P300潜伏期比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和对照者分别延长77.17与60.10mS,波幅显著性降低。潜伏期与MMSE分呈显著性负相关,波幅与之呈显著性正相关。以P300潜伏期超过其年龄匹配的正常预期值2SD作为评定认知损害的阳性标准,P300测定与MMSE的符合率达90%。对31例病人的P300动态观察表明认知功能改善,MMSE分增加,P300潜伏期缩短;功能衰竭,MMSE分降低,潜伏期延长。研究认为P300测定对认知损害有客观,定量的评价作用,可用于临床诊断与康复疗效评定。
罗跃嘉吴宗耀
关键词:听觉P300痴呆康复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