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林
- 作品数:14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方式实施情况分析——基于十所高校的调查问卷被引量:6
- 2017年
-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方式在我国试行多年,为检验该招生方式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选取十所高校在读博士生进行调研,了解有关该招生方式的实施情况和评价情况,探讨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该招生方式实施过程的建议,为"申请—考核"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提供实践基础。
- 罗英姿尤德晴刘泽文张佳乐吴小林
-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
-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被引量:13
- 2016年
- 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工程硕士应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突出工程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工程能力的目标导向,探索形成了"四个三"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模式。即:优化三个阶段,实行学习与实践交互式的校企协同培养;坚持三个原则,围绕工程知识构建开放的知识发展体系;依照三个层次,围绕工程实际构建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坚持三个融入,围绕大工程观构建全面的工程素养体系。结合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剖析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提高认识,科学设计,优化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环境;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 文永红吴小林齐昌政石卫林
- 关键词:工程硕士工程知识
- 论导师在研究生良好思想道德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论文的作者及其导师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分析了导师对研究生良好思想道德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在奉献精神、求精精神、仁爱精神方面对研究生有显著影响。
- 董贵成吴小林
- 关键词:导师思想道德
- 锐意改革 突出特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30年
- 2009年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工为主,理、工、管、文、法、经、哲、教相结合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多学科重点大学,是第一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6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自此已培养了10229名硕士和1728名博士。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为服务于国家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张嗣伟吴小林薛谦崔立山
-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石油石化工业
- 工程硕士教育:“理论优位”向“实践优位”的转变被引量:2
- 2016年
- 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实践环节薄弱,是工程硕士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突显出"理论优位"培养范式带来的困局。对"实践解蔽"成为工程硕士教育的诉求。构建"实践"在场路径,需教育范式从"理论优位"向"实践优位"转变。范式转换依赖于对工程实践本质的理解。"实践优位"范式,应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由理论理性向实践理性转变,教育重点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变,教育方式由讲授式向体验式转变,将实践环节置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构建有灵魂的工程硕士教育。
- 杨关玲子吴小林
- 需求驱动创新模式培养卓越的石油工程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6
- 2013年
- 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做法:明确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国际素质;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精心设计培养环节,建设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培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同时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 吴小林宁正福齐昌政
-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 全球化视角下石油类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2010年
- 全球化的浪潮已势不可挡。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着深刻变化,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同时吸收外国文化中优秀的文明成果,是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
- 王英国汪志明黄磊吴小林
-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院校石油德育工作者
-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创新就业教育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教育促进就业工作实践成果被引量:3
- 2009年
- 解决部分学生存在的成才目标模糊、脱离实际、不愿意投身基层建设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就业教育模式,根据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教育、引导学生志愿投身生产一线,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到最能够锻炼造就人才的基层去建功立业,从而实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个人成才相统一。
- 吴小林王英国韩尚峰黄磊
- 关键词:教育就业
-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下的行为选择与制度安排被引量:18
- 2016年
- 为了回应提升博士生生源质量的现实诉求及深化招生制度研究的理论诉求,本文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出发,探讨导师、学生及研究生院在"申请-考核"制实施过程中可能采取的行为选择及潜在的行为结果,提出完善招生过程中的制度安排即建立相应的边界机制、监督机制与过程机制以优化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提升"申请-考核"制运行效果。
- 罗英姿刘泽文张佳乐吴小林
- 关键词:博士生招生
- 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时代内涵 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 2008年
-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进一步确定了高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是提高质量,并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的时代内涵,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为保障,形成了全员育人、全员促就业的工作格局。近5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 吴小林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代内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发展规律就业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