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江

作品数:32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手术
  • 10篇外科
  • 9篇动脉瘤
  • 7篇外科手术
  • 6篇动脉
  • 6篇颅内
  • 5篇入路
  • 5篇肿瘤
  • 5篇显微手术
  • 5篇显微外科
  • 5篇出血
  • 4篇血管
  • 4篇神经外科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颅底
  • 4篇夹闭
  • 3篇神经内镜
  • 3篇术后
  • 3篇蛛网膜

机构

  • 32篇苏州大学
  • 2篇青海省人民医...
  • 2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2篇吴江
  • 12篇虞正权
  • 12篇张世明
  • 11篇陈罡
  • 7篇刘建刚
  • 7篇王中
  • 6篇黄亚波
  • 6篇王中
  • 5篇周岱
  • 5篇孙晓欧
  • 5篇惠品晶
  • 4篇周幽心
  • 4篇胡小辉
  • 4篇孙亮
  • 3篇崔岗
  • 3篇朱昀
  • 3篇李向东
  • 3篇翟伟伟
  • 2篇高广忠
  • 2篇马海峰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经显微手术夹闭的ACo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收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动脉瘤分型、GOS评分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297例;术后再次出血6例,予二次手术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19例(6.3%)。GOS评分5分221例,4分43例,3分30例,1分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Ⅳ~Ⅴ级)、改良Fisher分级(Ⅳ级)、合并脑内血肿以及高龄(>65岁)是手术夹闭ACoA动脉瘤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ACoA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预后受到病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合并脑内血肿以及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
陆晓诚朱昀刘建刚吴江陈罡孙晓欧虞正权王中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入路翼点入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
王中陈罡吴江孙晓欧虞正权王伟周岱张世明惠品晶
该项目属神经外科临床及转化医学应用研究。脑卒中包括缺血和出血,是一类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该项目围绕以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眶内-颅底-蝶、筛窦侵袭性曲霉菌感染1例
2020年
1病例资料14岁男性,因右眼失明半年余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右眼外展受限;右侧瞳孔直径约4.0 mm,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欠灵敏,无光感;左侧瞳孔直径约3.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视力、视野均正常;颈抵抗(-)。入院抽血化验检查均正常。术前CT示右侧前颅底、鞍底、蝶窦及筛窦占位性病变,考虑侵袭性脑膜瘤可能性大;三维CT重建示右侧眶内侧壁、前颅底及鞍旁骨质破坏明显。MRI考虑右侧眶内-前颅底-鞍底-蝶、筛窦占位性病变(图1A、1B),骨源性肿瘤可能性大,脑膜瘤不除外。全麻下经右侧鼻孔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打开右侧筛泡,距筛泡向后下约0.5 cm处即可见占位组织,占位组织质韧,淡灰色,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粘连明显,血供一般。切除筛窦内占位组织,见占位组织向蝶窦蔓延生长,鞍底及右侧鞍底旁部位、右侧眶内侧、右侧前颅底侵蚀广泛,解剖结构完全破坏(图1H)。用KUSA逐步切除病灶。切除过程借助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图1E),于右侧鞍底旁、中颅凹靠近海绵窦部位可探及颈内动脉路径(图1F),血管得以完整保留。
莫志晓张强马海峰袁帅吴江虞正权
关键词:曲霉菌感染颅底鼻窦
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技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技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双镜联合组),50例仅采用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组)。双镜联合组、显微镜组在海绵窦区肿瘤患者中分别有30、24例,在岩斜区肿瘤患者中分别有12、16例,在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中分别有8、10例。分别比较3个部位的双镜联合组与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肿瘤复发的差异。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双镜联合组肿瘤的全切除比率或比例均高[海绵窦区分别为86.7%(26/30)、62.5%(15/24),岩斜区分别为11/12、9/16,枕骨大孔区分别为7/8、4/10];术后随访期[18~60个月(中位数为48个月)]肿瘤的复发比率或比例均低[海绵窦区分别为6.7%(2/30)、29.0%(7/24),岩斜区分别为0/12、5/16,枕骨大孔区分别为1/8、7/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海绵窦区和岩斜区肿瘤者中,双镜联合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显微镜组(均P<0.05),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上述3个部位肿瘤者中的双镜联合组与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技术能够提高颅底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在控制手术并发症方面与显微镜手术相近。
吴江卜计源陆晓诚孙亮翟伟伟虞正权陈罡
关键词: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MCA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9例未破裂动脉瘤MRI检查表现为中颅窝占位,99例破裂动脉瘤CT检查均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0级9例,Ⅰ级3例,Ⅱ级21例,Ⅲ级58例,Ⅳ级15例,Ⅴ级2例。脑血管造影提示MCA主干动脉瘤10例,分叉部92例,MCA远端6例,均经改良翼点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93例,动脉瘤切除7例,夹闭加包裹8例。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病人,术后1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的15例病人中,11例长期昏迷。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4.3个月,按照GOS评定预后,其中5分为40例,4分48例,3分7例,2分12例,1分1例。结论 MCA动脉瘤的治疗首选动脉瘤夹闭术,术中保护MCA及保持周围相关血管的通畅是手术的关键。
吴江张世明王中虞正权周幽心李向东崔岗周岱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显微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系动脉瘤(附186例报告)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6例颈内动脉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98个动脉瘤,其中动脉瘤夹闭176个,孤立9个,包裹7个,夹闭后瘤体切除4个,载瘤动脉近端结扎2个。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30例,轻残36例,重残14例,死亡6例。死亡率3.23%。术后98例DSA或CT血管造影复查,动脉瘤完全消失96例,瘤颈部分残留2例。149例术后随访4月~5年,无再破裂出血。结论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对于难以夹闭的复杂动脉瘤可采用孤立、包裹、载瘤动脉近端结扎及脑血管重建等方法治疗,效果满意。
秦汉吴江张世明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动脉瘤手术疗效
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技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技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颅底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手术(双镜联合组),...
吴江虞正权陈罡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颅底肿瘤疗效比较研究
人工合成E选择素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6年
目的初步研究人工合成E选择素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手术组和治疗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纵行切开和间断缝合,对照组不行血管切开。缝合血管后,治疗组和手术组从股静脉分别注入人工合成E选择素和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3、7和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取缝合口处血管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NF—κB p65蛋白水平和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KB转录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的细胞率。结果手术组和治疗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血管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mRNA水平均从缝合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第7天时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同期手术组(P〈0.01),第14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术后第3天,手术组NF—κB转录活性高于治疗组(P〈0.01);手术组和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从缝合术后第3天开始表达,对照组表达不明显或无表达,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仍高表达(P〈0.01),而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同期手术组(P〈0.01)。结论人工合成E选择素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胡小辉刘建刚黄亚波吴江张世明
关键词:E选择素细胞增殖血管
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40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和预后。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恢复良好16例,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早期影像学表现为急性颅内血肿合并对侧脑挫裂伤、散在点状出血或小出血灶24例,颅骨骨折28例,其中骨折线跨静脉窦者3例,脑池和脑沟积血26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颅内血肿有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张金顺张世明徐峰吴江
小棉片辅助夹闭颅内微小动脉瘤
2015年
目的 探索小棉片辅助夹闭术在微小动脉瘤夹闭术中瘤颈撕裂的处理以及对瘤夹滑脱、动脉瘤破裂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与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小棉片辅助夹闭术治疗19例23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2个动脉瘤瘤颈撕裂,以载瘤动脉破口为中心,用长方形小棉片包裹载瘤动脉,其余21个动脉瘤均用棉片包裹动脉瘤,然后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用棉片辅助动脉瘤夹闭术成功修补2个载瘤动脉破口,用棉片包裹的21个动脉瘤均成功行夹闭术,未见动脉瘤夹滑脱与动脉瘤破裂现象.随访2周至7年,平均随访30.4个月.18例破裂动脉瘤中,14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恢复良好,4例Ⅳ~Ⅴ级的患者中1例恢复良好,3例因手术时间短,正在康复中.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小棉片辅助夹闭术在微小动脉瘤手术中预防动脉瘤夹滑脱、动脉瘤破裂以及载瘤动脉破口的修复方面起关键作用.
张世明吴江刘建刚黄亚波胡小辉惠品晶王中高广忠鲁峻张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棉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