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瑾

作品数:2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系统性红斑
  • 8篇系统性红斑狼...
  • 8篇狼疮
  • 8篇红斑
  • 8篇红斑狼疮
  • 4篇肿瘤
  • 4篇小鼠
  • 4篇免疫
  • 4篇免疫诱导
  • 4篇抗体
  • 3篇细胞
  • 3篇抗DSDNA...
  • 3篇抗原
  • 3篇基因免疫
  • 2篇饮用水
  • 2篇饮用水消毒
  • 2篇饮用水消毒副...
  • 2篇人绒毛膜
  • 2篇人绒毛膜促性...
  • 2篇绒毛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上海...
  • 9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吴瑾
  • 13篇熊思东
  • 9篇吴厚生
  • 4篇王立新
  • 3篇关庆东
  • 3篇刘翔
  • 3篇刘燕
  • 3篇张强
  • 3篇代瑞华
  • 3篇严杨蔚
  • 2篇张云
  • 2篇查晓松
  • 2篇蔡璇
  • 2篇魏源源
  • 2篇吕顺
  • 2篇刘彬
  • 2篇陆灏文
  • 2篇郑秀娟
  • 1篇王缨
  • 1篇储以微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04
  • 10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 ,为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构建含hCGβ编码基因的质粒TR4 2 1 hCGβ ,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 ,并以空质粒为对照。采用ELISA法和3 H TdR掺入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hCGβ IgG抗体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特异抗原体外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后 ,用3 H TdR掺入法和3 H TdR释放法分别检测其特异性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皮下接种SP2 /0 hCGβ细胞攻击免疫小鼠 ,以成瘤率及实体瘤重量评估体内抗瘤效果。结果 全部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均产生高水平的抗hCGβ IgG抗体 ,该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 ,与对照血清相比 ,差异有显著差性 (P <0 .0 5 ) ;hCGβ蛋白、灭活SP2 /0 hCGβ细胞以及两者混合均能刺激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 (SI值分别为 1.5 3、1.81和 2 .0 5 ) ,与空质粒免疫小鼠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特异抗原刺激的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对SP2 /0 hCGβ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SP2 /0细胞(P <0 .0 1) ;空质粒免疫小鼠接种SP2 /0 hCGβ细胞后成瘤率为 10 0 % ,瘤重达 3.37g ,而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的成瘤率为 16 .6 6 % 。
王立新吴瑾关庆东熊思东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应答基因免疫
SAP基因注射干预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发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SAP基因注射对SLE发病的干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SAP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RT PCR方法克隆SAP基因 ,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SAP ,观察SAP基因注射对活化淋巴细胞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SLE样综合征的干预作用 ,以ELISA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产生情况 ,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 ;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SAP与DNA结合后对DNA清除的影响 ;用增殖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SAP结合的DNA后对预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SAP基因注射可有效干预小鼠SLE样综合征的发生 ,SAP与活化淋巴细胞DNA结合后可明显促进巨噬细胞对DNA的吞噬 ,并且巨噬细胞吞噬SAP结合的DNA后不引起预致敏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
吴瑾吴厚生屠红熊思东
关键词:DNA系统性红斑狼疮
SmB/B'主要表位为基础的基因免疫诱导抗核抗体的生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启动原的研究
该文首先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验证了活化淋巴细胞Sm抗原量比非活化淋巴细胞显著增加,而后利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Balb/c小鼠脾脏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含编码SmB/B'罚要抗原表位的目的DNA...
吴瑾
关键词:活化淋巴细胞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基因免疫
文献传递
自身抗原表位基因免疫诱导SL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
2003年
通过自身抗原 Sm B/ B′主要表位进行基因免疫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样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为进一步探讨 SL E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以 RT-PCR的方法获得 Sm B/ B′主要表位编码基因 ,构建表达载体 pc DNA3 -Sm B/ B′,基因免疫后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Sm抗体、EL ISA检测抗 ds DNA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损伤。结果显示基因免疫后小鼠均产生抗 Sm抗体、抗 ds DNA抗体 ,且能诱发动物肾小球 Ig G类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表明自身抗原表位的基因免疫能成功诱导 SL E样综合征小鼠模型。
吴瑾吴厚生熊思东
关键词:自身抗原免疫诱导小鼠模型系统性红斑狼疮
人ehCGβ^+肿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2004年
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含人 eh CGβ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 pc DNA3 -eh CGβ转染鼠SP2 / 0细胞 ,经 G41 8选择培养和有限稀释培养获得抗性细胞克隆 ,FSCA检测显示 :该抗性细胞的 eh CGβ表达比例高达 84.75%、平均荧光强度达 2 2 .1 2 ;采用相同方法获得转 HBV-pre S2 / S编码基因的 Sp2 / 0 -pre S2 / S细胞作为转染无关基因的对照细胞克隆 ,FACS检测发现该细胞表达 pre S2 / S比例为 72 .60 %、平均荧光强度为1 6.80。将不同数量的 Sp2 / 0 -eh CGβ细胞皮下接种 BAL B/ c小鼠 ,结果表明 ,接种 1× 1 0 5及以上Sp2 / 0 -eh CGβ细胞在小鼠体内能形成实体瘤 ,且实体瘤的大小与接种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值为 0 .989)。将相同数量 (5× 1 0 5个细胞 )的 Sp2 /0、Sp2 / 0 -eh CGβ和 Sp2 / 0 -pre S2 / S细胞接种同一只 BAL B/ c小鼠不同部位 ,结果发现 3种肿瘤细胞均在 BAL B/ c小鼠皮下形成了实体瘤 ,比较三组的平均瘤重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提示外源性 eh CGβ基因的转染不影响Sp2 / 0细胞的致瘤特性。文章建立的人 eh CGβ+肿瘤细胞的荷瘤小鼠模型 ,为研究 eh CGβ+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eh
王立新关庆东吴瑾王缨熊思东
关键词:模型建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和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工艺方法,它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利用生物预处理、预臭氧、主臭氧、活性炭滤池与常规混凝-沉淀-砂滤-消毒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生产饮用水,是一种针对微污染原水而开发的一种控制净...
张强刘燕刘彬查晓松刘翔代瑞华张云蔡璇魏源源陆灏文吴瑾严杨蔚
文献传递
自身免疫病中表位扩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1年
所有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意识到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也是具有可塑性的 ,动态的 ,不断扩展的过程。免疫应答从针对某抗原分子的一个表位到多个表位 ,从某种抗原到其他抗原的逐渐多样化的现象被称为表位扩展 (epitopespreading)。表位扩展现象存在于多种疾病 ,尤其是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过程中 ,对此现象的研究已深入进行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表位扩展的现象、可能机制、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吴瑾吴厚生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
肿瘤细胞诱导抗双链DNA自身抗体的产生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9
2004年
为探讨肿瘤细胞是否能诱导anti dsDNA自身抗体的产生及其特性 ,将灭活的SP2 /0、Wehi 16 4、P815等肿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 ,结果均产生了高滴度的anti dsDNA自身抗体。对肿瘤细胞诱导的anti dsDNA自身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表明 ,其结合DNA不具有种属、序列、构象特异性。进一步用c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 ,anti dsDNA自身抗体还能结合多种肿瘤细胞 。
吕顺恽小婧吴瑾郑秀娟吴厚生熊思东
关键词: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血清淀粉样P成分的DNA结合特性
2003年
目的 检测血清淀粉样P成分(SAP)与不同DNA的结合活性并研究SAP与DNA的结合是否有利于此类抗原的清除,探讨它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方法自小鼠和人血清中纯化SAP,分别提取来自细菌、质粒、酵母、小鼠淋巴细胞等不同DNA,用DOT-EIA方法检测SAP与它们的结合活性,用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观察SAP与DNA结合后对DNA清除的影响。结果 人和小鼠SAP均与细菌DNA结合最强,其次为质粒、酵母DNA,与淋巴细胞DNA和小牛胸腺DNA的结合较弱,与单链λDNA结合最弱;与来源于活化状态小鼠淋巴细胞DNA的结合力高于非活化状态;SAP与活化淋巴细胞DNA结合后可促进巨噬细胞对DNA的吞噬。结论 SAP与不同DNA结合活性各异。
吴瑾王立新郑秀娟熊思东
关键词:DNA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dsDNA抗体抗原识别及致病性的分子基础被引量:26
2001年
吴瑾熊思东吴厚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