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传
-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DMC聚醚的降解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研究DMC聚醚 (双金属催化剂的聚环氧丙烷 )的降解现象 .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降解的影响 ,以及降解中不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表明 ,DMC聚醚的降解与自由基有关 ,降解在常温下 1 5天后开始发生 ,在抗氧剂存在下受到抑制 .加入抗氧剂 1 0 1 0和 61
- 颜再荣吴立传余爱芳杨淑英陈立班
- 关键词:降解自由基抗氧剂聚环氧丙烷双金属催化剂
-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氧化物开环聚合的高活性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方法。该催化剂包含有:(a)含有二价金属和过渡金属的双金属氰化物;(b)2~80wt%的有机硅类大分子螯合剂;(c)0~15wt%的减水剂。其制法...
- 陈立班颜再荣张敏杨淑英余爱芳吴立传刘保华
- 文献传递
- 双金属催化环氧化物聚合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3年
-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DMC催化环氧丙烷聚合的动力学 .用测定反应过程体系压力变化来决定聚合的起始速率 ,发现聚合反应速率正比于催化剂用量C ,单体浓度M的平方 .该实验规律可以从单体参与链引发的动力学特点解释 .考察了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求得了表观活化能为 5 9 1kJ·mol- 1 ,该值与环氧聚合的卟啉铝、稀土络合物等催化体系接近 .
- 吴立传余爱芳张敏陈立班
-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环氧化物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环氧丙烷
- 羟基的区别定量分析被引量:7
- 2003年
- 从原理、可操作性、测定范围等方面论述了伯、仲、叔羟基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化学动力学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极谱法和各种核磁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各种方法各有优势,宜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其中仪器分析法尤其是核磁法代表了羟基定量分析法的发展方向。
- 吴立传余爱芳陈立班
- 关键词:羟基核磁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极谱法
- 调节剂存在下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聚合的动力学被引量:7
- 2004年
- 研究了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DMC催化环氧丙烷调节聚合的动力学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体系压力的变化来决定聚合的起始速率 ,发现聚合反应速率与分子量调节剂浓度Tr的线性函数的 - 1次方成正比 .考察了DMC催化剂在反应不同阶段的远红外吸收变化 ,提出了聚合反应可能的反应历程 ,并推导出调节聚合的动力学方程 .研究结果表明调节聚合的动力学特点在于链引发是发生在催化剂与单体之间 。
- 吴立传余爱芳张敏陈立班
- 关键词:环氧丙烷分子量调节剂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
- 双金属催化环氧化物聚合诱导期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用观察反应体系压力变化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PO)聚合的诱导期。发现诱导期与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反应温度、体系中水分含量、分子量调节剂和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适当地提高聚合温度,严格控制体系中水分含量,并选择合适的分子量调节剂和加料工艺均能够有效地缩短诱导期。
- 吴立传余爱芳张敏陈立班
- 关键词:环氧丙烷诱导期分子量调节剂聚醚
-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氧化物开环聚合的高活性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方法。该催化剂包含有:(a)含有二价金属和过渡金属的双金属氰化物;(b)2~80wt%的有机硅类大分子螯合剂;(c)0~15wt%的减水剂。其制法...
- 陈立班颜再荣张敏杨淑英余爱芳吴立传刘保华
- 文献传递
- 新型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 2002年
- 用高活性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得到一类新型高质量聚醚.对产物进行IR和NMR表征和分析,并探讨了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调节单体与调节剂的比例,控制反应温度在100 ( 5℃,压力在0.15 ~ 0.25 MPa ,可得到不饱和度低、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醚产品.
- 颜再荣吴立传杨淑英余爱芳陈立班
- 关键词:DMC聚醚开环聚合环氧丙烷
- 用小分子调节剂合成DMC聚醚被引量:13
- 2004年
- 研究用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环氧丙烷(PO)均聚反应的机制及加料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调节剂后加入法,不仅可减少产物中高分子量组分的含量,而且可直接使用来源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取代低聚醚作调节剂,得到低不饱和度的DMC聚醚,解决了DMC催化PO过程中存在的"用聚醚合成聚醚"的问题。
- 颜再荣吴立传杨淑英余爱芳陈立班
- 关键词:DMC聚醚双金属催化剂环氧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