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超凡

作品数:70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26篇矿业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地质
  • 16篇矿井
  • 13篇电磁法
  • 13篇瞬变
  • 13篇瞬变电磁
  • 13篇瞬变电磁法
  • 13篇磁法
  • 11篇水害
  • 9篇电阻率
  • 9篇煤矿
  • 8篇矿井瞬变电磁
  • 8篇矿井瞬变电磁...
  • 7篇视电阻率
  • 7篇塌陷
  • 6篇地面塌陷
  • 6篇教学
  • 6篇富水性
  • 5篇地质工程
  • 5篇实践教学
  • 5篇水害防治

机构

  • 68篇龙岩学院
  • 11篇福建省197...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福建省121...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安徽惠洲地下...
  • 2篇北京工业职业...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福建省永春煤...
  • 2篇福建紫金铜业...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华东勘测设计...

作者

  • 69篇吴超凡
  • 38篇邱占林
  • 7篇吴志杰
  • 7篇许福美
  • 6篇郭新强
  • 6篇罗城
  • 4篇杨为民
  • 4篇鲍道亮
  • 4篇刘盛东
  • 4篇王磊
  • 4篇陈栋
  • 3篇郭玉森
  • 3篇王勃
  • 3篇杨胜伦
  • 3篇张维炜
  • 3篇黄健
  • 2篇姜琳
  • 2篇路拓
  • 2篇邹丹
  • 2篇高宗军

传媒

  • 10篇龙岩学院学报
  • 3篇煤炭技术
  • 3篇矿业安全与环...
  • 3篇煤矿安全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矿床地质
  • 2篇江西煤炭科技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山西煤炭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的福建小煤矿底板富水性分析
2022年
以福建黄土坑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从三维探测数据处理角度阐述了Levenberg Marquardt反演原理及模型构建,并通过引入光滑约束模型以及自适应调节阻尼因子实施电阻率数据反演,由此获取了该矿采煤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探测异常区视电阻率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探测区域存在6个相对低阻异常区且富水性强弱参半,其中Dz1、Dz2、Dz6较弱;Dz3、Dz4、Dz5较强,呈现出浅部较深部强、北强南弱的特征,与钻探验证结果吻合,可信度高。
邱占林曾东富吴超凡吴超凡郭玉森刘鑫尧孙轶群
关键词:小煤矿
煤层围岩破裂过程中的自然电位响应被引量:6
2013年
煤层开采过程中,围岩破裂伴有电子逃逸现象,引起自然电场的变化。通过建立数值模型与设计岩层开采模拟实验,发现岩层裂隙发育部位自然电位降低,且裂隙发育越完全电位越低;岩层压缩区自然电位升高。煤矿开采过程实际监测发现:在煤层顶板"三带"中,垮落带自然电位低,且变化比较稳定;断裂带自然电位表现较为不稳定,变化频繁;弯曲下沉带表现为高电位,且极为稳定,变化较小。
吴超凡刘盛东杨胜伦路拓王勃
关键词:自然电位电法勘探
福建大田某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
2016年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研究程度事关地质找矿成效的关键性问题.在简述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大田某铁矿床地质特征,并从成矿物源、岩性、层位、构造、岩浆岩及岩体后期蚀变作用与矿化关系等方面入手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铁矿床矿体赋存于林地组与栖霞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上的灰岩层位中,燕山早期的张地岩体是铁矿矽卡岩化的必要条件,其接触带附近的蚀变带是矿化及矿体赋存的必然条件.矿石类型主要为风化残余型褐铁矿,属热液充填型与接触交代型矿床.该研究可为矿区及外围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指导及技术参考.
邱占林吴超凡郭新强王磊陈万煌黄聪明
关键词:铁矿床地质特征
基于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岩层裂隙富水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查明武平县某矿岩层裂隙富水性,采用多通道改进小线框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对该矿+350巷道侧帮100 m、顶板50 m范围内岩层进行3条测线实际探测。该方法能够提高巷道周围含水异常探测的准确率,有助于增强其对含水体的敏感响应,并对研究巷道全空间涡流电场的分布特征规律均有重要意义。
吴超凡邱占林陈栋
关键词:矿井瞬变电磁法裂隙水富水性
福建惠安县石门坑路危岩体崩塌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以福建惠安县石门坑路危岩体边坡为例,对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危岩体特征,岩体的变形机理,岩石物理力学特征以及雨水、风化、人工活动等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是崩塌产生的原因,并对危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ISNS"柔性防护措施。
吴超凡廖英健戴定贤王全成
关键词:崩塌
“爆破工程”课程体系的重构被引量:2
2019年
为提高采矿工程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爆破工程"课程中的理论学习、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进了重构。课程基础理论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实现案例教学;实验部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程实习穿插在理论教学之间,注重流程工艺的讲解,实现现场教学;课程考核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查,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实现全过程考核。通过"爆破工程"课程的重构,以期为其他课程的重构带来新的思路,实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刘谦张文武吴超凡
关键词:课程重构实践教学
多方协同育人理念下“3+1”应用型培养模式改革——以龙岩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地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作为"3+1"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指引理念,对实践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阐述多方协同育人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改革思路,并以此探索了可供地方高校参考的六种实施举措。改革实践表明:基于多方协同育人理念的"3+1"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实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邱占林吴超凡吴超凡吴志杰鲍道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地质工程
张地西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分析
2014年
<正>福建省张地西铁矿区位于大田县太华镇张地村,距离大田县城约14.2 km。区内地层出露较为简单,由老到新依次为:石炭系林地组(C1l)、二叠系栖霞组(P2q)、童子岩组(P2t)及第四系(Q)。区域上其位于闽西南拗陷带的东北角,大田-龙岩拗陷带的北东端,处于政和-大埔深断裂带与东西间断裂带复合部位,清流-武平复式背斜东翼,永安-晋江断裂的西南侧。本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主要有四条断层发育,且林地组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倾向NW,倾角16~37°。
邱占林吴超凡张剑龙罗城鲍道亮许福美郭新强陈栋
关键词:成矿不整合面栖霞组栖霞阶矽卡岩化矿体赋存
地质雷达在金属矿山超前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在金属矿山巷道掘进过程中,前方隐伏地质异常体极易引发事故,因此需要对巷道掘进面进行超前探测。采用天线频率为100 MHz的地质雷达对马坑铁矿巷道掘进前方进行探测实验,收集并分析地质雷达的超前探测数据,探索掘进前方的地质异常体情况,并通过实际开挖对分析结果做验证。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在金属矿山中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对含水构造等较为敏感,可为巷道开挖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李欣洋吴超凡陈栋陈小兵金其忠
关键词:地质雷达金属矿山含水构造
福建省二叠纪含煤区深部找煤靶区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对二叠纪聚煤盆地的层序地层、聚煤规律、煤系盖层特征以及聚煤期后构造对煤系地层改造的基本认识基础上,选取福建省9个典型靶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滑覆体下、推覆体下、火山岩下及红层下出发寻找煤靶区。结果表明福建省二叠纪含煤区深部找煤前景较好,预测煤炭资源量约115808万t。该研究对缓解福建省煤炭缺口以及深部找煤均具有重要意义。
邱占林吴超凡陈栋罗城王磊陈万煌
关键词:聚煤规律含煤性深部找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