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隆业

作品数:18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遥感
  • 7篇遥感研究
  • 5篇遥感信息
  • 4篇卫星遥感
  • 3篇水域
  • 2篇荧光
  • 2篇水域面积
  • 2篇污染
  • 2篇纳潮
  • 2篇纳潮量
  • 2篇黄色物质
  • 2篇光谱
  • 2篇海口港
  • 2篇港口
  • 2篇岸线
  • 1篇动力参数
  • 1篇遥感制图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荧光光谱

机构

  • 18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青岛市环境保...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8篇吴隆业
  • 10篇吴永森
  • 6篇孙玉星
  • 5篇郑全安
  • 5篇张士魁
  • 5篇张绪琴
  • 3篇马小兵
  • 3篇张欣梅
  • 3篇王振先
  • 3篇纪育强
  • 2篇李宝华
  • 2篇张东
  • 2篇戴懋瑛
  • 2篇辛海英
  • 2篇夏达英
  • 2篇修树孟
  • 1篇李文渭
  • 1篇张世魁
  • 1篇李武
  • 1篇李日辉

传媒

  • 7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岸工程
  • 2篇海洋学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州湾海水黄色物质荧光分布初步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研究海水黄色物质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 ,于 1999年 9月 1— 2日 ,利用荧光测量法 ,现场测量了胶州湾黄色物质荧光相对强度 ,首次获得了我国海区黄色物质分布数据。胶州湾黄色物质荧光强度主要分布特征为 :胶州湾黄色物质荧光强度高度区分布在沿岸 ,尤其在河口附近 ;湾口次之 ;湾中部区域再次之 ,湾口外侧最小 ;胶州湾黄色物质垂直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与胶州湾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尤其与沿岸径流有关 ,因此 ,初步认定胶州湾黄色物质为陆源物质 ,由沿岸径流携带入海湾。
张绪琴吴永森张士魁吴隆业
关键词:黄色物质荧光强度自然环境陆源物质
胶州湾遥感研究——Ⅰ.总水域面积和总岸线长度量算被引量:42
1991年
本文以高分辨力卫星遥感资料(TM861105,TM881025)为依据,量算胶州湾现有总水域面积和总岸线长度,给出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胶州湾现有(1988年,下同)总水域面积为(390±7)km^2,近60年(1928—1988年)来缩小170km^2;1971年以来缩小62km^2,其中1986—1988两年间急剧缩小13km^2。胶州湾现有总岸线长度为(207±1)km,20年来呈增长趋势,总增长20km,其中1986—1988两年间急剧增长15km。变化最大的岸段为西北和东北部。
郑全安吴隆业张欣梅孙玉星潘家祎徐鸿楷
关键词:遥感水域岸线
胶州湾黄色物质物理及生化特性现场试验初步分析
遥感高光谱的出现,使海洋单要素的空间测量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研究之需要。正由于这种光谱分的还不够细和技术上实现的困难,所以不得不用修正模式加以弥补。海洋黄色物质就是这所有些海洋定量测量参数中的一种...
吴永森张士魁吴隆业张绪琴李宝华郑建民
文献传递
胶州湾遥感研究
郑全安吴隆业张欣梅戴懋瑛孙玉星修树孟张东马小兵纪育强于衍桂
该项目重点研究了我国国土普查卫星全景相机的相片和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主题绘图仪(TM)图像在海湾环境状况监测中的应用技术,侧重于海湾宏观参数的提取与动态参数的推算;还以卫星遥感图像为主要资料,采用计算机图像与...
关键词:
关键词:海洋遥感环境监测海洋研究卫星遥感遥感制图
海口港纳潮量及其变化遥感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纳潮量其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港1990年纳潮量为2.57×107m3,1984年为294×107m3,1965年为2.62×107m3。分析了决定纳期量的形态因子和潮差因子后,得出因海口港形态因子变化而引起纳潮量变化的趋势为:1965~1984年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50×10-3;1984~1990年呈增加趋势,递增率为4.8×10-3。1984年前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海港泥沙自然淤积所致;1984年后对海口港进行疏浚,扩充港池,使平均低潮水域面积增加,是引起纳潮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吴隆业孙玉星王振先
关键词:纳潮量遥感信息港口海口港
水面皮层破坏-复原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2001年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 ,采用HDG -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 ,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 ,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 -复原 (重建 )的热力过程和气 -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 ,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 ,当气 -水温差从 3 .0℃变为 1 1 .5℃时 ,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 -水温差 3 .0℃时的 0 .1 5℃变到 1 1 .5℃时的 0 .45℃ ,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
吴永森吴隆业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水温
海口湾遥感研究1.纳潮量及其变化被引量:12
1997年
通过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水域面积,结合潮汐资料建立纳潮量算式的方法,得到海口湾现有(1990年)纳潮量为5.14×10 ̄7m3,1984年为5.80×107m3,1965年为5.05×10 ̄7m3,文中在分析了决定纳潮量的形态因子和潮差因子后,得出因海口湾形态因子变化而引起纳潮量变化的趋势在1965~1984年呈减小趋势,递减率为2×10-3;1984~1990年呈增加趋势,递增率为1×10-3.1984年前所以呈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海湾泥沙自然沉淤所致;1984年后由于海口港、海口新港进行疏浚,扩充港池等使平均低潮水域面积增加,是引起纳潮量增加的主导因素。
吴隆业吴永森孙玉星
关键词:纳潮量遥感信息潮汐
碱厂废水光谱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该文报道碱厂废水随浓度变化的光谱实验。分析碱厂废水的光谱特征 ,并与相同浓度的海水悬浮泥沙水体的光谱进行比较 ;确定该废水特征波长为 50 1.3nm。根据光谱实验结果 ,结合当前已有的水色传感器的资料 ,选择两个卫星传感器波段 :Sea WIFS第四频道 (497.2~ 52 1.6 nm)和TM第二频道 (518.9~ 6 0 0 .2 nm) ;利用数字对 (R,c) ,建立了反射率与该污染水体浓度间的相关模式。为遥感技术大面积、快速地监测碱厂废水污染水体提供理论依据。
张绪琴吴隆业张世魁吴曙初李武
关键词:光谱遥感反射率海洋污染白色污染辐射率
2006年胶州湾现有水域面积与岸线的卫星调查与历史演变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2006年5月20日Landsat-5 TM卫星数据对胶州湾的现存水域面积与岸线长度进行了量算,结果给出胶州湾2006年现存总水域面积为353.92 km2,总岸线长度为220.02km。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总岸线长度在进一步加长,而总水域面积在进一步缩小。其原因是由胶州湾的人工围垦所致。
吴永森辛海英吴隆业李文渭
关键词:水域面积岸线历史演变
水面薄层热结构变化诱发机制的模拟研究──空气冷/暖平流效应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试仪器在低温实验室的水槽中,对气温可控条件下模拟形成空气冷/暖平流流经水面过程中的静态水面薄层热结构进行了分层同步测量。数据分析表明,在空气暖平流过程中,气温骤增21.5℃,水面皮温几乎同步增加达1.57℃,温度响应系数为+0.073。这种温度响应系数在升温过程中,其平均值为0.046;而在冷平流(降温)过程中,则为-0.022,个别情况下,皮温降低幅度是气温降幅的9.4%。水温对气温的响应率是作用时间和水深的函数,且随水深递减,水温值对气温的增减、响应亦随深度加深而降低,在一定深度和时间,这种影响为零。
吴永森吴隆业纪育强马小兵张士魁
关键词:热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