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液体复苏终点指标对急性胰腺炎容量评估的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液体复苏终点指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容量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6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小于24 h且为初发初治的4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终点指标-血尿素氮(BUN)、红细胞压积(HCT)、平均动脉压(MAP)为标准分组,将患者分为达标组(MAP>65 mm Hg、BUN<7.14 mmol/L且0.35≤HCT≤0.44,n=219)、未达标组(MAP≤65 mm Hg或BUN≥7.14 mmol/L或HCT>0.44或HCT<0.35,n=226);达标组代表容量正常,未达标组代表容量不足。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病因、严重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未达标组WBC、BUN、胰腺CTSI值较达标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5、-6.725、-2.293,P值均<0.01)。局部并发症方面,达标组胰周渗出(45.2%vs 54.9%)、胰腺坏死(10.0%vs 18.6%)发生率较未达标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5、6.59,P值均<0.05)。全身并发症方面,达标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5%vs 4.4%)、肾功能损害(1.4%vs 6.6%)较未达标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6、7.95,P值均<0.05)。达标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比例、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未达标组(P值均<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早期可使用液体复苏终点指标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液体复苏未达标患者更易出现胰周渗出、胰腺坏死、ARDS、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住院费用更高。
- 罗博文邓德海韦慧芬吴青唐国都梁志海
- 关键词:胰腺炎血容量不足血尿素氮血细胞比容动脉压
- 2012年版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初步探讨2012年版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版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好转及治愈例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ICU入住率及入住天数、SIRS发生率及持续天数、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66例患者中MAP76例,MSAP65例,SAP25例;男性119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9±15)岁;平均人院前发病时间为(2.27±1.46)d。3组患者的好转及治愈例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人住ICU例数及天数、SIRS发生例数及持续天数、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1),其中SAP组患者相应值分别为21例(84.0%)、(23.8±13.6)d、(53900±30260)元、12例(48.0%)及(5.76±13.8)d、24例(96.0%)及(5.00±2.40)d、(3.76±1.30)分、(8.52±4.24)分、(5.44±3.48)分。166例患者中79例发生局部并发症,其中急性胰周液体积聚34例,急性坏死物积聚45例。SAP组急性坏死物积聚发生率高于MSAP组(68.0%比44.6%,P=0.047),而急性胰周液体积聚发生率低于MSAP组(16.0%比46.1%,P=0.016)。166例患者中42例发生器官功能衰竭,其中35例发生呼吸功能衰竭,2例发生肾功能衰竭,5例合并发生呼吸功能和肾功能衰竭。SAP组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00%,MSAP组为2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2年版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简便易行,能准确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适于临床应用。
- 吴青梁志海唐国都陈文静方春芸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指数国际疾病分类法
- 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类的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比较1992年和201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分类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的AP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按1992年和2012年AP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AP组)、重症组(SAP组)及轻度组(MAP1组)、中度组(MSAP组)、重度组(SAP1组)。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结果纳入的162例AP患者中,男115例,女47例,平均发病年龄(48.62±15.37)岁,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P=0.006),病因以胆源性、特发性及饱餐后为主,胆源性AP以女性为主(P<0.001)。不同的性别、年龄段及病因的住院日、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P组及SAP组的性别、年龄、病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SAP组的女性比例、发病年龄及胆源性比例均低于MAP1组及SAP1组。各组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随AP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且SAP1组>SAP组(P均<0.001)。结论 2012年AP严重程度分类标准下,不同AP严重程度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较1992年分类标准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 吴青唐国都梁志海陈文静方春芸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消褪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消褪素D1(resolvin D1,RvD1)和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变化情况,探讨RvD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NP模型组(n=35)和假手术组(n=35)。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来制备大鼠ANP模型。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 h、6 h、12 h、24 h、48 h处死,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光镜下进行胰腺病理学观察及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RvD1和IL-6、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 AN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从造模后3 h开始升高,6 h达峰值(8244.00±2949.83)U/L,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ANP组胰腺病理损伤及评分于造模后3 h^24 h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24 h评分为(11.91±1.312)分,均较假手术组高(P<0.05)。ANP组血清RvD1水平于造模后3 h^24 h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24 h达峰值(39.48±15.28)pg/mL,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362,P<0.05);在造模后6 h、12 h、24 h,ANP组的血清IL-6水平均较假手术组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 h达峰值(1293.26±428.12)pg/mL;在造模后3 h、24 h和48 h,ANP组的血清IL-10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Rv的变化可能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有关,在AP中起抗炎及促进炎性反应消退的作用。
- 方春芸唐国都梁志海陈文静吴青
- 关键词:胰腺炎白介素-6白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