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飞
- 作品数:41 被引量:1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矫形手术治疗下肢复杂畸形
- 秦泗河任龙喜焦绍锋赵巍郑学建郭保逢潘奇臧建成王振军吴鸿飞石磊梁喜斌王洁颖
- 该项目属于复杂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技术领域。针对中国复杂下肢畸形患者发病类型、特点,对经典Ilizarov技术从环形外固定器、穿针安装流程、系列手术方法与临床医疗理念,进行符合中国实际的系列创新,提出了“骨科自然重建理...
- 关键词:
- 关键词:矫形手术
- 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总结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2011年5月~2016年7月,对12例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患者,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尺骨或桡骨截骨,矫正弯曲畸形及关节脱位,同期行延长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尺桡骨弯曲、短缩及腕关节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随访6~52个月,延长4~6.10 cm,平均5 cm。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截骨部位愈合良好,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良好,旋转功能改善,手指活动良好,无不良并发症。[结论]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尺桡骨短缩并腕关节畸形能够改善外观及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法。
- 吴鸿飞郭保逢赵巍梁喜斌秦泗河
- 关键词:尺桡骨短缩畸形
- Ilizarov技术矫治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儿童严重及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一些临床问题.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3月,应用Ilizarov的组织牵伸技术,结合传统的外科手段,共治疗严重及僵硬的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28例(32足),患儿平均年龄8.1岁.设计特殊的足踝牵伸器,分析足的畸形状态,进行合理的安装.参照Ponseti的手法矫治原则,逐步缓慢牵伸至畸形完全矫正.矫治结束后,进行必要的石膏、支具固定以预防畸形的复发.结果 28例(32足)均获得完全矫正,无严重的并发症.20例(24足)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14个月;轻度复发6个足,马蹄均〈20°;踝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足的僵硬度均未有增加,多有所改善.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的评分系统:优9足,良11足,可4足,差0足.结论 利用Ilizarov组织牵伸技术充分调动儿童存在的生长潜能,矫治严重及僵硬的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创伤小、风险低,可以保留足的外观,恢复其跖行的功能,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 陈建文秦泗河焦绍锋吴鸿飞郑学建王振军
-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伊利扎罗夫技术
- 组织牵伸与有限截骨矫治成年人下肢外伤后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
- [目的]探讨组织牵伸与有限截骨矫治成年人下肢外伤后严重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治疗问题。[方法]根据不同的外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特点,利用Ilizarov组织牵伸技术的优势结合有限的截骨,治疗17例成年人外伤后严重的马蹄内翻...
- 陈建文秦泗河焦绍锋郑学建吴鸿飞王振军
- 文献传递
- Ilizarov技术在外伤性膝内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 通过利用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和张力一应力法则(law of tension stress,LTS),采用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方法治疗外伤性膝内翻畸形病例来评价此项技术在外伤性畸形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我院...
- 王岩松任龙喜吴鸿飞尹建
- 踝上弧形截骨联合关节牵伸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估踝上弧形截骨联合关节牵伸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二科治疗的8例内翻型踝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35.2±9.1)岁(27~45岁)。其中有踝部骨折史者5例,骨骺损伤后遗踝内翻畸形3例。应用踝上胫腓骨弧形截骨矫正踝内翻后安装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术后行踝关节牵伸,维持关节间隙至5~8 mm行走3个月以上。根据病人手术前后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及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例病人随访时间为(31.5±17.9)个月(12~72个月),外固定佩戴时间为(29.4±5.1)周(20~32周)。拆除外固定时截骨处均达到临床骨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2.0±7.7)分(76~90分),TAS角度为91.1°±2.4°(89.6°~95.0°),与术前比较[(47.6±3.7)分(41~65分),82.9°±4.7°(7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术后均出现局部针道感染,5例给予局部酒精敷料缠绕包扎,3例拔出感染固定针后感染控制。2例固定针折断,去除外固定装置时给予拔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踝上弧形截骨术联合踝关节牵伸成形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矫正踝内翻效果满意,避免植骨内固定,截骨愈合良好。结合Ilizarov外固定牵伸,允许术后全负重行走锻炼,显著改善病人足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郭保逢秦泗河王洁颖赵巍吴鸿飞郑学建
- 关键词:弧形截骨术ILIZAROV技术内翻畸形
- 外固定器用于跟骨外侧柱延长术治疗脑瘫足外翻畸形(附12例报告)
- [目的]观察探讨应用骨外固定技术实施跟骨外侧柱延长,治疗脑性瘫痪足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在患足跟骨外侧作3—4 cm的直切口,显露跟骨的前半部;在跟骨狭窄部,即距离跟骰关节1.5 cm处切开跟骨,以简单外固定...
- 吴鸿飞王振军秦泗河
- 关键词:足外翻
- 文献传递
- 儿童创伤截肢
- 2008年
- 儿童意外伤害在国内外一直是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我国在这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严重肢体创伤的处理无论从专业理论还是在手术技巧上均要求很高,尤其对儿童肢体的毁损性创伤的治疗往往使临床医师常需在截肢与肢体挽救二者之间作出困难的选择。如何确定急诊截肢和保留肢体,国内外目前尚未有一个客观合理权威的标准。本文主要综述儿童截肢的标准和方法,以供参考。
- 吴鸿飞秦泗河王永娜
- 关键词:创伤截肢儿童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肌肉海绵状血管瘤致重度僵硬性马蹄足畸形
- 目的:观察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肌肉海绵状血管瘤致重度僵硬性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下肢肌肉海绵状血管瘤致马蹄足畸形患者8例,年龄13岁至36岁,平均年龄18岁,男5例...
- 石磊赵巍吴鸿飞郑学建郭保逢梁喜斌秦泗河
- 关键词:ILIZAROV技术马蹄足海绵状血管瘤下肢肌肉
- 关节牵伸器及Ilizarov技术矫治小腿肌挛缩致膝踝关节畸形被引量:16
- 2008年
- 背景:小腿严重伤害时,肌肉挛缩导致僵硬的膝关节屈曲畸形和马蹄足畸形,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矫治小腿肌挛缩导致膝及足踝部畸形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2-05/2008-01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矫形外科。对象:应用Ilizarov技术牵伸治疗小腿肌肉挛缩导致的足、踝及膝关节畸形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3~31岁,平均19.5岁;左下肢13例,右下肢10例。方法:术前测量畸形角度、大腿和小腿的最大直径以及足的大小。根据肢体的情况,挑选牵伸器组件,组装好有个体化特征的Ilizarov牵伸器大体框架。术中进行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或仅根据畸形部位及情况安装牵伸器。术后缓慢牵伸(0.5~1.0mm/d),逐渐矫正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主要观察指标:①畸形的角度及矫正情况。②关节的活动度变化。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中,13例残留畸形小于5°,关节活动度与对侧正常关节比较相差小于10°,没有并发症;8例残留畸形小于15°,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差异,仅有轻微的并发症不影响治疗结果;5例残留畸形小于30°,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大,有影响较大的但是短暂的并发症,或并发症较轻但需要后续手术。牵伸过程中,1例发生股骨干的骨折,6例关节轻度脱位,经及时调整牵伸器后最终矫正效果满意。19例平均随访34个月,7例畸形有所复发,其中角度进展大于20°5例,角度进展大于30°2例,均应用支具继续治疗。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及原理,经皮穿刺针在膝关节上下或足踝部安装具有个体化特征的外固定牵伸器,通过缓慢的机械牵伸,可以使膝关节及踝足屈曲畸形得到逐渐的矫正。
- 陈建文秦泗河焦绍锋郑学建王振军吴鸿飞
- 关键词:肌肉挛缩膝关节屈曲畸形马蹄足牵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