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伟华

作品数:49 被引量:3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5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植物
  • 10篇珊瑚
  • 10篇浮游植物
  • 8篇海域
  • 6篇造礁石珊瑚
  • 6篇珊瑚礁
  • 6篇石珊瑚
  • 5篇叶绿素A
  • 5篇营养盐
  • 5篇南海北部
  • 5篇浮游
  • 5篇初级生产力
  • 4篇生物量
  • 4篇酸化
  • 4篇紫外线
  • 4篇沉积物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群岛
  • 3篇紫外线B
  • 3篇南沙群岛海域

机构

  • 48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8篇周伟华
  • 19篇袁翔城
  • 17篇黄晖
  • 8篇陈绍勇
  • 8篇董俊德
  • 7篇王汉奎
  • 6篇龙爱民
  • 6篇郭亚娟
  • 5篇张建林
  • 5篇吴云华
  • 5篇张偲
  • 5篇殷克东
  • 5篇谭烨辉
  • 4篇徐继荣
  • 4篇刘胜
  • 4篇黄良民
  • 4篇袁涛
  • 3篇霍文毅
  • 3篇李涛
  • 3篇孙翠慈

传媒

  • 1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第六届广东海...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沙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N,P,Si)的研究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两个航次对南沙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两个航次的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结果表明:砂质泥的平均孔隙度Φ值为0.710,软泥的Φ...
周伟华吴云华陈绍勇
关键词:南沙海域沉积物间隙水
文献传递
一种海洋造礁石珊瑚海域反酸化加速珊瑚钙化成礁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造礁石珊瑚海域反酸化加速珊瑚钙化成礁的方法。它是在酸化海域的珊瑚礁区内投放碱液至珊瑚礁区。本发明采用智能化开关阀,可以根据海洋pH和流向自动调节碱液的投放。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促进提高碱度和pH,使...
袁翔城黄晖梁宇娴周伟华袁涛
文献传递
3种传统方法对不同珊瑚表面积测量的适用性及其校准方法——以3D扫描技术为基准被引量:6
2020年
造礁石珊瑚的表面积是珊瑚生物学和珊瑚礁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参数,因其形态结构复杂,准确测量十分困难。由于测量方法的不同,导致不同珊瑚之间的重要指标无法被直接比较,因此系统比较不同的表面积测量方法十分必要。以块状的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和分枝状的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为研究对象,以3D扫描技术测量的珊瑚表面积作为标准值,对比石蜡包埋法、锡箔纸包裹法以及简单几何近似法3种传统方法测量珊瑚表面积的准确度;讨论了不同的表面积测量方法对于不同形态结构珊瑚的适用性;并通过简单回归分析,校准传统测量方法的测量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普哥滨珊瑚还是鹿角杯形珊瑚中,简单几何近似法的测量准确度最高(72.71%和94.52%),石蜡包埋法其次(68.86%和83.08%),锡箔纸包裹法最低(65.27%和58.07%)。简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锡箔纸包裹法测量普哥滨珊瑚表面积与3D扫描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较低(r^2=0.76)外,其他传统测量方法与3D扫描测量结果均具有较强相关性(r^2>0.95)。因此,研究认为可通过简单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校准,以提高传统方法的测量准确度。
梁宇娴俞晓磊郭亚娟黄晖周伟华周伟华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升温对丛生盔形珊瑚两种形态型代谢和共生藻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研究了温度升高对一种造礁石珊瑚——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的两种形态型(H和S型)代谢和共生藻光合生理的影响。研究显示H型和S型对升温的生理响应差异明显:在虫黄藻水平上,H型丢失了大量的虫黄藻,减轻了共生体呼吸代谢的负荷;S型中虫黄藻数目尚可维持共生体呼吸代谢的需求,同时提高叶绿素b含量增强光的吸收。在宿主水平上,H型充分利用虫黄藻输送的营养物质,并通过异养摄食补偿能量消耗;S型宿主所储存的营养物质可以协助共生体适应热环境。结果表明,丛生盔形珊瑚两种形态型通过不同的能量利用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H型倾向于维持共生体的代谢平衡,而S型倾向于提高共生藻的能量分配。
何茜俞晓磊梁宇娴张喆张喆黄晖袁翔城
关键词:共生藻代谢光合生理
海水升温对非虫黄藻共生型珊瑚Cladopsammia sp.的生理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文章以非虫黄藻共生型珊瑚Cladopsammia sp.为研究对象,将对照组的海水设置为26℃恒温,试验组从26℃升温至33℃,以此探究海水升温对Cladopsammia sp.代谢和钙化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虽然Cladopsammia sp.钙化相关酶(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出现了负响应,但是珊瑚的呼吸速率、生长速率、组织中总蛋白和粗脂肪都没有显著改变(p>0.05)。比较历史文献结果和本研究结果表明:Cladopsammia sp.可能由于体内没有虫黄藻共生,表现出了比大部分虫黄藻共生珊瑚更高的温度耐受能力。
张喆张喆梁宇娴何茜黄晖黄晖周伟华
关键词:代谢钙化
溶解有机物的光降解及其对浮游细菌和浮游植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海洋中最大的动态有机碳储库,溶解有机物的光降解(主要是紫外波段)对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影响溶解有机物光降解的环境因素、其光化学过程和产物,并重点阐述了溶解有机物的光降解对浮游细菌和浮游植物的影响。溶解有机物的来源和成分复杂,其光降解在不同海区有不同的生态效应,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其生态效应,需要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周伟华廖健祖郭亚娟袁翔城黄晖刘胜李涛
关键词:溶解有机物光降解紫外线浮游细菌浮游植物
海水酸化和升温对两种造礁石珊瑚生长和钙化的影响
2024年
以海南岛三亚鹿回头两种常见的造礁石珊瑚(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究海水酸化和升温两种联合因子对造礁石珊瑚生长和钙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珊瑚受海水酸化的影响显著,丛生盔形珊瑚在pH 8.1下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pH 7.7和7.4环境,鹿角杯形珊瑚在pH 7.4下的钙化速率显著低于pH 7.7和8.1环境。且鹿角杯形珊瑚的生长速率与钙化速率显示各温度和pH因子之间均出现拮抗现象,能有效缓解珊瑚白化;相同的拮抗现象也出现在丛生盔形珊瑚的钙化速率上,但在其生长速率则表现出协同作用,加速珊瑚白化。鹿角杯形珊瑚与丛生盔形珊瑚的生长速率和钙化速率对海水升温和酸化的响应存在种间特异性。
周伟华李颖心郭亚娟郭亚娟宋严朱晴袁翔城袁翔城黄晖
关键词:酸化钙化
三亚湾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2005年8月和11月的调查资料,利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分别对三亚湾海区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瞬时生长率(k)分别为0.9—1.32/d和1.81—3.30/d,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则为0.85~1.79/d和1.29~2.57/d。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是,夏季为57.26%-83.30%和78.13%一140.38%,秋季为72.47%-92.35%和86.65%-97.90%。秋季微型浮游动物以微型浮游植物为其主要食物来源,其摄食率和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最高,平均分别为1.09/d和107.98%;微型浮游植物的瞬时生长率也是最高的,平均为0.94/d,为浮游植物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三亚湾夏秋两季可把微型浮游动物作为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同时与秋季相比,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苏强黄良民谭烨辉王汉奎董俊德周伟华胡友木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稀释法
紫外辐射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及培养体系碳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硅藻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和甲藻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华南地区秋季晴天紫外辐照强度,研究两种不同波段的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R)对两种微藻生长以及培养体系碳流的影响。结果表明:UV-A对两种微藻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UV-B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锥状斯氏藻对UV-B的耐受性更强。在UV-A的作用下,培养体系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的净消耗量低于对照组,但释放出更多的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对照组的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浮游植物生长过程是CDOM的来源之一。然而,在UV-A的作用下,两种微藻培养体系的CDOM浓度变化呈现相反趋势,说明不同藻种的CDOM产物受光漂白和光腐殖化的影响不同。在UV-B的作用下,微藻碎屑的分解使水体DIC和DOC浓度轻微升高。总体上,锥状斯氏藻比威氏海链藻净释放出更多的DOC和CDOM。
廖健祖郭亚娟袁翔城袁翔城周伟华
关键词:锥状斯氏藻紫外辐射
两种造礁石珊瑚对海水酸化和溶解有机碳加富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文章选择鹿回头近岸海域常见的板叶角蜂巢珊瑚(Favites complanata)和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连续培养的方法,探究两种不同造礁石珊瑚对酸化和溶解有机碳(DOC)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酸化(p H7.6)并不会影响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和生长速率;但DOC加富(524.03±78.42μmol?L-1)使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分别降低67%和47%、生长速率降低59%和40%。当二者共同作用时,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降低30%和11%、生长速率降低46%和59%,大多没有DOC单独作用时强烈,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两种珊瑚共生虫黄藻叶绿素荧光指数(Fv/Fm)均升高后降低,板叶角蜂巢珊瑚Fv/Fm最先降低。实验表明,这两种珊瑚虽然对海洋酸化的敏感度不高,但是对有机物加富有不同的响应,板叶角蜂巢珊瑚更为敏感,可能导致这两种珊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有不同命运。
郭亚娟周伟华周伟华袁翔城江雷江雷
关键词:酸化生长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