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清
- 作品数:47 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ds-DNA,用欧蒙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待检测的血清样品来自65例已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其中ANA阳性检测率为72%,抗ds-DNA阳性检出率为52%,ENA多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62%。抗ds-DNA对SLE的阳性检出率为78%。而且,ENA多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Sm对SLE的阳性检出率为50%,SSA和SSB对S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和60%,抗Sc l-70对PSS的阳性检出率为47%。结论:ANA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抗体。抗ds-DNA可作为SL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ENA多肽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指标。三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观察。
- 周厚清董敏马路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抗DS-DNAENA多肽抗体
- 白介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该病发病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3例其它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和52例健康者血清中IL-17、IL-18的水平。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自身免疫病组则无明显差异。系统性红斑狼疮组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其它自身免疫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7、IL-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董敏周厚清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介素-17白介素-18
- 沙纳唑放射增敏机理探讨
- 放射增敏剂是一种能增强射线对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的化合物.研究较早的放射增敏剂咪索硝唑(Misonidazole,MISO),它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因其神经毒性(外周神经及中枢神经毒性)较大而被...
- 周厚清
- 关键词:沙纳唑放射增敏剂谷胱甘肽基因芯片反转录PCR
- 文献传递
- 自组织神经网络算法在低氧大鼠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中的应用
- 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Clontech公司的Atlas cDNA Array膜(基因芯片的一种)研究本实验室研制的抗高原低氧药物复方党参的作用机制,获得了模拟高原低氧条件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谱,并将自组织神经网络...
- 周厚清李卓成刘刊马子敏
- 关键词:脑细胞凋亡基因表达谱
- 文献传递
-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检测分析
- 1997年
- 邹钢林中周厚清
- 关键词:性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 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2型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临床意义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2型DM患者92例分为不同的组别,其中尿白蛋白正常组30例,尿白蛋白微量组32例,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3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3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水平,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糖耐量异常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H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白蛋白微量组及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HG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又显著低于尿白蛋白微量组(P<0.05)。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浓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检测血HGF水平可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 董敏周厚清张辉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
- 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SLE自身抗体的比对分析
- 2016年
- 目的:比较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123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60例,用卡方检验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中抗S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0%和14.3%、抗RNP/Sm阳性率分别为54.0%和42.9%、dsDNA阳性率分别为41.3%和30.2%、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7%和20.6%、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11.1%。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0.05)总符合率为80.6%,Kappa值为0.669。结论:免疫印迹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具有可靠性,较好的符合率和准确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可以作为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检测。
- 周厚清
-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 血液厌氧菌群分布及对β内酰胺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 2005年
- 目的:了解菌血症的厌氧菌群分布及对β内酰胺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择52例菌血症患者,对其血标本进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用6种β内酰胺药物对分离到的厌氧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与菌血症有关的厌氧菌分离率为53 .6%,厌氧菌对各类β内酰胺药物保持敏感。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检测中,厌氧菌有较高的培养阳性率,表明普及开展厌氧菌培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β内酰胺药物可作为厌氧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 董敏周厚清李卓成
- 关键词:菌群分布血液标本检测厌氧菌培养厌氧菌感染血标本分离率
-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1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病人血清、1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和32例健康人血清进行anti-MCV和anti-CCP测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RF含量。从实验数据中得到各实验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anti-MCV和anti-CCP与RA的相关性。结果:anti-MCV、anti-CCP和RF对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6%(50/62)、69.4%(43/62)和72.6%(45/62),特异性分别为95%、93%和81.7%。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对RA的特异性增加,为95.8%,但敏感度降低,为61.3%。如同时检测anti-MCV和anti-CCP,并以二者中任何一种指标为阳性标准,那么,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92.6%。结论:Anti-CCP和anti-MCV是诊断RA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较单一检测anti-MCV或anti-CCP具有更好的RA诊断价值。
- 周厚清马路董敏许赤多
-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
- 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2005年
-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给予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完成。68只大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空白对照组16只、神经营养因子组16只、许旺细胞组16只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16只。空白对照组、神经营养因子组、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大鼠脊髓半横断手术后损伤部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和大鼠原代培养的许旺细胞,28d后考察大鼠运动能力和脊髓损伤节段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结果:6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协调运动行为评价结果:脊髓半横断后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明显受损,驻杆时间减少超过30%,单独的神经营养因子和单独许旺细胞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大鼠后肢协调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的36%和65%,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协同作用效果理想,可达到正常对照的93%以上。②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平均吸光度明显多于神经营养因子组[阳性神经元数量:(22.7±1.9),(31.3±5.3),(12.9±3.0)个/视野;平均吸光度:0.035±0.021,0.075±0.033,0.023±0.011,P均<0.01]。结论:外源性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同时给予许旺细胞,能够更加优化神经修复微环境,有利于神经损伤后修复。
- 周厚清董敏王鲁明赵永岐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生长因子许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