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婉秋
- 作品数:64 被引量:5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
- 2004年
- 该发明专利是一种在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涉及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
- 单大勇周婉秋韩恩厚柯伟
- 关键词:镁合金化学镀镍
- 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表面防护方法
- 对镁合金的腐蚀行为、各种因素对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镁合金表面防腐蚀处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 周婉秋单大勇曾荣昌韩恩厚柯伟
- 关键词:镁合金
- 文献传递
- 电沉积Ni-W非晶态合金被引量:23
- 1995年
- 研究电沉积Ni-W合金的非晶化条件,划分出结晶与非晶结构区。由X衍射实验判定,Ni-W合金镀层足以Ni为溶剂、W为济质的置换型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通过计算晶格畸变度、晶粒直径及其随结构的变化,解释了非晶镀层的形成原因。测定了作品镀层在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其在酸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进行了测试,钝化膜的化学结构式为i(OH)_2·WO_3、·nH_2O。
- 姚素薇郭鹤桐周婉秋小若正伦
- 关键词:电沉积非晶态合金钨镍电镀
- 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其按如下步骤操作:1)活化或整理:将抛光或研磨,脱脂,酸洗后的镁合金在温度为20~60℃,采用含氟的酸性溶液活化,时间为0.5~5分钟;2)化学镀预处理...
- 单大勇周婉秋韩恩厚柯伟
- 文献传递
- 电沉积镍—钨合金非晶化机理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镍—钨合金镀层的结构,及非晶态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随着镀层中钨含量的增加,引起镀层晶格畸变增大,是导致形成非晶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 周婉秋
- 关键词:电沉积非晶态
- 电沉积Ni-W-P非晶态合金的研究
- 郭鹤桐姚素薇周婉秋
- 关键词:电沉积金属玻璃钨合金含磷合金
-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1999年
- 农药对抑制农作物病虫害有重要作用、农药在制成各种实用剂型时必须加入表面 活性剂.本文对目前农药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其作用予以简介。
- 周婉秋李皓
- 关键词:农药表面活性剂
- PEMFC不锈钢双极板导电聚苯胺膜的腐蚀行为研究
- 周婉秋李新盛莉黄婷婷武士威康艳红
- 循环伏安法合成导电聚苯胺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被引量:3
- 2017年
- 聚苯胺近年来在金属防腐领域备受关注,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不锈钢双极板表面电化学沉积聚苯胺薄膜,能够进一步提高双极板的耐腐蚀性能,有望替代传统的石墨双极板在PEMFC中得到应用。电池工作条件下要求双极板具有导电性,工作温度在70~100℃,因此研究聚苯胺薄膜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十分必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2mol/L H_2SO_4和0.1mol/L苯胺组成的水溶液体系中,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聚苯胺(PANI)薄膜;采用红外光谱研究PANI薄膜的化学结构;采用四探针技术测量PANI的电导率;采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PANI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聚苯胺薄膜的电导率最大值达到8.96S/cm,分解温度为352.7℃,表面呈现纤维状簇集状态,颗粒分布比较均匀。
- 周婉秋王宇玲赵玉明孙秋菊辛士刚张洪波
- 关键词:导电聚苯胺循环伏安法热稳定性导电性双极板
- 电沉积镍-钨非晶态合金及其耐蚀性被引量:29
- 1996年
- 研究了Ni-W非晶态合金的电沉积方法,讨论了电解液组成、温度和pH值对镀层组成及结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镀层结构,分析了非晶态结构的形成规律,用XPS研究了非晶态镀层的耐蚀性。
- 周婉秋郭鹤桐姚素薇
- 关键词:电沉积非晶态合金耐蚀性镀镍镀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