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伟
- 作品数:68 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温室精量注肥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精量注肥机,包括:肥液罐,用于储存肥液;隔膜泵,用于从肥液罐中吸取肥液,并实现注肥;吸肥管,一端伸入肥液罐内,另一端与隔膜泵的入口连接;注肥管,一端与隔膜泵的出口连接,用于将肥液输送到注肥位置;电...
- 郑国玉周建伟何帅马军勇王克全陈云高志建梁飞张磊
- 文献传递
- 灌溉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溉装置,涉及灌溉领域,主要目的是将滴灌、喷灌系统集成一体,根据不同供水压力进行滴灌、喷灌两种灌溉状态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灌溉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位于底端的第一开口和位于顶...
- 郑国玉马军勇周建伟何帅李彦
- 文献传递
- 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肥料及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尹飞虎陈云李光永关新元尹强王军任奎东柴付军黄兴法樊庆鲁何江勇杨国江周建伟何帅曾胜和
-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精准灌溉和高效施肥技术。上世纪末,针对该技术对高水溶性肥料及高效应用技术的需求,项目组从解决困扰肥料水溶性的关键-磷的水溶性及元素间的防拮抗等问题为切入点,历经16年研究,率先在国内攻破...
- 关键词:
- 关键词:滴灌专用肥料生产工艺
- 棉花地下滴灌灌溉效应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应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干旱区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地下滴灌是极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相比,减少了每年春季铺设连接,秋季回收管道和管件的繁琐工序。更加节水、省工,土地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更高。棉花生育期提前,吐絮集中,通过对田间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和实际应用效果的监测分析,地下滴灌比膜下滴灌节水5.17%,增产5.12%;与常规地面灌相比,节水36.6%,增产45.63%,节水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 周建伟何帅李杰张奋英
- 关键词:地下滴灌棉花节水增产膜下滴灌技术水分生产效率
- 一种短流道稳流式密植作物专用灌水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短流道稳流式密植作物专用灌水器,包括输水腔和沿输水腔内表面依次挤压真空吸塑成型的灌水腔,输水腔的直径小于灌水腔,灌水腔内设有灌水流道,输水腔通过进水口与所述灌水流道相通,出水口与灌水器外部相通,消能稳流...
- 尹飞虎何帅谢海霞周建伟黄玉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灌水器防倒吸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水器防倒吸装置,包括输水腔和灌水腔,所述灌水腔内设有灌水流道,灌水流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输水腔通过进水口与灌水流道相通,出水口与所述灌水器防倒吸装置外部相通,灌水流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倾斜的进水段、螺旋...
- 尹飞虎何帅周建伟高志建刘瑜
- 文献传递
- 一种带压力控制开关装置的灌溉球阀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压力控制开关装置的灌溉球阀,包括环形上盖(1)、上阀体(3)、密封体(4)、手柄轴(5)、手柄(6)、压力开关装置、阀体(13)、球形阀芯(14),其特征在于,阀体(13)内安装有球形阀芯(14),...
- 郑国玉李彦何帅马军勇周建伟陈云程鸿王国栋
- 文献传递
- 不同灌水下限对灰枣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为探究不同灌水下限对新疆典型绿洲区灰枣树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7年在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38团开展了大田试验,以7 a灰枣树为试验材料,设置了滴灌方式下4个灌水下限(T1、T2、T3、T4,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0%、55%、70%、85%)。研究结果表明:随灌水下限的降低枣吊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处理T1的枣吊长度较处理T4减少了31.84%。灌水下限对枣树产量及果实比例均有重要影响,处理T2、T3较处理T4产量提高了11.26%、4.48%,一级果果实比例提高了35.66%、21.76%。降低灌水下限有利于提高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处理T1、T2、T3较处理T4提高了10.10%~28.28%。在沙漠绿洲区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55%比较适宜灰枣的生长发育,既可抑制枣树过度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亦可获得较高产量。
- 马军勇郑国玉郑国玉郑强卿
- 关键词:灌水下限水分利用效率
- 一种高抗堵灌水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抗堵灌水器,包括输水腔和灌水腔,灌水腔内置灌水流道,灌水流道从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倾斜于进水方向的进水段、带有螺旋离心柱的离心段、平直流道构成的沉积段、由连续“S”形或波形流道构成的消能段、由平直流道构成...
- 何帅尹飞虎郑国玉谢海霞周建伟
- 文献传递
- 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技术改良新疆盐碱地效果综述被引量:8
- 2023年
- 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应用在盐碱地改良中,膜下滴灌“有灌无排”模式仅调节耕层盐分分布,并不能将盐分排出土体,长年灌溉容易引起爆发式积盐的风险,而暗管排水是目前公认的改良盐碱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将膜下滴灌与暗管排水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膜下滴灌良好的抑蒸增温、节水抑盐等优势,同时利用暗管将淋洗盐水及时排出土体,使盐碱化土层产生新的水盐平衡,已在新疆盐碱地区开发利用中得到长足发展。重点分析并总结了新疆灌区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对该灌排技术的响应研究,以期为新疆盐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张万恒何帅忠智博周建伟周建伟马军勇
- 关键词:膜下滴灌暗管排水盐碱地新疆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