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恒涛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油田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油藏
  • 2篇砂岩
  • 2篇砂岩油藏
  • 1篇单井
  • 1篇低渗透储层
  • 1篇低渗透砂岩
  • 1篇低渗透砂岩油...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断块
  • 1篇断陷
  • 1篇新立油田
  • 1篇岩性
  • 1篇岩性圈闭
  • 1篇伊通盆地
  • 1篇油井
  • 1篇油田采油
  • 1篇油田开发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7篇周恒涛
  • 2篇李海燕
  • 2篇彭仕宓
  • 1篇崔洋
  • 1篇刘运成
  • 1篇杜怀旭
  • 1篇许圣传
  • 1篇马启龙
  • 1篇高巍
  • 1篇闫丽萍
  • 1篇祝孝华
  • 1篇胡海涛
  • 1篇魏兆胜
  • 1篇朱建峰

传媒

  • 1篇世界地质
  • 1篇企业经济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测井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定量表征及开发对策研究——以新立油田扶杨油藏为例
针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低渗透、成岩作用强、裂缝发育的特点,追踪当前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表征及建模研究新进展,综合应用野外相似露头、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多学科理论指导下,以地质统计学为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
周恒涛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超前注水新立油田
分阶段流动单元模型的建立及剩余油预测——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被引量:17
2007年
针对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较快、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的开发现状,以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优选了与储集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相关的宏观、微观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开发时期油田的含水特征,分3个开发阶段(开发初期、中期、后期),选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水期流动单元的三维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流动单元的变化,并结合开发后期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与储集层流动单元类型关系密切,在开发后期,工区3、4类流动单元储集层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域。
彭仕宓周恒涛李海燕张文胜胡海涛
关键词:高含水期剩余油聚类分析
三维模型——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论
2002年
周恒涛
关键词:三维模型企业方法论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岩性圈闭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是一双断式内陆断陷,其内,始新统发育6个三级层序地层单元。通过对各层序中不同体系域单元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始新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暗色泥岩,与低水位体系域的低水位楔、低水位扇及高水位体系域的大型三角洲等湖相砂体呈横向上相变过渡,纵向上交互,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在新安堡凹陷內的低水位体系域申形成了透镜状岩性圈闭,在新安堡凹陷及万昌构造带周缘的低水位体系域中形成了岩性或复合型岩性圈闭,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周恒涛杜怀旭闫丽萍许圣传马启龙朱建峰
关键词: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岩性圈闭
吉林油田采油三厂油井单井'效益工程'
采油三厂为吉林油田采油老区之一,有较多低产、低效及无效井.2002年初,采油三厂开展了油井的单井效益评价工作,对105口无效油井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全年减少原油约423.3 t,直接节约费用约150万元,另有20口无效油...
周恒涛周蕴光魏兆胜刘运成李晓波李迎九
文献传递
砂西油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被引量:6
2006年
综合应用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测试资料,研究了E31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通过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较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机理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及其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将E31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A相———不稳定组分中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B相———中等胶结中强压实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C相———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早期硬石膏强胶结成岩储集相。详细阐述了低渗透储层中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模式。
周恒涛彭仕宓李海燕
关键词:古近系成岩作用成岩储集相
开发测井资料在扶余油田的应用
2004年
阐述了碳氧比能谱测井、注入和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在扶余油田的矿场应用情况。通过技术的配套使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 ,总结出扶余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基本规律 ,解决了油田开发中许多认识不清的问题 ,并且在措施选井选层、注采方案调整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扶余油田今后的调整挖潜和规划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周恒涛魏兆胜祝孝华刘运成高巍崔洋
关键词:测井资料碳氧比测井资料油田开发砂岩油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