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树勋

作品数:24 被引量:46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4篇盆地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储层
  • 4篇油藏
  • 4篇油田
  • 4篇孔隙
  • 4篇孔隙结构
  • 4篇奥陶系
  • 4篇储集
  • 3篇延长组
  • 3篇天然气富集
  • 3篇成藏
  • 3篇成岩作用
  • 3篇储层特征
  • 2篇低渗
  • 2篇油气
  • 2篇油气藏
  • 2篇砂体
  • 2篇砂岩
  • 2篇天然气

机构

  • 15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西北大学
  • 7篇长庆石油勘探...
  • 6篇低渗透油气田...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24篇周树勋
  • 6篇孙卫
  • 5篇于忠平
  • 5篇马振芳
  • 5篇任大忠
  • 4篇冯胜斌
  • 4篇王秀娟
  • 4篇辛红刚
  • 3篇淡卫东
  • 3篇牛小兵
  • 3篇梁晓伟
  • 2篇李成
  • 2篇夏日元
  • 2篇魏红红
  • 2篇王成玉
  • 2篇屈雪峰
  • 2篇王兴志
  • 2篇马振芳
  • 2篇李凌
  • 2篇杨克文

传媒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不整合面成藏组合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38
1998年
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顶不整合面成藏组合划分为不整合面上部成藏亚组合与不整合面下部成藏亚组合,下部成藏亚组合进一步细分为马五11—马五13成藏子组合、马五14成藏子组合和马五5成藏子组合。从储集岩、烃源岩、盖层、圈闭以及运聚等方面分别阐述了诸成藏子组合的特征,并建立其成藏模式。这些成藏组合的展布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控制;成藏组合中的烃类纵向分布主要与铁铝质泥岩展布有关;古地貌与岩性带控制着马五11—马五13成藏子组合的横向展布;奥陶系古风化壳气藏主要分布于马五盐岩尖灭线与本溪组尖灭线之间;上、下古生界生烃中心叠合区附近是寻找有利成藏组合的主要方向。图3参1(梁大新摘)
周树勋马振芳
关键词:成藏组合盆地奥陶系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产能快速评价技术
程启贵杨克文彭惠群石玉江牛小兵王成玉梁晓伟淡卫东周金昱辛红刚周树勋冯春珍刘丽丽焦创赟冯胜斌
该项目通过系统总结和提炼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特征,建立了统一的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和分区分层油层识别图版及经济有效开发电性下限;探索形成了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产能快速评价技术。该项技术降低了产能建设风险,又...
关键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产能建设
佳县—子洲地区太原组砂体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 ,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 ,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 ,从而控制着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 ,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砂体为潮汐沟道砂体 ,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导致胶结作用较强 ,压实和溶解作用表现不明显 ,使砂体内保留有相对多的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 ,物性也较好 ;这类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太 2时的中、南部地区 ,该区块的太 2段亦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区块。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不及潮汐沟道砂体 ,且分布局限 ,属于较差的储集砂体类型。
王兴志李凌方少仙陈冬霞扬满平付锁堂周树勋于忠平
关键词:太原组砂体成岩作用储层油气藏探
姬塬油田罗1井区长8_1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究姬塬油田储层特征,为油田下一步科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岩心录井资料、测井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毛细管压汞等多种分析测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灰绿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溶孔,其中溶蚀作用成为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为主,进汞曲线特征为平台不明显,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退汞效率较低;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19%,平均渗透率为0.78×10-3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论成岩作用对储层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压实作用对储层主要起破坏性作用,溶解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得到改善的关键因素,胶结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具有双重作用,这与胶结物的类型及其产状有关。
姜涛朱玉双杨克文周树勋王秀娟
关键词:孔隙结构
白豹油田B306井区长8_1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将白豹油田B306井区长81储层划分为三个小层,对其流动单元进行定量研究。利用所有取心井和开发井的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砂厚与渗透率的乘积、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以及流动带指数七个参数数值进行聚类分析,把研究区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即E、G、M、P。经过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得出各类流动单元的评判函数和取值范围。结合油田动态生产资料发现,各流动单元物性、含油性、沉积微相与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尹红佳孙卫任大忠马强周树勋王秀娟
关键词:白豹油田聚类分析判别函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藏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技术
冯胜斌韩永林牛小兵周树勋王成玉黄锦绣辛红刚王秀娟梁晓伟王芳赵爱彬张三李廷艳雷启鸿
该项目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项目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藏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技术攻关研究,主要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期发育南部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的新认识,明确了盆地西南部长3沉积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冲决:河道演化关键环节的综述与讨论
2023年
有关冲决的研究已充分应用于地质学、地貌学、水工学等领域,但尚未受到国内沉积学家的充分重视。在梳理相关争议性问题的基础上,综述并讨论有关冲决概念、成因、演化、识别、应用等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包括:(1)阐述冲决的概念,以及冲决与决口、改道的异同,并建议使用狭义的冲决概念来解释大规模的河道改道;(2)明确坡度比是冲决的主要控制因素,天然堤的抗冲性(砂质天然堤还是泥质天然堤)、泛滥平原的地貌特征(地表植被,水位,排水状况,废弃河道)是河道冲决的次要控制因素;(3)总结了冲决的演化模式与识别标准,提出了适用于储层沉积学的分类方案;建议国内的沉积学家使用决口型冲决与废弃河道再占用型冲决识别不同的河道类型与演化方式,或使用地层过渡型冲决与地层突变型冲决的分类方案来区分河道之间的叠置关系;(4)讨论了冲决在储层构型、河型转化等当前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建议引入冲决的概念来完善储层构型领域5级构型的演变、大型河道化体系的地质知识库的建立,以及异旋回对储层构型的影响;补充河型转化当中大型单一河道与网状化河道相互转化的沉积模式。有关冲决问题的综述与讨论为储层沉积学家恢复古河道演化方式,建立更加精准的地质模型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陈薪凯周树勋辛红刚李成李成李卫成李卫成冯胜斌毛振华殷亮亮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型转化改道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勘探与配套技术
冉新权杨华付金华窦伟坦段毅姚泾利蔺宏斌刘显阳吕强周树勋陈志远张海峰张忠义郭正权杨兆林
1.首次建立了地质事件驱动下的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揭示了淡水湖泊环境下无机营养盐触发生物勃发的机理;重新评价了湖相泥岩的生排烃能力,提出了盆地中生界具有“高强度生烃”的新认识,丰富了湖相泥岩生烃理论。2.通过湖盆底形...
关键词:
关键词:岩性油藏勘探地震勘探
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1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对华庆地区长81储层的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所有已探测井的砂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以及流动带指数6个参数进行聚类,划分为E、G、M、P4类流动单元。进一步进行判别和回归分析,得出各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和指标范围,绘出研究区的流动单元平面图,结合沉积微相、铸体薄片和动态生产资料等对各类流动单元进行综合评价。
王强孙卫任大中周树勋
低渗-超低渗砂岩油藏可动流体影响因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储层为例
2012年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储层进行可动流体研究,针对低渗一超低渗透油藏特点,阐述了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的测试原理、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研究了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的影响。研究表明,可动流体分布范围不一,具有明显的非均质特征,与渗透率的相关性强于孔隙度,孔隙尤其是次生孔隙发育、喉道大小和孔喉连通性是影响可动流体的重要因素。
王静孙卫任大忠屈雪峰周树勋
关键词:可动流体微观孔隙结构鄂尔多斯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