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荣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用微机产生随机点立体图对的软件程序设计
- 1993年
- 本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 Bell 电话实验室工作的 B.Julesz 首次用计算机产生随机点立体图对(RDS),并把它用于体视研究中。此后一些研究者也利用 RDS 图形来研究视知觉问题,形成了一门专门学科,Julesz 称之为中央眼知觉(cyclopean perception)。在我们多年进行双眼立体视觉信息加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用微机产生 RDS
- 金贵昌张景芝郑竺英周桂荣
- 关键词:微机
- 双眼频差平行加工深度的模拟被引量:2
- 1990年
- 我们过去的计算分析工作和心理物理实验证明双眼频差率和视差成正比,再根据目前已知的神经生理学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从频差平行加工深度的方案.并在计算机上对三个不同倾斜锥线的立体图对进行了重建深度的模拟.结果满意.对这种平行加工的优点进行了讨论.
- 郑竺英周清金贵昌程立海周桂荣朱立新赵宁
- 一种不需配戴专用眼镜的立体视觉检测板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人的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板。该检测板由一块透明介质做成的柱状板,其柱状板的平面覆盖在一幅输出在介质上含有不同视差图形的合成立体图上,其柱状板的柱面向外,并且两者粘结成一体组成。其中柱状板上的节距为0.3m...
- 金贵昌周桂荣
- 文献传递
-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被引量:2
- 1992年
-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 程立海乐文棣赵宁王一中朱立新金贵昌周桂荣
-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立体视觉
- 周期性随机点立体图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 1997年
- 叙述了一种周期性随机点立体图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并给出一个随机点立体图的实例和程序框图 。
- 张景芝金贵昌周桂荣
- 双眼视差融合允许的延迟时限
- 1988年
-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的延迟时间。设计了三个实验用以检测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延迟时限的影响。第一个实验,改变RDS图形的大小;第二个实验,改变视差的类型和视差的值;第三个实验,改变RDS图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位置。结果表明,双眼立体知觉能容许大约50毫秒的延迟,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所允许的延迟时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结果提出了,双眼立体视觉信息加工依赖于瞬时视觉信息的存贮,在立体知觉过程中并不涉及双眼视觉信息的短时和长时记忆。
- 金贵昌郑竺英周桂荣
- 关键词:延迟时间示波器微机化
- 交替呈现随机点立体图对的时间特性
- 1991年
- 利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进行双眼体视的心理物理实验,研究交替呈现的随机点体图对(RDS)在达到双眼融合形成立体感知时信息输入的时间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RDS的交变频率达到4.8Hz以上时就能达到双眼的信息融合产生立体感知,但当交变频率低于62.5Hz时有图形的闪烁感.当交变频率等于62.5Hz时则产生稳定而清晰的立体感知.一幅RDS图对中的L(左)和R(右)图的呈现时间及其之间的交变时间的长短均对双眼的融合和立体感的形成有影响.L和R图的呈现时间和交变时间还存在一定的关系,以立体感形成为条件,如增大一定值的L和R图的呈现时间,则它们之间的交变时间必须相应减小,反之亦然.实验结果提示,双眼立体感知的形成不涉及单眼图象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仅有瞬时的视觉存储.
- 金贵昌周桂荣郑竺英乐文棣程立海赵宁
- 关键词:视觉
- 一种基于微机的立体视觉检测系统
- 金贵昌周桂荣
- 关键词:双极细胞高钾Γ-氨基丁酸
- 体视感觉“崩溃”的阀值被引量:1
- 1991年
- 视差是产生体视感觉的主要因素.但视差过大时这种体视感觉也不能存在.这时随着双眼视差的增大从融合为单一像到成复像,而引起体视“崩溃”.本文对正常人和体视欠缺者用心理物理试验方法结合视觉诱发电位(VEP)分析,测量了人眼体视“崩溃”的视差上限阈值.并在改变刺激图形亮度和面积时加以比较.我们的结果表明正常人体视上限阈值,其视差高于2度,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崩溃”阈值达到3度.体视欠缺者的“崩溃”阈值约为1.5度.亮度和面积变小会使体视“崩溃”阈值下降,但在这种情况下体视欠缺者的“崩溃”阈值不会下降.可以认为1.5度是人的最低上限阈值·体视存在时VEP的N峰潜伏期约为220—300ms,P_3峰在280—340ms之间.无体视现象(视差为零和过大)这两个峰的潜伏期明显加大.
- 程立海乐文棣赵宁朱立新金贵昌周桂荣
- 关键词:视觉
- 不同视觉通道中频差所引起的深度感知被引量:4
- 1990年
- 为了解体视倾斜效应(Stereoscopic tilt effect)是否能在视觉系统的不同空间频率通道中由双眼频差(Binocular diffrequency)所引起,我们设计了二组心理物理实验.观察到了Wilson频率调制曲线的第二及第四峰值的二个频道(1.7周 度和4.0周 度)中双眼频差所引起的倾斜感知.它们在同样频差率(频率和中心频率之比)下,引起相等倾斜感知.在一定频差率范围内(0.070-1.30),倾斜感知和频差率成正比关系.
- 周清郑竺英金贵昌程立海周桂荣
- 关键词: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