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 作品数:54 被引量:288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四川攀枝花晶质石墨矿电性特征及找矿评价 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目的】石墨具有高的电子导电性,电性呈现形式为低阻(<10^(-5)Ω·m)高极化(>40%)特征,正是由于石墨的超低阻特性,在石墨矿地球物理勘查中经常遇到“低阻屏蔽”作用,因此,优选有效的电法勘探组合在石墨矿勘查中非常重要。【研究方法】本文选择四川攀枝花中坝晶质石墨矿开展正演模拟,同时对典型矿床开展自然电位法和宽频电磁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分析。【研究结果】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利用该方法组合在中坝外围唐家坪石墨矿勘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区矿产地评价提供了重要支撑。【结论】自然电位法+宽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组合地球物理方法能够有效圈定石墨矿地表范围及深部延展,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石墨矿勘查提供了应用示范。 杨剑 王桥 王绪本 宁括步 郭镜 周清 高慧关键词:石墨矿 自然电位法 勘查地球化学在西藏色岗地区铅锌找矿中的应用 2018年 在西藏色岗扎西康铅锌整装勘查区内开展地球化学勘查。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异常图,发现区内Ag、Pb、Zn、Sb、Au、As、Bi、Mn等元素有不同规模的明显异常,且Ag、Pb、Sb、Au异常规模较大。通过土壤测量可以看出Ag、Pb、Zn、Sb、Au、As异常更显著。通过高精度遥感结果显示,化探异常位于线性构造附近;且已知矿化点位于断裂附近。通过土壤测量数据研究元素间组合关系,推断区内可能的矿床类型为为受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并对区内已发现的铅锌矿化点做着重介绍。研究表明区内寻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铅锌矿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李永灿 夏祥标 刘洪 董随亮 周清 吴建阳 李应栩 史功文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 铅锌矿 找矿 川西里伍式铜矿床成因 川西江浪穹隆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西南缘.环穹窿腰部分布着一系列产状、矿床特征相似的铜多金属矿床——里伍式铜矿床,里伍铜矿形成于晚侏罗世,其成矿物质和流体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成因的同期花岗质岩浆。松潘-甘孜造山带东... 周清关键词:铜矿床 矿床成因 岩浆作用 地质特征 内蒙古巴拉贡含坡缕石粘土在改良库布齐沙漠土方面的应用 考虑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靠近黄河,局部拥有较丰富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以及在其西南缘临近杭锦旗巴拉贡杭锦2#土矿区,本文提出利用杭锦2#土(含坡缕石粘土)来改良库布齐荒漠化土壤。通过进行粘土的成胶性能、铺浆条件下的播种... 周清关键词:坡缕石粘土 成胶性能 物性变化 扬子西缘江浪穹窿核部里伍岩群的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5 2016年 江浪穹窿位于扬子陆块西缘,核部地层里伍岩群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为精确厘定里伍岩群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成岩构造背景,本文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521~262 Ma,其中最年轻一组岩浆成因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52.8±5.7 Ma(MSWD=2.1,n=6)。变沉积岩SiO_2含量变化很大(53.48%~96.08%),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50~0.67),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等),其稀土、微量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完全一致。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很低的SiO_2含量(39.92%~48.27%),其稀土、微量配分模式平坦,类似于E-MORB。结合变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542±9.0 Ma),本文指出里伍岩群应当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553~542 Ma),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古元古代或中元古代。变沉积岩的物源区主要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地质体,与变基性火山岩均形成于Gondwana超大陆聚合之后的板片俯冲环境。此外,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反映江浪穹窿可能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并且具有Rodinia超大陆的会聚-裂解事件以及加里东运动的地质年龄记录。 李同柱 代堰锫 周清 张惠华 冯孝良 马东 沈战武关键词: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四川九龙中咀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 2015年 中咀铜锌矿位于四川省九龙县烟袋乡,与里伍、黑牛洞、柏香林、挖金沟及笋叶林等铜锌矿床均产出于江浪穹窿核部的新元古界里伍岩群中,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特征,被学者统称为"里伍式"铜矿。2006-2010年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先后对中咀铜锌矿进行了预测、普查工作,2011-2014年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继续对其进行了详查工作。随着里伍铜矿田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江浪穹窿与"里伍式"铜矿床已引起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Yan et al.,2003;李建忠等,2012)。本文通过总结中咀铜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新进展, 李同柱 张惠华 唐高林 周清 代堰锫 王昌南关键词:锌矿床 地质特征 新元古界 岩群 四川省九龙县中咀铜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2013年 江浪穹隆是扬子地台西缘变质核杂岩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变质核杂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存在一系列铜硫化物矿床而著称。中咀铜矿的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点,其成矿与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江浪穹隆北部的中咀铜矿进行了构造解析和成矿规律研究。通过野外构造解析,结合相关同位素测年资料,初步确定中咀铜矿含矿岩系经历至少6个世代的构造变形,并认为矿体主要受华力西期顺层韧性剪切带和燕山期成穹过程中形成的重力滑脱带控制,本文从矿源、热源、成矿元素活化、增生富集和成矿空间等方面探讨了其成矿过程和矿床成因,建立了中咀铜矿的成矿模式,对在江浪变质穹窿周缘寻找同类型矿体指出了明确的层位和构造部位,指明了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张惠华 冯孝良 唐高林 周清 李同柱 祝向平 吴振波 夏祥标关键词:韧性剪切带 变质核杂岩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成矿体系初探 被引量:21 2015年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区内矿床(点)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首个铅、锌、锑、银共生的大型矿床。整装勘查区内各矿床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围绕区内南侧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在岩体内部及其接触带主要发育高温的锡、稀有金属矿床,岩体向外逐渐发育中温脉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远离岩体则主要出现中低温的金、锑矿床,这与1∶20万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元素异常分带性较为吻合。通过系统研究各类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表明该地区成矿作用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具有密切关系,晚期的近东西向伸展构造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吴建阳 李光明 周清 董随亮 夏祥标 李应栩关键词:淡色花岗岩 成矿体系 藏南 藏南色岗辉绿岩墙群年代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岩浆岩对于间接研究构造背景和大地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内,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则相对较少。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对区内的色岗辉绿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铁镁质岩浆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8~134 Ma),并显示较高的TiO_2含量和Nb/Y比值,极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不相容元素,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非常一致,为较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色岗辉绿岩群应为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地层围岩不同程度混染下的产物,大地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古Kerguelen地幔柱的活动相关。该项研究有助于解读藏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形成机理。 李永灿 周清 李应栩 赖杨 吴建阳 夏祥标 卿成实关键词:藏南 辉绿岩墙 U-PB定年 地壳混染 德兴斑岩铜矿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1 2013年 江西德兴铜矿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在含矿斑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等其它方面还存在有较大的争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德兴铜矿的含矿斑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170.2~ 171.0 Ma)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形成的大陆边缘环境,由俯冲大洋板片(主要为上覆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具高Sr、Sr/Y和La/Yb比值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熔体,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所形成.超大型的Cu-A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成矿物质主要由洋片(P-MORB)中富含Fe3+的岩浆释放出的流体或熔体在上升途中与上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后从岩石圈地幔中萃取出来.而在晚侏罗世中期(约153.5Ma),区内转换为由俯冲大洋板片rollback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形成了壳—幔混源成因的闪长质侵入岩脉群,但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矿化作用;到了早白垩世晚期(100.9~106.5 Ma),德兴斑岩铜矿区内发生一次热液成因的Cu(-Au?)成矿作用事件,叠加于原先大规模的主成矿事件之上. 周清 姜耀辉 廖世勇 靳国栋 赵鹏 刘铮 贾儒雅关键词:德兴斑岩铜矿 成矿物源 板块俯冲 热液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