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炎武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红树
  • 4篇沉积物
  • 3篇红树林
  • 2篇植物
  • 2篇生态风险
  • 2篇湿地
  • 2篇潜在生态风险
  • 2篇污染
  • 2篇近岸
  • 2篇海域
  • 2篇红树植物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氮素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地表水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元素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省环境监...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9篇周炎武
  • 4篇陈桂珠
  • 2篇彭逸生
  • 2篇霍文毅
  • 2篇刘翠梅
  • 1篇刘志彦
  • 1篇陈耿
  • 1篇喻泽斌
  • 1篇郑康振
  • 1篇何伟宏
  • 1篇李旭林
  • 1篇李韶山
  • 1篇杨俊兴
  • 1篇谢湉
  • 1篇张立
  • 1篇邓琰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影响评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红树林恢复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累积及形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红树林生态功能价值认识的加深,世界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湿地。我国华南沿海也正大力开展人工种植恢复红树林湿地,并已取得重要的成效。红树林恢复不但会影响河口海岸区域的水动力特征,而且会改变沉积物...
周炎武
关键词:海洋污染生态恢复红树植物
文献传递
安铺港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2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Cu、Pb、Zn、Cd、Cr、Hg、As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安铺港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港湾生态环境的危害状况。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系数、综合污染指数对其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采用Hà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危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安铺港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空间离散性较大,总体处于低污染状态,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Hg>Cd>Pb>As>Zn>Cu>Cr;安铺港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总体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重金属生态危害系数的排序为Hg>Cd>As>Pb>Cu>Cr>Zn;各金属与有机质及相互之间较显著的正相关,其中,Cd与有机质和各金属的相关性略低。
邓琰喻泽斌周炎武陈兰彭小燕蓝文陆
关键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污染现状
国际规范案例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编制的启示被引量:6
2020年
为提高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效率和促进我国滨海湿地保护工作,文章全面梳理和对比分析国际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典型技术规范案例,并提出对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和工程技术规范的启示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英国等国家以及生态修复协会等国际机构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适用范围广泛,兼具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我国现有相关技术规范和具体实践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厘清技术规范中生态修复及其关键技术等科学理念,建立涵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全过程的内容框架,包含总则/计划、修复规划、技术指南、监测评估和修复管理5个模块。基于此,提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的概念框架,为建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体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张立谢湉谢湉周炎武周炎武
关键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海洋综合管理
汕头海岸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累积研究
选择汕头海岸红树林三个代表性样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红树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累积特点。采用修正的BCR法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Cd以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为主,Pb以还原态为主,Cu以氧化态和...
周炎武陈桂珠
关键词:红树植物大型底栖动物重金属
文献传递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85
2008年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的独特植物群落,在过去几十年内因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质量下降,面积萎缩。近年来,尽管世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红树林的恢复,然而由于缺乏造林技术资料、造林成活率低下、经营管理粗放,加上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树林面积增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低依然是制约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恢复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1)宜林地选择,包括温度、底质、水文的环境条件研究;(2)树种选择与引种,包括乡土树种的选用和外来树种的引种状况;(3)栽培技术的应用,包括造林栽培技术与育苗技术,造林成本的比较;(4)植后管护及监测,包括幼林巡护、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综述了红树林恢复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根据我国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现状,提出今后红树林恢复研究的重点为:开展"退塘还林"工程,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深入探讨红树林的化感作用,营造红树林混交林,实现红树林的生态恢复。
彭逸生周炎武陈桂珠
关键词:红树林
红树林恢复对潮滩表层沉积物氮素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了不同树种的红树林恢复对潮滩表层沉积物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恢复提高了潮滩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以光滩为对照,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的恢复使表层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无机态N(IEF-N)分别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外来树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海桑(S. caseolaris)提高了IEF-N的含量,而乡土树种——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使IEF-N的含量下降。当与近岸水体发生物质营养交换作用时,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恢复可能导致营养盐在潮滩沉积物\水界面间的迁移和交换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潜在环境效应。
李旭林郑康振周炎武陈耿陈桂珠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近岸水体
地表水环评技术导则在近岸海域的应用实践被引量:1
2019年
以广东省某2000万吨/年重油加工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文章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在近岸海域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评价等级、评价因子、影响预测和防治措施等相关要求,践行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修订思路,并提出了同类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严静袁涛萍霍文毅刘翠梅李延峰周炎武钱江
关键词:近岸海域环境影响评价
模拟酸雨对红树林底泥中营养元素及Cu、Zn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不同pH值酸雨对红树林底泥中营养元素(N、P及有机碳)和重金属(Cu、Zn)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酸雨对底泥化学性状指标Eh、pH及盐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底泥不同层次TN、TOC及Cu的分布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酸雨对底泥上层的氮及有机碳的淋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酸雨作用下,营养元素及Cu、Zn含量分布具有随底泥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TN、TOC与Cu、Zn的分布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P与Cu、Zn的分布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营养元素N、P和有机碳对重金属的淋溶、沉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底泥中的TN是影响营养元素及重金属特别是Cu分布最重要因子。
刘志彦杨俊兴周炎武李韶山彭逸生陈桂珠
关键词:模拟酸雨红树林营养元素重金属
湛江东海岛东排污区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和生物积累研究
2023年
为研究东海岛工业尾水总管投入运行后湛江东海岛东排污区及其邻近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本文采用潜在生态风险和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法。研究表明: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至低依次为汞>铅>砷>铜>镉>铬>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97.0(43.3~168.6),海域整体处于低风险,但30%调查站位属中等风险,主要集中在湛江湾口和东海岛东排污区附近。海洋生物对重金属汞、铜和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情况,其中鱼类和甲壳类对重金属汞为轻微积累,软体类和甲壳类对重金属铜和镉积累程度较大。
李延峰袁涛萍霍文毅刘翠梅严静周炎武
关键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生物积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