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运恒

作品数:49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8篇细胞因子
  • 7篇线粒体
  • 7篇肝再生
  • 7篇SIGLEC...
  • 7篇不育
  • 6篇胆汁
  • 6篇动脉
  • 6篇原发性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男性不育
  • 5篇胆汁性
  • 5篇原发性胆汁性
  • 5篇原体
  • 5篇支原体
  • 5篇脲原体
  • 5篇男性不育患者
  • 5篇解脲
  • 5篇精液

机构

  • 27篇第二军医大学
  • 24篇武警上海总队...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6篇上海市东方医...
  • 2篇复旦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49篇周运恒
  • 17篇仲人前
  • 12篇马红霞
  • 10篇荣光华
  • 9篇熊怡淞
  • 9篇杨再兴
  • 8篇缪明永
  • 8篇张玲珍
  • 7篇曹广亚
  • 6篇李戬
  • 5篇刘风华
  • 5篇焦炳华
  • 4篇梁艳
  • 4篇石晓星
  • 4篇韩志君
  • 4篇时多
  • 4篇王学敏
  • 4篇范列英
  • 4篇吴韦霖
  • 3篇耿红莲

传媒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人民军医
  • 5篇检验医学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六届全国免...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周运恒杨再兴仲人前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非特异性症状肝内外胆管发病过程腹部不适
大鼠肝再生时肝PBR、Bcl-2、Bax基因m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ermeabilitytransition,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Bcl2家族成员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基因表达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切除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部分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6、12、24、48、72、120和168h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降低,但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Bcl2在肝切除后3h和120h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假处理组和正常组(P<0.05);Bax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和假处理组,其中在肝切除后12h和72h时显著低于相应的假处理组(P<0.05)。结论:PBR、Bax、Bcl2在肝再生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线粒体PT时相变化有关。
黄鹤任绪义缪明永周运恒王洁王学敏焦炳华
关键词:肝再生线粒体BCL-2BAX
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检测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手术、肾毒性、肾移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为0.5%-1.0%,在住院患者中约为1%-7%,
曹广亚周运恒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急性生物学标记
探索15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脏恶性肿瘤首次治疗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15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肝脏恶性肿瘤首次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54例继发性肝癌(MHC)患者及120名正常对照(NC)者血清甘胆酸(CG)、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探索从单项到多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PHC组、MHC组15项生化指标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PHC组TP、AST、m-AST、ALT、GGT、LDH、CG和TBA水平与MH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HC组除TP[ROC曲线下面积(AUC)=0.626]外,其他指标的AUC均≥0.7;MHC组除ALT(AUC=0.600)和TB(AUC=0.566)外,其他指标的AUC均≥0.7。采用EFA,PHC组和MHC组分别获得6个独立的公共因子,对每个因子内的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法筛选出P9模型(由PHC组PA、CHE、Alb、CG、DBil、GGT、ALT、AST、LDH联合)和M9模型(由MHC组PA、CHE、Alb、TBA、DBil、GGT、AST、LDH、TP联合)。PHC组P9模型及MHC组M9模型的诊断价值与15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相当(Z=0.590,P=0.555 4;Z=0.515,P=0.606 8)。P9和M9模型的AUC均>0.9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5%、阳性似然比均>10、阴性似然比均>0.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6、0.58,二者的诊断价值均明显优于单项指标。结论 P9和M9模型既有最佳的诊断效能又有最优的经济效益,完全可以替代15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肝脏恶性肿瘤治疗后期的疗效评估和病情监控的随
刘风华王李洁周运恒李戬胡琼
关键词:生化指标肝脏恶性肿瘤探索性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酸性肽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分为5组培养:无血清组、体积分数20%的胎牛血清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酸性肽组(分别给予37.5、75.0及150.0mg/L酸性肽),作用24、48及72h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及上清液,计算细胞存活率,并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后培养72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培养24、48和72h后,5组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149.381、58.817和119.135,LDH含量F=1247.644、2381.877和1102.340,P均<0.001);5组不同时间点间细胞存活率及上清液中LDH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存活率F=62.777、50.993、10.555、38.874和21.742,LDH含量F=775.762、222.799、184.471、59.806和135.954,P均<0.001)。培养72h后,5组细胞增殖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416,P<0.001)。与相同时间点的无血清组和胎牛血清对照组相比,酸性肽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增殖率均升高,上清液中LDH含量均降低(P均<0.05)。结论:酸性肽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马红霞周运恒范列英安玉会
关键词:酸性肽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体外培养
肝再生与线粒体蛋白释放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在肝部分切除或创伤后,残存肝组织很快就进入复杂的再生过程。在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能量,而且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等活动。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在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透性转换有明显特征性的变化,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发现,在肝再生早期有一些线粒体基质蛋白释放到胞液中,提示线粒体蛋白的释放可能与肝再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周运恒于军王璐时多缪明永
关键词:肝再生线粒体PTP
ICU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调查2009年该院ICU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现状,为临床诊治提供最新的依据。方法对ICU送检的538例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538例标本中,以痰和引流管为主,共分离3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7%,革兰阳性球菌占18.5%,真菌占16.7%;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6.7%)、金黄色葡萄球菌(14.0%)和鲍曼不动杆菌(8.8%)。药敏试验表明,在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率大于80.0%的有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和替卡西林,碳青霉稀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产酶率分别是77.6%和61.5%;多粘酶素E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最低(0.0%和9.0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均为0.0%,MRSA和MRSE分别占82.6%和100.0%;真菌对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10.0%。结论该院ICU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较高,真菌感染比例上升,多种感染菌呈现多重性耐药,ESBL和MRS比例升高。
周运恒马红霞石晓星于军一刘风华曹广亚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
线粒体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被引量:7
2006年
线粒体除作为细胞生成能量的场所,其基因组还编码参与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组成的13条多肽链,22种tRNA分子和2种rRNA分子。线粒体基因表达受众多因素调控,其表达异常可影响细胞对氧的利用,与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该文介绍近年来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及肿瘤等疾病过程中线粒体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时多王璐周运恒于军王学敏焦炳华缪明永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表达肿瘤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U937细胞Siglec-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熊怡淞吴韦霖张玲珍周运恒韩志君仲人前
流式细胞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唾液酸黏附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唾液酸黏附素(Siglec-1)在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CHD患者及38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Siglec-1的百分率;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脂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Siglec-1在正常对照组及CHD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均无表达;CHD组单核细胞Siglec-1阳性率为(12.7±2.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0.3)%,P<0.01],而CHD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Siglec-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单核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Siglec-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不表达,在正常人单核细胞上表达很低。CHD患者单核细胞Siglec-1表达明显升高,提示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激活,发生巨噬细胞化,Siglec-1在单核细胞黏附血管内皮及CH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熊怡淞张玲珍林志跃梁艳杨再兴周运恒荣光华仲人前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流式细胞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