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国建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
  • 2篇生态
  • 2篇海洋开发
  • 2篇海洋资源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养老
  • 1篇养老问题
  • 1篇渔民
  • 1篇真实主义
  • 1篇整治
  • 1篇中国环境
  • 1篇中国环境问题
  • 1篇三社联动
  • 1篇社会事实
  • 1篇社会行动
  • 1篇社会学阐释
  • 1篇生计
  • 1篇生计策略
  • 1篇生计资本

机构

  • 10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唐国建
  • 2篇崔凤
  • 1篇张津梁

传媒

  • 2篇鄱阳湖学刊
  • 1篇理论观察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海洋社会...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持续生计视阈下自然资本的变动对渔民生计策略的影响——以福建小链岛为例被引量:10
2019年
对资源型社区而言,生态环境变迁主要体现为社区特有的自然资源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社区居民的生计策略具有决定性影响。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认为不同的生计资本状况决定居民的生计策略,但对小链岛此类典型资源型社区的经验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四类生计资本,在资源型社区中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本的变动对居民生计策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这种基础性体现在:自然资本的内生性变动对其他四类生计资本影响较少,它主要改变的是自然资源的可用性,因而影响的是渔民生计方式的具体内容;自然资本的外生性变动会影响到物质资本的变化,进而改变了自然资源的能用性,因而它改变的是渔民生计方式的类型。鉴于此,构建资源型社区的可持续生计模式应该要基于社区自然资本的变化状况,而不能普遍性地选择类似于旅游业这种通用模式。
唐国建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生计资本自然资本生计策略
项目制扶贫的出路齐齐哈尔市老年贫困户养老问题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2017年
项目制运作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市精准扶贫实际上面临的是整个项目制运作的大问题。齐齐哈尔市精准扶贫在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四个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识别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帮扶层面的帮扶内容错位,管理和考核层面的碎片化共同铸成了齐齐哈尔市老年贫困户养老问题之精准扶贫的问题路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三社联动"机制出发,为齐齐哈尔市老年贫困户养老问题的精准扶贫提出了对策。
唐国建高畅晨梁元曦张津梁
关键词:项目制三社联动
共享出行的实践逻辑与绿色生活方式建构被引量:1
2022年
分享经济作为消费主义和反消费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方式,被视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分享经济的一部分,共享出行因此也与绿色出行成为了一对共生概念,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非是自然而然的,而是消费社会谋划和建构的结果。通过对共享出行在价值理性动机、分享替代占有、能耗减少和公共责任假设上的经验性批判,可以展现出其与绿色出行之间关系建构的逻辑悖论。从生活者的视角来看,共享出行要成为一种真正的绿色生活方式,应该遵循三个建构策略:以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完善为核心的行为选择引导策略,以土地使用、交通系统和出行行为三者互动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动规训策略,以地位物品弱化和心理成本提高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内化策略。
唐国建杨金龙
关键词:社会行动分享经济消费社会
海洋开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初探被引量:6
2013年
"海洋的世纪"这一称谓是世界各国全面开发海洋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对于国家经济、区域社会、海洋科技、能源开发、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唐国建崔凤
关键词:海洋开发海洋资源
真实主义取向的气候变化社会学研究述评
2022年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安东尼奥将社会学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向归纳为真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真实主义因强调气候变化的生物物理属性而被主张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现象的主流社会学所忽视。但众多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事实”。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真实主义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了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气候变化,即:在理论认知上,他们承认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强调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认为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驱动力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影响上,他们认为气候变化通过固有的社会机制扩大了社会不平等,对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应对策略上,他们主张采取自上而下的行动,提倡集体主义,提出国际协作与国家政策调整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唐国建周益
关键词:气候变化社会事实真实主义
回归生活:农村环境整治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实现路径——以陕西Z镇5个村庄为例被引量:44
2019年
从生活环境主义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问题既不是一个必须禁止的环境破坏问题,也不是一个需要治理的社会问题,而是村民的一个日常生活问题。案例研究显示,不管是选择性治理模式还是综合性治理模式,基层政府的治理工作本质都是为了应对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而选择目标效益的最大化,却忽视了村民的生活需求,其结果就是村民在治理过程中的沉默性对抗与应付性参与。基于生活者的视角,村民"自收—自支"模式的实践表明,要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实现积极的村民主体性参与,就需要从村民是生活者的前提出发,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村民的地方性生活常识为基础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唐国建王辰光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主体性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海洋开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初探
'海洋的世纪'这一称谓是世界各国全面开发海洋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对于国家经济、区域社会、能源开发、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国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内在的先天发展不足和外在的政治经济...
唐国建崔凤
关键词:海洋开发海洋资源
文献传递
双重目标下的单一导向:乡村环境治理的实践类型与现实困境
2023年
“政策-对策”“生产-生态”是乡村环境治理中的两对基本关系。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求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政策”与“对策”相匹配、“生产”与“生态”相统一。依据这两对基本关系,通过借鉴韦伯的理想类型学说,探究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的四种实践类型,并借此阐述了环境治理的动态演变过程。这一模型表明:从历时态看,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的进路总体上呈现出了从“生产-生产”类型到“生态-生态”类型的趋势,但具体到个别区域,其乡村环境治理仍然存在向下跌落的可能性。基于该解释模型,以东北A市的乡村环境治理为案例分析发现:政策端区域发展战略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内生困境以及对策端资金资源、建设资源与人事资源的约束促使A市不得不在“生产”与“生态”的双重目标中择一而行,致使其乡村环境治理回落到“生产-生产”类型。这种“生产导向”体现了村民与政府之间“无意识的合意”,成为当前乡村环境治理的主要障碍,而走出困境的着力点就在于如何理性地引导这种偏向生产侧的“无意识的合意”转为偏向生态侧的“有意识的合意”,从而形成“生态利益自觉”,实现乡村环境善治。
唐国建周益
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陈阿江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
2023年
对环境问题社会成因的阐述应该围绕“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展开。与社会转型论、政经一体化论直接将这种“社会性”确定为社会转轨、工业技术、制度政策等不同,以陈阿江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论研究者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工具,阐述了不同层次的社会文化要素对社会行动者的驱动逻辑,生成了由微观层面的社会行动论、中观层面的结构-机制论和宏观层面的社会历史论所组成的解释框架。该解释框架的影响评价显示,这一理论模式对中国不同领域的环境问题具有相当强的解释力,是理解当代中国环境危机成因的重要理论范式,也是建构中国环境社会学本土话语体系的重要成果。
唐国建周益
关键词:环境问题
生态世界观视阈中海洋渔村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原因——以XL岛的秀村为例
2022年
在生态世界观视阈中,海洋渔村生态环境是由影响海洋渔民在海洋渔村这个生境中生产生活的生态因子所构成的有机体。海洋渔村生态环境变迁的表现不是外在于村庄的海洋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是影响村民在渔村这个生境中的功能关系的那些生态因子的变化。案例研究表明,“被人为分割的海域”“海洋资源可获得性的削弱”“海洋工程的连带影响”“被污染的浅滩”等就是改变渔村“生态位宽度”的生态因子,而“海洋的自然性变化”“渔村外部力量的干预”“渔村内部的变革”等则是导致这些生态因子改变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唐国建
关键词:生态世界观生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