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利军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抗体
  • 4篇单克隆
  • 4篇单克隆抗体
  • 4篇蛋白
  • 4篇纤维蛋白
  • 4篇克隆
  • 3篇血栓
  • 3篇疾病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疾病
  • 2篇嵌合
  • 2篇嵌合抗体
  • 2篇细胞
  • 2篇纤溶
  • 2篇杆菌
  • 2篇大肠杆菌
  • 1篇单抗
  • 1篇多聚
  • 1篇多聚体

机构

  • 7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阮长耿
  • 7篇夏利军
  • 4篇刘跃
  • 4篇万海英
  • 3篇顾建明
  • 2篇张效民
  • 2篇傅建新
  • 2篇李佩霞
  • 1篇储小红
  • 1篇白霞
  • 1篇周泉生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抗人纤维蛋白单抗SZ-63嵌合抗体在小鼠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减少鼠源性单抗的免疫原性,获得最接近于天然构型的高表达基因工程抗体。方法:将抗人纤维蛋白单抗SZ-63的轻链可变区基因VK和重链可变区基因VH分别与人IgG恒区基因CK、CH进行拼接、扩增,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α-lys17-63VK/Hu和α-lys30-63VH/Hu,并应用linofectin方法将其相继导入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中,通过加压筛选获得一抗性细胞克隆,经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和三次克隆化得到一稳定表达的阳性细胞株。结果:培养上清液中的抗体蛋白表达量为1mg/L,腹水中为40mg/L经Westernblot和竞争实验证实表达的嵌合抗体具有与亲本鼠源单抗相一致的纤维蛋白结合特性。结论:SZ-63嵌合抗体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导向显像和治疗。
刘跃夏利军傅建新白霞万海英李佩霞阮长耿
关键词: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血栓性疾病
溶栓药物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1994年
血栓性疾病的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溶栓是治疗血栓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溶栓剂有第一代链激酶(SK)、尿激酶(UK)及第二代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APSA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单链尿激酶(SCU—PA,Pro—UK)。近年来在应用上述药物纤溶栓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
夏利军周泉生阮长耿
关键词:溶栓药物溶栓效果链激酶双抗体血栓疾病
纤维蛋白单抗SZ-58嵌合Fab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996年
为减少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降低其分子量,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纤维蛋白单抗SZ-58可变区基因与人IgG1恒定区基因C_H1、Ck进行拼接、扩增。将扩增后的SZ-58嵌合Fab基因克隆至噬菌体质粒,并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的嵌合Fab片段为可溶性。放免检测其在表达上清中的含量约为200μg/L,免疫印迹电泳证实SZ-58嵌合Fab片段能特异地与纤维蛋白D-Dimer结合。
刘跃夏利军顾建明傅建新万海英阮长耿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纤维蛋白大肠杆菌
纤维蛋白原结构与血栓形成被引量:3
1996年
纤维蛋白原(简称纤原)是最早发现的人体内与凝血有关的重要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它在凝血酶作用下先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然后相互以非共价键形式聚合起来,并在第ⅩⅢ凝血因子的作用下交联,成为血栓的基质骨架。对纤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它在血栓形成过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为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夏利军阮长耿
关键词:血栓形成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单体血栓性疾病多聚体
抗人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SZ-63可变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应用氯化铯-超离心法从抗人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SZ一63杂交瘤细胞抽取总RNA,经Oligo(dT)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出m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SZ-63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Z-63可变区基因片段与人免疫球蛋白γ1重链CH1和轻链恒区基因进行拼接,构建噬菌体SZ-63/HuFab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嵌合抗体Fab片段为可溶性,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能特异地与人纤维蛋白呈结合反应,表达量约为210μg/L。
夏利军顾建明张效民刘跃万海英李佩霞阮长耿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嵌合抗体
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51嵌合Fab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
1995年
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导向显像与导向溶栓是对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降低鼠源性单抗对人体的免疫原性,我们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可变区基因片段与人免疫球蛋白γ1重链CH1和轻链恒区基因进行拼接,构建噬菌体质粒(pHEN1-51Fab/Hu),并导入大肠杆菌HB2151中进行表达。表达的嵌合抗体Fab片段为可溶性,经Westernblot证实能特异地与GMP-140呈结合反应。经ELISA定量测定,表达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为200μg/L。
顾建明张效民夏利军刘跃阮长耿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Α-颗粒膜蛋白
维甲酸、癌性促凝物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抗凝及纤溶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1994年
本研究显示维甲酸(RA)能明显增加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前列环素(PGI_2)的分泌与合成,此种作用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A作用24小时后可使TM及PGI_2分泌较初始分别增加3~4倍及7倍左右。癌性促凝物(C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类似。对TM呈现抑制作用,对t-PA及PGI_2则有促进分泌与合成的作用,其中以CP为明显。CP尚有抑制vWF的作用。联合RA与CP或TNFα一起培养,RA可逆转后二者对TM的抑制作用,改变CP对t-PA及vWF的影响。
夏利军储小红万海英阮长耿
关键词:维甲酸血管内皮细胞药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