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良放

作品数:30 被引量:38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种源
  • 10篇桤木
  • 7篇土壤
  • 6篇人工林
  • 6篇鹅掌
  • 6篇鹅掌楸
  • 4篇杉木
  • 4篇种源选择
  • 4篇家系
  • 3篇湿地松
  • 3篇土壤性质
  • 3篇林场
  • 3篇林木
  • 3篇木材
  • 3篇发育阶段
  • 3篇材性
  • 2篇地理变异
  • 2篇地力衰退
  • 2篇亚热带
  • 2篇杉木林

机构

  • 2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北京市十三陵...

作者

  • 30篇夏良放
  • 14篇顾万春
  • 9篇王军辉
  • 9篇李斌
  • 5篇焦如珍
  • 5篇邓宗付
  • 5篇余良富
  • 5篇杨承栋
  • 4篇王旭琴
  • 4篇戴伟
  • 4篇郭文英
  • 3篇孙翠玲
  • 3篇盛炜彤
  • 3篇熊有强
  • 3篇于海霞
  • 3篇干小雄
  • 3篇林富荣
  • 3篇万军
  • 3篇王兵
  • 2篇薛文悦

传媒

  • 5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林业科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江西林业科技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全国农业地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被引量:22
2001年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 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 ,随机抽取 3块试验林共 2 82株样本 ,分别进行木材基本密度 (BD)和纤维长度 (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 ,结果为 :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 (a =0 0 5) ;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 ;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验表明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 0 397g cm3,FL总均值达 1 60 3mm ,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鹅掌楸属的主要变异来源 ,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 ,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关不密切 (r=0 1 57) ,两木材性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 ,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 ,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 =0 65,受遗传控制较强 ;FL为H2FL =0 2 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 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分 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性种源选择 ,其中 ,在“强度选择”条件下 ,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 ,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 ,均为中国鹅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但?
李斌顾万春夏良放谭德仁封建文
关键词:鹅掌楸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材性种源选择育种
重要针阔叶树种种质资源库建立与保存技术研究
顾万春夏良放王棋唐谦汪政科游应天李斌赵建明郭文英郭文富徐光田朱济国莫钊志李火根杨宏藩
针对中国森林遗传资源的现状和特点,立足国际同类学科研究的前沿,紧紧围绕重要针阔叶树种种质资源库建立和保存的理论与技术,坚持林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和利用”相结合的宗旨,系统研究:(1)异地保存与原地保存的建库保存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树种针阔叶树种种质资源库
四川省桤木种源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初探被引量:11
2005年
对6年生四川省桤木15个种源51个家系在湖北、江西、福建3个试验点试验林的单株生物质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桤木种源3个地点6年生的平均单株生物质产量为6.15kg。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株生物质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地点效应,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交互作用显著。3个地点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遗传力为0.27~0.75,家系遗传力为0.17~0.83,表明单株生物质产量受到中度到强度的遗传控制。材积(直接通径系数0.791)对单株生物质产量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树高(直接通径系数0.396)和木材基本密度(直接通径系数0.256)。树高、胸径和冠幅通过材积对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四川省金堂盐井、盐亭、金堂淮口、沐川和邛崃5个桤木种源初选为工业用材林优良种源。
王军辉顾万春夏良放余良富
关键词:桤木种源种源选择
桤木栽培区区划和栽培区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被引量:5
2005年
以桤木自然分布区内13个种源的生长、材性、果实等性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桤木的地理变异及其趋势,探讨了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对栽培区进行了区划,并对各栽培区进行适生种源的综合选择.研究表明桤木种源生长性状与生态梯度(EGA)的相关显著,在单个生态因子分析中,桤木种源生长量呈以经度和海拔为主的梯度变异.纤维长度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地理趋势并不明显.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经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呈单向渐变模式.根据试验地点EGA,对桤木新引种区划分为两个生态亚区,即长江中下游丘陵区和赣、浙、闽沿海山地—丘陵区,并对各个栽培区进行了适生种源选择和种源调拨区划.合理的种源调拨,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育种增益分别为5.42%、6.74%和18.72%.
谭希文王军辉顾万春夏良放万军干小雄
关键词:桤木种源地理变异种源选择
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人工增温和施氮的响应被引量:5
2014年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氮输入,设置增温和不同施氮梯度(CK,0kg N/(hm2·a);N1,60kg N/(hm2·a);N2,120kg N/(hm2·a)),研究增温(W)和施氮(N1和N2)及其交互作用(WN1和WN2)对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而叶绿素a/b和淀粉含量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2)施氮(N1和N2)引起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及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丝栗栲和苦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冈则呈现降低趋势;(3)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对增温和施氮交互作用(WN1和WN2)的响应规律与单独施氮时基本一致,但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小,并抑制植物叶片光合代谢产物的积累,而施氮不但有利于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同时促进其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其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消耗。
王致远赵广东王兵邓宗富夏良放陈传松
关键词:丝栗栲苦槠光合生理指标施氮
鹅掌楸种源遗传变异和选择评价被引量:35
2001年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多点综合选择选出黎平、叙永两个优良种源 ,遗传增益 11.8%。单点选择分别选出 1~ 3个丰产种源 ,遗传增益达 15.4 %~ 51.5%。
李斌顾万春夏良放李锡泉干少雄
关键词:鹅掌楸种源
北美鹅掌楸插条繁殖法
本发明属于林木的插条繁殖组合技术,具体是提供一种北美鹅掌楸插条繁殖法,同时提供一种配套的切口防腐生根糊膜。本发明也适用于中国马褂木繁殖。本发明通过穗条选择、培地配置、防腐生根糊膜配方和喷雾保湿管理的合理组合,解决了现有技...
顾万春李斌孙翠玲卢宝明张超英夏良放郭文英林富荣况成秋
文献传递
退化杉木林地地力恢复及配套生物肥料开发应用技术引进
戴伟王兵夏良放邓宗付王旭琴戚俊薛文悦
项目引进生物肥料(竹液)是用特定的设备将毛竹在碳化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及含有各种物质的水蒸气进行液化回收,精制提纯后所产生的pH值3.0~3.1的酸性液体,含有有机酸、酚类、醛类、醇类及杂环类等近200多种成分.日本在农业生...
关键词:
关键词:杉木生物肥料杉木林
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人工林的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Vmax和Vmax/K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与对照次生林相比,杉木林0.0.2m土层的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4%、58%;脲酶的Vmax和Vmax/Km降低了46%和47%,其他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也有降低的趋势.③马褂木林的土壤酶活性及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下降现象.④马尾松林0.0.2m和0.2.0.4in土层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4%和62%,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了23%,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8%和42%;过氧化物酶Km值分别降低了44%和48%,Vmax/Km增加了58%和92%,脲酶各项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而多酚氧化酶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增加.⑤混交林0—0.2m土层的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8%和9%,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的Vmax/Km分别下降了7%、38%、54%.
于海霞戴伟夏良放邓宗付王旭琴聂立水
关键词:亚热带人工林酶活性
大岗山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水文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采用定位观测方法与小集水区试验技术方法 ,利用 1  6月份观测数据 ,从土壤水分、坡面径流、集水区径流量等方面对大岗山地区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常绿阔叶林典型森林集水区的森林水文月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人工针阔混交林森林土壤水分最大值 (5 1 8mm)出现在 5月份 ,最小值 (33 2mm)出现在 3月份 ,且垂直变化幅度不大。 (2 )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 ,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 ,可用指数式y =0 .12 6 6e0 .0 50 2x表示。 (3)与人工针阔混交林相比 。
王兵崔相慧白秀兰夏良放李江南陈仲庐
关键词:森林水文学集水区土壤水分径流人工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