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凯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7篇强震
  • 5篇强震动
  • 4篇余震
  • 3篇峰值加速度
  • 2篇地形
  • 2篇强余震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地形效应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参数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余震
  • 1篇动力响应
  • 1篇玉树7.1级...
  • 1篇数据处理
  • 1篇台地
  • 1篇台阵
  • 1篇强震动记录
  • 1篇强震记录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8篇姚凯
  • 4篇闵祥仪
  • 3篇刘旭宙
  • 2篇周民都
  • 2篇何新社
  • 2篇朱珊珊
  • 1篇孙崇绍
  • 1篇张志坚
  • 1篇卢育霞
  • 1篇蒲举
  • 1篇王兰民
  • 1篇石玉成
  • 1篇刘琨
  • 1篇张晓芳
  • 1篇张璇
  • 1篇田秀丰
  • 1篇李倩

传媒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高原地震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 8.0地震甘肃强震记录与初步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甘肃省甘东南地区也成为地震的受灾区。"十五"期间在甘东南地区共架设了20个固定强震台站,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其中最大加速度峰值为184.9 cm/s2。本文展示了全省20个台站所记录的共60道强震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加速度的衰减规律。
刘旭宙姚凯何新社周民都闵祥仪
关键词:汶川地震
黄土覆盖山地对岷县、漳县M_s6.6地震余震动力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刻在极震区架设三台K2强震动记录仪器,以了解地震对黄土覆盖山地的影响,截至8月11日共获取地震记录172个(516条),M_L≥3.0的地震48个,最大震级M_L4.4,最大加速度值65.9 gal。我们从永星台阵的强余震观测资料中,选取震级较大的余震记录进行分析,经过初步处理,分别读取各个台站的地表最大加速度值,由于观测地区的黄土覆盖层较薄,土质松软,永星村台、永星小学台这两个台的加速度记录,不能与大竜村台的记录直接比较,我们将观测记录进行傅里叶分析,统计其优势频率,展示部分典型记录的傅里叶谱发现,黄土对高频成分的吸收作用不可忽视,最大加速度值随震中距的增大而衰减迅速。在近场情况下,地表最大加速度对震中距十分敏感,所以无法直接对比不同地形对于地表加速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大竜村台优势频率为5.2 Hz;永星村台优势频率为4.1 Hz;永星小学台优势频率为5.3 Hz,注意到位于山脚下的大竜村测点为基岩,加速度记录的优势频率自然较高,而位于山顶的永星村是黄土地基,但是此地的加速度记录的优势频率明显高于山腰记录,几乎与基岩台基的优势频率相当。宏观调查也表明:低频率、高烈度对于房屋的破坏力更大M_L3.8地震观测表明,地表加速度值随震中距的增大而迅速衰减,距离最近的大竜村台(基岩台址)获取的加速度记录北南向最大,另外两个分向的加速度记录也大于较远的两个流动台的记录。基岩台北南向比垂直向要大,和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逆冲兼走滑)相关。地形影响依然存在,本次观测台阵中,位于山顶的永星村观测记录的傅里叶谱,明显高于山腰的记录,地表最大加速度值也稍高于山腰观测,由于地形相差不够大,规律性也不太明显,本次观测结果和以往在孤立山峰的观测情况略有不同,一是�
姚凯王兰民张志坚
关键词:余震黄土覆盖区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三次强余震地表峰值加速度衰减场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甘肃省强震动台站获取的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三次强余震记录资料,分别研究了在甘肃南部地区的地表自由场加速度衰减场,认为地震引起的地表峰值加速度(PGA)随震中距的衰减基本都遵从幂指数规律,衰减的形式基本相同,但是三次强余震的衰减指数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得到陇南地区的中强地震动衰减的普遍规律,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姚凯孙崇绍朱珊珊刘旭宙
关键词:强震动峰值加速度
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乐-山丹MS6.1地震强震近场记录和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间发生MS6.1地震.震前在兰州地震研究所明确的预报意见指导下就派出4台数字流动强震仪到甘肃省河西地区进行流动观测,其中民乐流动台获得近场主震记录.震中距为12.6km,EW向加速度峰值为331cm/s2,NS向加速度峰值为332cm/s2,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为209cm/s2.其它固定自由场数字强震台山丹、肃南、武威也获得记录.本文分析了近场主震频谱以及远场加速度衰减规律.
闵祥仪姚凯何新社
关键词:民乐-山丹地震
利用汶川余震流动观测资料探讨地形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8
2009年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在记录值较大时优势频率也偏低。在强震动作用下同一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同造成了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卓越频率的差异,致使山顶建筑物所受损坏程度普遍较重。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应有所不同。
姚凯卢大伟刘旭宙周民都闵祥仪
关键词:强震动峰值加速度汶川大地震
甘肃文县上城台地的地震记录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选取文县上城台地三个不同高程强震台同时记录到的汶川大地震的9次余震记录,研究场地的地震反应和波的传播效应。通过对比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加速度时程等地震动参数,全面分析了地震动放大效应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震动特征与震源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山脚,山顶的峰值加速度明显放大,并且山顶的地震动在场地卓越周期附近放大最显著;多数地震记录显示山顶处垂直白水江河谷分量的峰值加速度比值大于平行河谷分量比值;地震动绝对持时从山脚、山腰到山顶依次增长。总之,地形条件和其上覆松散层共同作用造成了上城台地的地震动放大。
卢育霞刘琨姚凯石玉成李倩
关键词:地震记录地形效应地震动参数
玉树7.1级地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田秀丰张璇姚凯张晓芳蒲举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数据处理
2008年青川Ms6.4级强余震加速度衰减影响场
2013年
利用2008年5月25日四川青川发生Ms6.4级强余震10个流动强震台获取的强震动记录资料,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强震动自由场、加速度衰减影响场和近场加速度频谱进行了分析。根据强震动流动台在黄土地面的实际观测数据,与相近的基岩山洞专业台站的观测值对比,黄土地面的自由场加速度较基岩台的记录放大4~5倍,而优势频率也向低端移动1倍。从地面加速度分析,6级左右中强地震的极度破坏区半径大约60 km。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抗震设计时,应该考虑地形影响因素,适当提高典型山区场地工程或民房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峰值加速度增大50%)。
姚凯朱珊珊闵祥仪
关键词:强余震强震动峰值加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