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瑜
-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例截肢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对截肢患者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11月16例截肢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伤口愈合欠佳外,其他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患者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基本掌握残肢的功能锻炼及残端的正确护理。结论:做好截肢患者的护理工作是改善截肢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 卢珠倩姚少瑜侯霞
- 关键词:截肢护理功能锻炼
- 颈椎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 2008年
- 目的:分析颈椎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因素,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对其预防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分析60例颈椎手术资料,观察不同的护理方案对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声嘶、呛咳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麻醉方式对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结论:颈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 姚少瑜卢珠倩盘雪梅
- 关键词:颈椎手术并发症护理
- 综合训练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手部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综合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手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去除石膏或小夹板等外固定后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加综合训练组(B组),每组40例,每组患者进行腕关节及手部功能测定后A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腕关节功能训练;B组患者进行综合训练。经3个疗程后,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部功能,包括: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手部握力等。结果2组患者经训练后其腕关节屈、伸、旋前、旋后、尺偏、桡偏角度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改善,训练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训练后其腕关节屈、伸、旋前、旋后、尺偏、桡偏角改善B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 姚少瑜卢珠倩盘雪梅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 膀胱功能及行为改变训练对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尿潴留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行为改变训练对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265例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33例,实验组又分为术前1~2d训练组、术前3~4d训练组和术前5d以上训练组,手术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行为改变训练,对照组术前未进行任何训练。术后对2组患者出现尿潴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术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和行为改变训练的时间长短与术后出现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膀胱功能训练和行为改变训练有助于减少硬膜外麻醉术后出现尿潴留,且术前训练时间与术后尿潴留成反比,从而减少导尿带来的痛苦和尿路感染的机会。
- 文琳钊姚少瑜崔秀梅何素娟
- 关键词:膀胱功能训练硬膜外麻醉
- 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 (n =3 5 )和电针组(n =3 7) ,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 ;电针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外加电针治疗。分别于电针治疗 3、6个疗程后对患者感觉、功能的独立性 (按FIM测定 )进行评价。结果 :电针组感觉、功能的独立性优于常规组 (P<0 .0 5 )。结论
- 崔秀梅盘雪梅张雪梅邓海涨姚少瑜
- 关键词: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功能锻炼康复
- 三级康复训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三级康复训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药物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43例,除药物和颈椎牵引治疗外再进行三级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后均行颈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和对照组为75.0%,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5.0%,两组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A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三级康复训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佳。
- 卢珠倩姚少瑜梁玉梅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
- 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康复训练组各37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留置导尿管,3d后夹管,定时按摩膀胱,并使患者进行有意识地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康复训练3周后,膀胱充盈时在按摩下拔除导尿管,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结果:康复训练组比常规护理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的排尿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卢珠倩姚少瑜侯霞
- 关键词:脊髓挫伤尿失禁排尿功能
- 利多卡因联合安尔碘(Ⅲ型)在导尿术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导尿术中的痛苦和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将100例施行导尿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导尿前1min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5ml注入尿道,然后予0.45%安尔碘(Ⅲ型)3~5ml润滑导尿管后再行导尿术;对照组导尿时按常规予石蜡油润滑导尿管。采用词语描述量表(VDS)评价患者插尿管时的疼痛程度,并分别于导尿当天、留置尿管3,5,7d做尿常规检查。结果观察组导尿时尿道疼痛现象比常规组明显减轻(P〈0.01),导尿当天、留置尿管3d血尿以及留置尿管期间泌尿系感染现象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利多卡因尿道表面麻醉联合安尔碘(Ⅲ型)润滑导尿管应用于导尿术中,既可减轻患者导尿时的痛苦,又可减少尿道出血及泌尿系的感染。
- 崔秀梅李湛凤麦奇潘海群盘雪梅邓海涨姚少瑜
- 关键词:利多卡因导尿术
- 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失眠原因调查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为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睡眠情况调查表,对124例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4例患者失眠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58例、多梦22例、醒后难眠14例、醒后不适12例、早醒10例、睡眠中断8例;失眠原因依次为卧床制动、切口疼痛、排尿困难、环境影响、精神心理因素等。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患者失眠率高,制动、切口疼痛等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 姚少瑜卢珠倩文琳钊
-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术失眠护理干预
- 老年患者脊柱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科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14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后有无精神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其中有症状组18例,年龄64~87岁,平均(75±9)岁;无症状组124例,年龄60~86岁,平均(66±6)岁.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治疗方式及合并症等相关因素.结果 发现有症状组在年龄、麻醉方式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脊柱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与年龄、麻醉方式及时间、术后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术后应分析上述因素,早期诊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精神障碍.
- 卢珠倩卢倩文姚少瑜
-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