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同喜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杭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沸石
  • 3篇生物滤池
  • 3篇曝气
  • 3篇曝气生物滤池
  • 3篇滤池
  • 2篇源水
  • 2篇生物滤池处理
  • 2篇曝气生物滤池...
  • 2篇微污染
  • 2篇微污染源水
  • 2篇污染
  • 2篇污染源水
  • 2篇滤池处理
  • 2篇氨氮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废水
  • 1篇有机物
  • 1篇生物预处理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养殖

机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菲达脱硫...
  • 1篇杭州金枫叶科...

作者

  • 5篇孙同喜
  • 3篇蒋轶锋
  • 3篇陈建孟
  • 2篇陈浚
  • 2篇郑萌璐
  • 1篇孟媛媛
  • 1篇胡勤海
  • 1篇李军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源水的试验研究
随着源水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净水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氨氮、亚硝态氮等一些主要污染物,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本文以活化沸石填充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地微污染源水进行了生物预处理研究。在考...
孙同喜
关键词:微污染源水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降解性能生物预处理
NaCl改性沸石对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0
2010年
采用NaCl溶液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NaCl浓度、温度及沸石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吸附机制分析、吸附等温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进一步比较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为6%(质量分数)、温度为303 K、天然沸石用量为15 g(以100 mL的NaCl溶液计)的优化条件下,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BET)分析可知,沸石经改性后表面变粗糙,平均吸附孔径变小,比表面积变大。2种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在温度为303 K时,改性沸石比天然沸石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增幅为34%以上。颗粒内扩散是沸石吸附氨氮的限制性因素,其吸附动力学较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具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其吸附速率常数略大于天然沸石。
孙同喜郑萌璐蒋轶锋陈建孟陈浚
关键词:沸石改性氨氮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工艺特性被引量:21
2010年
采用上流式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系统获得快速启动,异养菌和硝化菌生物膜的成熟分别只需7d和25d;系统在水力负荷0.25m/h及气水比20∶1工艺条件下运行效能最佳,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5%和70%左右.通过对ZBAF滤柱沿程水质、微生物等指标分析,异养菌和硝化菌主要聚居区分别在滤料层下端和上端,DO值的低谷位置可作为其聚居区分界线;生物量(磷脂-P)和生物活性(好氧速率)沿高程的分布大体一致,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滤柱底部,分别为114.12 nmol/g和0.67 mg/(g.h).
蒋轶锋刘大华孙同喜陈建孟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水产养殖废水沸石滤料工艺特性
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60%和10%~27%,尤其对小分子量(MW<1kDa)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同时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池30cm以下部分,这与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布规律一致.暂时停运(5~10d和35d)对生物过滤影响较小,系统重启后可在6~8h和24h内基本恢复至原有处理水平.
孙同喜蒋轶锋郑萌璐陈建孟陈浚胡成聪李军
关键词:微污染源水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氨氮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二甲胺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二甲胺在ZGSPC106型细颗粒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吸附二甲胺的机理.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吸附平衡数据,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可自发进行,且为熵增加的吸热过程,293K温度下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138.89mg/g(干树脂);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扩散是树脂吸附二甲胺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孟媛媛胡勤海孙同喜陆侨治熊云龙
关键词:二甲胺离子交换树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