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洋 作品数:16 被引量:75 H指数:5 供职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更多>>
玉树北部二叠纪镁铁质岩的成因及其对大陆弧后盆地形成的指示 2024年 系统地调查与研究弧后盆地岩浆作用能为探究汇聚板块边缘的壳幔相互作用、板块俯冲动力学和弧后盆地形成-演化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以最近在青海玉树北部地区发现的二叠纪镁铁质岩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质学等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大陆弧后盆地形成机制及有关镁铁质岩浆的起源提供关键线索。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玉树北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60±1 Ma。玄武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TiO2和Nb/Y值以及相对高的Ce/Nb值,其相对于原始地幔要显著富集轻稀土和Th等元素,亏损Nb、Ta、Ti和P等元素,可与世界上典型弧后盆地玄武岩(例如Okinawa Trough BABBs)成分特征类比。而辉长岩样品具有相对高的TiO2和Nb/Y值以及相对低的Ce/Nb值,其相对于原始地幔要显著富集轻稀土和Th等元素,轻微亏损Nb、Ta和Ti,总体上具有与OIB类似的成分特征。玄武岩样品具有变化较大的ISr(0.706~0.709)和εNd(t)值(-1.8~+1.3),而辉长岩样品则具有相对均一的ISr(0.709)和εNd(t)值(-1.8~-1.5)。综合本次研究成果可以确定,玄武岩应该起源于一个受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地幔,而辉长岩应该来自于一个与地幔柱相关的源区。结合区域最新研究资料可以进一步判断研究区镁铁质岩应该形成于大陆弧后盆地扩张的背景中,并且该弧后盆地的产生很可能与洋壳深俯冲导致的板块回撤、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 刘彬 蔡昊龙 马昌前 吴栾 程琦 李福林 孙洋关键词:镁铁质岩 二叠纪 北羌塘 青藏高原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2008年 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北部,广泛发育新生代火山岩,主要为碱性玄武岩。这套火山岩分别属于3个裂陷旋回,即沙三期、沙一至东二期、东一至馆陶期。岩石的SiO2含量40.24%~51.55%,TiO2较高(1.39%~3.81%),Mg^#变化较大(0.38~0.69)。研究表明,这套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石富集轻稀土和不相容元素;(^87Sr/^86Sr)i值和εNd(t)分别为0.7036~0.7082与0.657~6.830;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特征排除了幔源岩浆在喷发到地表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显著混染的可能性。^87Sr/^86Sr、^143Nd/^144Nd、^206Pb/^204Pb的相关性表明,本区玄武岩浆可能主要是DMM和EMⅠ地幔端员组分的混合,但也受EMⅡ端员的影响。它们属于典型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其产出的构造环境为板内大陆裂谷环境。 杜景霞 肖龙 周海民 孙洋 董月霞 李文华 倪平泽 向华关键词:新生代玄武岩 SR-ND-PB同位素 地球化学 南堡凹陷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策略的探索 2024年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针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开展系统的资料调研,并结合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与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与方法。The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nducte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young geology teachers at Yangtze University, an in-depth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exploring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刘彬 张萌雨 刘圣乾 孙洋 赵少卿关键词:青年教师 地方高校 基于“课堂讲授——课后实验——野外实践”三位一体的矿床学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2022年 矿床学是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矿床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该文尝试从传统课堂、课后实验和野外实践三方面着手,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出在传统课堂讲授和课后实验训练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拓展野外实践教学,初步培养本科生的矿床学综合研究思维。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地质学专业本科生。 赵少卿 李强 刘彬 董欢 孙洋 严溶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野外实践 教学模式 矿床学 北羌塘三叠纪辉石闪长玢岩的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 2020年 尽管大量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发育有三叠纪大规模岩浆活动,然而对于这些岩浆活动的成因机制以及深部动力学背景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北羌塘地区三叠纪典型辉石闪长玢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Hf同位素研究,深入剖析其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进而为深入探究青藏高原中部三叠纪岩浆作用形成机理与有关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证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该岩浆岩的结晶年龄为227±2 Ma(MSWD=0.86).岩石样品在地球化学组成上相对富硅和铝,属于钙碱性系列.样品轻重稀土分异较强,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显著富集,并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组成上,样品相对于原始地幔要富集轻稀土以及Th、U,显著亏损Nb、Ta和Ti,整体表现出火山弧岩浆岩的特征.样品均具有相对较低的εNd(t)值(-4.53^-4.99)、比较集中ISr值(0.70705~0.70714),以及正的εHf(t)值(+0.81^+2.48),表明其岩浆源区很可能以富集的地幔组分为主.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与Sr-Nd-Hf同位素等研究结果,确定该岩体的形成应该与受俯冲组分(例如沉积物)改造的的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此外,结合区域上已有的多学科研究资料还可以证实北羌塘地区有关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间至少开始于227 Ma. 杨凯 刘彬 刘彬 孙洋 马昌前 孙洋 何雨 肖露关键词:三叠纪 闪长玢岩 岩石成因 古特提斯洋 北羌塘 浙西南印支期翁山铝质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华南的重大地质问题本质上是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这两大构造事件的动力学及其物质表现形式。以往报道的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南、湖南、赣南、粤北、海南及闽西等地区。目前对华南内部的印支运动研究相对薄弱,在浙西南地区印支... 孙洋 马昌前 刘园园关键词:铝质A型花岗岩 地质特征 北羌塘北缘多彩三叠纪高硅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22年 高硅花岗质岩浆作用不仅是衡量大陆地壳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能为示踪陆壳生长过程和稀有金属成矿提供非常关键的信息。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特殊花岗质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其相关地球动力学背景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中部多彩高硅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等综合研究,为深入理解高硅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和青藏高原中部晚三叠世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显示,多彩高硅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9±2 Ma,表明其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样品的^(87)Sr/^(86)Sr初始比值(I_(Sr))为0.708 4,εNd(t)值为-8.12~-7.36,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为1.65~1.59 Ga,总体上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HBSG)地体三叠纪浊积岩成分特征类似。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确定,多彩高硅花岗岩的形成应该与变杂砂岩的部分熔融有关,并且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离结晶。综合区域上多学科研究成果,可以判断北羌塘北缘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岩(包括高硅花岗岩)的产生很可能与甘孜-理塘古特提斯洋的板片回撤作用密切相关。 徐雨 刘彬 马昌前 孙洋 赵少卿 黄坚 严溶 董欢关键词:浊积岩 三叠纪 北羌塘 青藏高原中部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志留纪-泥盆纪中性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2023年 细致地调查与研究同折返或后碰撞岩浆岩能为理解大陆深俯冲-折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及恢复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提供非常关键的线索.以东昆仑东段巴隆-金水口地区晚志留世-泥盆纪同折返期中性岩类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综合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同折返期岩浆形成机制及其始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结果显示,巴隆和金水口地区中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0 Ma和405 Ma,与东昆仑地区榴辉岩的折返时限重叠.其中,巴隆闪长玢岩具有相对低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K2O,而金水口闪长岩则具有相对高的MgO、Mg#以及相对高的Na2O.巴隆闪长玢岩的Nb/La比值随着Mg#降低而降低,符合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assimil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的成分演化趋势,并且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分离结晶演化曲线上.但是金水口闪长岩的Nb/La比值与Mg#之间不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样品在La/Sm-La图解中投影均落在部分熔融曲线上.此外,与金水口闪长岩相比,巴隆闪长玢岩具有相对高的Isr值和相对低的εNd(t)值,并且显示更高的初始岩浆熔体温度.综合本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成果,可以确定巴隆和金水口地区两套中性岩的形成分别与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与地壳混染、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区域上已报道的最新研究资料,可以判断,这些中性岩类应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环境中,板片断离很可能是触发东昆仑晚志留世-泥盆纪大规模同折返期岩浆活动关键因素.东昆仑地区至少从440 Ma开始进入大陆碰撞及陆壳深俯冲阶段. 刘彬 伍炼华 马昌前 徐雨 李福林 湛君明 黄坚 孙洋关键词:中性岩 东昆仑造山带 问题教学法在《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8年 问题教学法是"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本文结合"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初步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教学中的应用,力求提高"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孙洋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大别山鲁家寨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扬子克拉通北东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证据 被引量:12 2011年 对大别山造山带的鲁家寨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鲁家寨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816±17)Ma)。鲁家寨花岗岩总体具有高硅(Si O269.13%-75.47%)、准铝-弱过铝(A/CNK=0.98-1.01)的化学组成特征。稀土元素总量(∑REE)为(27.43-160.66)×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Eu异常—正Eu异常。高场强元素(P、Nb、Ti等)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K、Ba、Sr等)相对富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鲁家寨新元古代花岗岩可能主要来源于与扬子陆核类似的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幔源岩浆不仅为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提供了热量,可能还直接参与了花岗岩的成岩作用。综合Rodinia超大陆古地理复原资料,推测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代早期为接受大洋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而形成于816 Ma的鲁家寨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弧陆碰撞造山带构造(重力/拉张)垮塌产物。 孙洋 马昌前 张超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大别造山带